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以党创新理论滋养初心(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6篇
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篇1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活力源泉[摘要] 理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只有结合实际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活力。
关键词: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古往今来,制度更迭,理念为本。执政者的理论实践决定着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理论创新是在原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创新理论更适应于客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强。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实践活动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和更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理论的创新、与时俱进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注重理论创新的党,在八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坚强有力的指导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一、为什么要理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理论创新又是一切创新的前提。马克思哲学原理关键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运动变化的。所以坚持马克思哲学的政党要有运动变化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我们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扎根实践的伟大创造。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根本特点。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坚持理论创新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在理论上的创新必将推动新的实践不断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必须理论创新。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担当新使命要求改革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是密切联系着的,以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需要改革创新;
党要确保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改革创新。中国共产党关于理论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个时代的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发展科学理论的神圣使命,都必须通过勇敢的实践和不断的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创见和新的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在把科学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中,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要求。
二、如何推进理论创新
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顶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
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政党,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创新。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推动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理论创新需要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党的理论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针对和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
同时,党的理论创新,惟有真正地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实践,才能发挥其生命力和指导力,才能掷地有声、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之初就庄重地向人民承诺,“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他还提出,要攻坚克难,要敢涉险滩,要啃硬骨头,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他强调干部要有担当意识,“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他亲自担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一些重要小组的组长,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狠抓落实。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只有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只有为民族文化所认同、只有与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理论创新,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和时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而要落实这一过程,就必须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同时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和时代化。
三、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顺利完成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回顾我们党成立九十多年、执政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一部党史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实践的不断开拓,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十八大以来丰富多样的理论创新成果,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笔新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2]安林瑞.以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J].党史博采.2009
[3]赵翠娥.保持党的活力推进党的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篇2
刘云山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阐释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
中宣部30日在京召开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理论宣传就应深入一步。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扩大影响力、增强说服力,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
刘云山指出,理论宣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让党的理论最迅速最广泛同群众见面的基本途径。在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理论宣传工作的作用更加凸显、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论宣传,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在认识改造世界、凝聚思想共识中的指南作用。
刘云山强调,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力量,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坚定人们的共同理想追求。要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真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阐释,不断增强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迫切需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在新的高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共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刘云山强调,加强理论宣传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变化,贴近受众需求,增强工作创造性,提高宣传实效性。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实践,深入回答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时代课题,着力架起理论与实践、认知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在服务社会实践、满足群众需求中更好地实现理论的价值。要大力改进创新,遵循宣传规律,讲究宣传艺术,切实改进文风,不断提高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加强阵地建设,发挥好传统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积极拓展新的理论传播阵地,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平台。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培养,不断壮大理论宣传力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理论宣传队伍,为理论宣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完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把理论宣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来自有关地区、部门、宣传文化单位的8位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言。中央有关部门、中央宣传文化单位、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党委讲师团以及在京有关新闻媒体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意义重大。
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90年来,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理论创新源于实践创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从事的开创性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理论创新,关键是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就要着眼于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着眼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科学发展的实践,着眼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着眼于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基础上深化理论思维,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全面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离开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性实践来谈理论创新,必定是苍白的,没有根基的,也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
善于运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实践证明,理论越是丰富和发展,理论武装工作越重要。没有理论创新的党是没有活的灵魂的党,没有理论武装的党是没有统一意志的党。党的理论创新每向前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
