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港展览业蓬勃发展.doc(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香港展览业蓬勃发展
香港今年第二季度举办的七项贸易展, 共吸引逾 1. 1 万家参展商及21 万名买家参与, 破历年纪录。
这七项贸易展览是:
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 国际信息科技博览、 香港家庭用品展、 香港国际家用纺织品展、 香港礼品及赠品展, 以及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
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表示, 贸易展为香港带来超过 15 亿港元收入。
不过, 香港展览业在繁荣中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单密量少” 模式
香港会展业自 1989 开始起飞, 现在香港贸发局在全球设有 40 多个办事处, 每年举办 30 多个贸易展, 有三个是世界最大, 六个亚洲最大。
5 月, 香港贸发局委托独立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
在灯饰、 电子、家品及礼品展期间, 访问了 1051 位参展商以及 1506 位买家, 了解他们对市场的出口展望、 产品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 85%受访者预期今年市道向好, 其中以灯饰业对前景最为乐观; 传统市场中, 北美、 澳洲被看高一线, 预期未来两年有较佳增长, 而新兴市场方面, 中国内地被认为具发展潜力, 其次为俄罗斯、 东盟和拉丁美洲; 高达 72%的受访者认为产品成本会因采购价、 劳动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而推高。
调查结果还显示, 70%买家通过香港展览会认识新供货商; 近 80%参展商以香港展览作为平台发布新产品; 而近 80%受访者预计, 未来通过香港
销售或采购货品的数量将增加。
周启良表示, 七项展览会都高度国际化, 买家来自 170 个国家及地区,其中, 电子、 礼品展的规模更是全球最大。
香港贸发局自去年 4 月首次推出“小批量采购专区” 以来, 已经协助 1000 家供货商建立了 16 万个贸易联系, 今后将继续推广这种该“单密量少” 模式, 方便企业拓展商机。
调查亦发现, 买家为维持低存货量, 每次落单少量多款, 落单频率加密, 并要求快速付运。
超过四成买家表示, 每款产品的订货量为 1000 件以下。
供应商应该逐渐适应新采购模式, 重视小批量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携手深圳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香港电子产品展已成为全球专业贸易采购场。
对亚洲供货商尤其是内地供货商而言, 电子展是展示最新设计和创新产品的理想平台。
环球资源展览部总裁黄谭伟看好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市场前景。
据美国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协会预测, 2013 年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零售额将达到1. 11 万亿美元, 比去年增长 4%。
中国内地、 印度、 巴西、 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将带动全球增长。
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自 2004 年起, 环球资源主办的电子展展位数量增加了五倍。
展示平板计算机及配件、 全球定位系统、 通讯及智能手机等产品的电子展, 成为热门展会。
黄谭伟介绍说, 对采购商云集的电子展, 来自内地尤其是深圳的供货商充满兴趣。
“环球资源采购交易会” 春季展第一期电子展有近 4000 个摊位, 第二期有 2000 个摊位, 第三期的时尚服饰及配件类别则有 1250 个摊位。
这
样规模的展会举办了 10 年, 且始终在不断扩展, 吸引到买家和卖家, 服务是关键。
黄谭伟直言, 在会展方面, 特别是贸易展方面, 香港有着自己的优势。对于内地参展企业而言, 到香港参展可以享受到境外参展的优惠政策。
可以说, 香港是最近的“境外”。
以本次春季服装展为例, 85%的参展企业来自内地。
对于国际买家而言, 香港则是最保险的中国城市, 包括知识产权、法律、 语言、 资金、 食品安全等。
香港便捷的海陆空运输通道, 让参展商和采购商可以方便地到达; 香港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也让贸易双方可以享受到多重方便, 比如物流、 金融等配套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 展会不断细化服务, 做成实实在在的做生意的展会。
一些国际买