我们党是一个历来重视学习、教育,重视理论武装的党。早在建党之初的1921年8月,毛泽东同志等就创办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全国第一所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干部学校“湖南自修大学”,把《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基本学习内容。在延安时期,党通过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了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为迎接新的任务而进行新的学习,收到了巨大成效。邓小平同志也一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年来,应当承认学得不好……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第153页)他还指出:学习,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普遍的、深刻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教育,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就把学习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烈的进取精神,反映了我们党永不停滞的鲜明特征。
理论创新成果只有通过理论武装头脑,才能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进而才能用于实践、指导实践。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充分体现出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这一历程中,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可以说,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一直都起着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当前,党正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本世纪上半叶的两个宏伟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继续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努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为实现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充分发挥党校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党校制度,历来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的重要载体。党校在不同时期都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干部素质的首要任务。早在建党初期的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就指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45页)1933年3月13日,在苏区中央局党校的基础上,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亦即中央党校,正式创办开学。几十年来,中央党校和各级党校在我们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党校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校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党校的科研工作,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党校作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习近平同志今年5月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党校的突出特点和工作职责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就要求党校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各级党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回顾党的90年发展历程,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条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伟大奇迹、谱写壮丽史诗的重要经验昭示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创新,一刻也不能放松理论武装。(执笔:张伯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时代解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集中体现和展示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神圣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和主要标志,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彼此贯通、有机统一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
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化 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武装工作综述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隋笑飞、赵超)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伟大事业,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
高度重视 不断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深化拓展理论武装工作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全面推进,理论武装不断向纵深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深化拓展理论武装工作举措频频 十六大刚刚闭幕,中央就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组织中央宣讲团,连续举办十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从2005年1月开始,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深入展开,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中央政治局确立了集体学习制度,为全党学习发挥了率先垂范作用。2002年以来,党的十六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十七届中央政治局也已进行了31次集体学习。
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从2008年开始,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7500多万党员参加,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等一系列读物相继推出,为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重要材料。
围绕学习贯彻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等,中央宣讲团分赴各地宣讲,有力推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的统一和力量的凝聚
神州大地,各地区各部门把深化理论武装作为第一位任务,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围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黑龙江举办“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省委中心组专题学习考察活动。
上海举办各种专题研讨班,培训宣讲骨干,深入开展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宣讲活动。
山西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就事关科学发展的19个重大课题开展大规模宣传教育及调研。
北京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我的北京我的家”“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从上到下,全党全国兴起了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热潮。
理论指导实践 思想永放光芒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丰硕,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政治学概论》《法理学》《社会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文学理论》《史学概论》 一本本重点教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反映了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这些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由中宣部、教育部等主管单位精心组织实施的。来自全国的优秀专家分别组成专门的教材编写课题组,深入调查研究,集体研讨、反复修改,努力打造学术精品。
从2004年起,中央开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我们看到的是沉甸甸的成果:
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阐释。深入研究阐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中央全会精神,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推出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准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深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组织工程专家和社科界广大专家学者,以及全国7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把研究力量和主攻方向集中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批有理论深度和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
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并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6个二级学科;
许多高校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院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新教材从2006年起陆续投入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基础学科研究,推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从2005年开始,有关部门连续7年举办60多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国情调研活动,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
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人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基本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
正如许多干部群众所说,“通过专家讲座、学者文章、辅导读本,我们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加深了,对改革发展事业的信心更坚定了。”
增进共识 凝聚力量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理论走向大众的有效形式,理论大众化成效明显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
“民以食为天,顿顿都要吃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 如果不是亲自阅读,相信很少有人会想到上面的这些话摘自一本理论读物。
“这本书没有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而是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来回答老百姓关注的一些问题,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北京一位居民如是说。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一书中,8个问题都是难点问题,能够讲清楚、说明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本书却把专业术语变成老百姓能够看得懂、摸得着、见得到的例子。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高和荣分析指出,《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努力以群众熟悉的语言和事例来解释理论、讲述理论,使理论生活化、大众化,让群众感到亲切,引起群众共鸣。
推进理论大众化,是新形势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举措,是凝聚智慧力量、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深入解读中央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的经验做法,充分展示基层群众的实践创造,更好地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理论大众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以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复兴之路》《伟大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纪实》《辉煌60年》《旗帜》等文献片相继推出,反响热烈。
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赢得读者广泛欢迎。
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也积极发挥各自优势。《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和《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等电视专题节目相继推出,网络直播电视片、网上座谈会、网络互动等活动广泛开展,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近干部群众。
回首十六大以来我国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化,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人们无法不心情激荡,信心满怀。着眼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必将不断增强。
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发言摘要
深入实施普及计划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高校师生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专门作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战略部署。
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高校是重要阵地,大学生是重点群体。近年来,教育部采取多种措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
云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近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开展了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既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又从实践层面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经验。在这方面,艾思奇的故乡——腾冲县,给全省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每年都组织基层理论宣讲员到机关、学校、厂矿、农村、社区开展百余场理论宣讲活动,坚持以大宣讲促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从而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不断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腾冲县在总结开展大宣讲经验的基础上,组建了“艾思奇百姓宣讲团”。3月23日,省委宣传部在腾冲召开会议给“艾思奇百姓宣讲团”正式授牌,腾冲县委宣传部给首批聘请的36位宣讲团成员颁发了聘书。成立“艾思奇百姓宣讲团”,就是为了继承和弘扬艾思奇等老一辈理论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以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成立“艾思奇百姓宣讲团”,是我省积极探索面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增强理论宣传普及活力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传普及,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科学理论只有真正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掌握、所运用,才能达到凝聚力量、激发动力的目的。因此,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扎实深入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宣传普及,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等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深入人心,指导我们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和考验,生动展现了理论大众化的显著成效。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云南实际,在全省集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推动理论武装工作上新台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好用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动力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力度,为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提供行动指南,为我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和“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凝心聚力。
理论武装工作开展的深入与否,能不能富有成效,关键要看干部群众是不是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是不是真正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自觉指导实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实践证明,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在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在科学理论的运用转化上下功夫,是确保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传普及,必须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必须着力推进理论的大众化。这是因为,理论大众化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大众需求的程度,说到底就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渴望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能够从理论上得到解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不断显现,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及时回答。在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用科学理论去加强引导。推广完善“艾思奇百姓宣讲团”这样的思路举措,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艾思奇同志毕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积极探索理论宣传普及大众化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路子,充分发挥好科学理论释难解疑和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理论宣传普及,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精神、全国“两会”和我省“两会”精神,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深入宣传好“十一五”时期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深入宣传好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主线,深入宣传好我国和我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特别是要深入宣传好省委提出的“两强一堡”战略,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要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深入宣传好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我们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帮助人民群众加强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基层理论宣传普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要针对不同的群体,结合他们最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理论宣传普及,坚决防止和杜绝空对空的理论说教;
要注意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技术推广、科学普及、专业培训之中,多采取以事说理等方式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
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农村集市、文艺演出等各种载体和场合,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形成基层理论宣传普及的整体效益。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理论宣传队伍 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既要发挥好专家学者的作用,更要发挥好百姓中间的“土专家”的作用。人民群众在想什么、思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相比之下,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百姓宣讲团成员也许比专家学者更清楚、更明白,在进行面向大众的理论宣传普及中,他们更有发言权,更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够采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传播科学理论。一句话,他们更容易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需要强调的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理论功底,平时又工作在最基层,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他们是推动基层理论宣传普及的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各地各部门要注意发挥好这两支队伍的作用,真正让他们在基层理论宣传普及中唱主角。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百姓宣讲队伍,是推动基层理论宣传普及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要采取集中培训、重点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理论宣讲员的业务培训和作风培养,使他们在理论宣传普及中能够跟得上、贴得紧、能结合。尤其要教育基层宣讲员像艾思奇同志那样,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肩并肩、心连心、面对面,自觉肩负起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向大众、贴近大众、服务大众的政治责任,把宣传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自己最光荣的使命。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基层宣讲员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掌握人民群众所关心关注的问题,采取集体备课等形式,切实从理论上做好释难解疑工作,从现实中及时回答好人民群众的关切,不断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切实关心基层宣讲员的工作、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宣传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始终热爱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普及,尽职尽责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工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理论宣传普及上,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创造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好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推广。当前,要以“艾思奇百姓宣讲团”的成立为基点,进一步探索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传普及的路子,始终保持基层理论宣传普及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把宣传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向深入,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执笔:何天华)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迈入“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学习意识,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要在提高能力、深化认识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学习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焕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激情、激发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能力,强化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要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上下功夫。在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等方面转变观念、完善措施、探索办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不断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果。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要在传承发展、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与疑惑,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通过学习、实践和思考,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政党,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创新;
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一刻也不会放松理论学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才能更好地提高全党素质,激发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顶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回顾我们党成立90年、执政60多年的风雨历程,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迈入“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学习意识,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要在提高能力、深化认识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学习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焕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激情、激发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能力,强化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要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上下功夫。在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等方面转变观念、完善措施、探索办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不断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果。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要在传承发展、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与疑惑,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通过学习、实践和思考,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政党,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创新;
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一刻也不会放松理论学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才能更好地提高全党素质,激发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篇3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心得
党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造师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仅要真懂,而且要对党的创新理论无比的忠诚,具有坚定的信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心得一
“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学习讨论活动正在全市全面展开,现在各单位在高效完成业务工作之余,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规定篇目文章,加深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在学习也中尝到了甜头,体会到经济的昌盛,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更需要人人参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为社会大环境的根本好转多做贡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人民必须勇敢地站立于潮头,争做创新的开拓者和生力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世纪历史使命。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改革创新”就是要针对规划审批业务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观念,更新工作思路。创新不是空谈,不是异想天开,而是要结合实际,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努力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讯息,把握大局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本领。二是要深入调研,到现场去,到基层中去,准确掌握规划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寻求创新的落脚点和突破口。三是要善于总结和发现。将表象的东西变成理性的思考,总结提炼精华,找到创新的着力点。当前,正开展的“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学习讨论活动,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讨论机会,我们一定要很好的把握,以开展学习讨论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开创规划审批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加快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合理分配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时间,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在中国,先贤们都无比看重时间,他们把时间视为速度,看成力量,比作金钱,等同生命。邓小平同志规划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党的xx大确定的到20xx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其实就是列出了一个时间表;其实就是与时间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赛跑;社区的发展是否超前就在于时间上的差距。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自己,就必须强化时间就是发展,发展才有前途,前途决定命运的意识。时间具有三种表现形态,即:长度、宽度和密度。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无论你是什么人,凡夫俗子也好,王侯将相也罢,都拥有同样的时间长度。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时间的宽度却大不一样,同样是一天,有的人只有几个小时的有效时间,而有的有却有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的有效时间。时间还是有密度的,就是利用时间的质量。同样的时间,有的人能干得成很多事情,而有的人时间利用率却很低。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时间的长度,抢占时间的宽度,运用时间的密度,就算没有虚度年华,蹉跎岁月。
历史作为一个过程,不断地在时序交替中滚滚向前。抢抓难逢机遇,争取宝贵时间,加快发展自己,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将会贯穿到我们以后得工作中,为我区经济腾飞做好服务。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心得二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实践已经有一年了。回顾这段创新实践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在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自我学习和老师的帮助,加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第三,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创新实践项目,体现在两个词上面。一个就是“创新”,另一个就是“实践”。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我们的课题是关于光伏切割废液,我是一名学习精细化工的学生,当然面对最多的就是研究,实验成了我们的必修课。说到实验,那就是一种实践,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在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是一些基础课的学习。刚开始进行项目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辛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后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通过虚心请教,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了很多专业上和技术难题。
“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终用于实践”,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平时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了解制作设计塔板、精馏分离提纯等有关方法。在这次实践中都得以解答,并进一步让我深刻地理解、体会和证明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深刻地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为一个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就是首要任务。学习学不好,事情也很难做好。大学生不仅要读好书,还要行万里路,从实践求真知,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心得三
本人于20xx年上半年至南京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萃智理论)的系统学习,回公司后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应用,也有了较深刻的心得体会。
就我公司而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矛盾,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求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办法,为企业的有序发展铺平道路,而发明问题的创新理论是一门针对各种技术难题和技术焦点的一种全新的问题解决模式,它让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纷繁复杂的各种技术问题时不再有盲目感,它让我们能够对各种技术问题或矛盾从表象到实质进行理论抽取,获得相关模型,总结出相关技术参数得到矛盾参数是哪一对或哪几对,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根源,最后再进行相关的系统功能分析和描述然后进行问题解决工具或解决方案的查找,得到一条能够解决或完善相关技术难题的解决途径或大致的解决方向,从而避免无谓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浪费,使得技术人员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出方法,产生出巨大的效益。
通常我们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矛盾往往是就事论事,就解决方案来说经常是解决(或减轻)了此矛盾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而萃智理论它遵循的是以下三步骤:第一是问题是什么?第二现在有什么解决方法?第三是现有的解决方案有何缺点或不足?由此可以知道产生了什么什么样的技术矛盾即:它改善了什么参数又恶化了了什么参数,从而根据此查找矛盾矩阵表得到相应的创新原理,从所选择的几个创新原理当中可以提出较为可行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再进行优化综合各方面得到最经济最可行的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圆满的解决一些较为难以处理的技术问题或技术矛盾。
萃智理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具,它能过一系列的工具让我们不再面对各种技术问题时只局限在一个较为狭窄或片面的小范围内进行寻找解决之道,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去思考和体难。当我们先试着用它先来解决一些较为容易的技术矛盾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总结和提高就一定可能为我们将来解决较大型、较难的技术系统问题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运用萃智理论还应注重集体的力量,所以回公司后,我们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普遍的宣讲,通过讲座、幻灯片、书面教材等宣讲方式让更多的技术、商务、生产人员了解甚至掌握它。特别是现身说法,以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萃智理论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让他们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而让他们认为萃智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不好用于实践的空洞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这就为他们来解决公司各领域(商务、生产等)的相关难题来提供一个较好、较有力的解决工具。从而为****公司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篇4
学思践悟,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7月9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我们要认真学习,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上做文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广袤的神州大地落地生根。
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领悟要义是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了新思想的指引,我们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就有了行动的力量,干事创业就会事半功倍。
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理论宣讲是关键。新思想博大深邃,我们要做好“翻译”文章,通过理论宣讲让更多人了解新思想、领悟新思想。各地要认真组织理论宣讲,既可以由专业宣讲人员进行宣讲,也可以邀请草根名嘴进行宣讲。宣讲的方式多种多样,各地可以结合地方情况,通过快板、舞蹈、戏曲等方式进行宣讲。宣讲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群众喜闻乐见了,宣讲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理论宣讲浸润人心,落实到行动上才会更加有力。
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知行合一很重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思想经过了实践检验,我们要认真学习新思想、领悟其精髓要义,将之融入到自己的政治血液中。共产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树立起学习新思想、践行新思想的表率。人民群众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积极学习新思想、践行新思想。学习了新思想,还应当在落地见效、知行合一上做文章。促进新思想落地见效,每个人都应守好责任田,通过日常践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砥砺奋进新时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如何应对当下的形势,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新思想中有着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应当学习新思想、践行新思想,克服疫情影响,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同时要乘势而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砥砺奋进新时代,建功立业写华章,新思想是我们的思想指引,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是我们的精神支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们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新思想引领航向,朝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扬帆远航!
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篇5
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
作者:区嘉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2020年第09期
【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的一项主题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信仰,是共产党员忠于人民、服务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永恒信仰。为了践行这样的服务理念,就要保障主体教育活动的顺利施行。制度规范必不可少,同时还要长期坚持,建立长效机制。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也是现实需求。加强政治制度的监督,是确保政治纪律的重要保障。党章是引导党员行为的重要指南,党员要遵守党章,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永葆初心,坚守使命。要不断推进政治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好指导工作,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坚持学习,并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并做好监督管理的配套机制,使从严治党的理念深入人心。
【关键词】创新理论;初心;使命;党的建设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初心使命淬炼于党的艰辛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阶级翻身得解放,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建立了红色政权。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使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进第100个年头,进入了新的征程,新的时代,正在带领全中国人民继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进。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兼程,探索怎样能够坚持建党最初的政治初心,坚守理想信念,在发展中铭记使命,这也正是我党在当前历史阶段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契机,是哲学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只是一个阶段的任务,而是应该贯穿在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日常工作学习中,党员要定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反省,对一些不符合共产党员言行的作风加以去除,在政治上保持清廉。我党的先进之处就在于能够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永远处在人民的监督之中。这样通过自省和他律,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够铭记初心,担当使命,坚守理想信念。要想使主体教育的成效扩大化,就要建立长远目标,形成常态化机制。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必须沿着这条改革之路不断前行,稳步推进,坚持实干主义,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使我国各项预期指标能够得以实现。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主题教育铭记在心,在日常工作中把初心和使命作为自己工作的原动力,在全党形成一种实干风。
二、滋养初心、引领使命
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篇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理论
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根本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
改革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理论,创新的理论推动伟大的事业。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理论创新、思想变革为先导。90年来,在领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辛探索中,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必须跟进一步。90年来,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向全党发出学习的号召,特别是每逢重大历史关头,对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实践都成为我们战胜新挑战、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把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基础是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全面、准确、深刻地学习领会。要学习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始终站在人们群众的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
学习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世界;
学习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用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实践,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核心是信仰。要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
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自觉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终身奋斗目标。
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关键是践行。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
的全在于应用。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必须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切实把党的政治理想、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主张内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陶冶道德情操的自觉行动。
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广大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中央的号召,也是时代的要求。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
员头脑,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我们的党就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风险考验的中流砥柱,就一定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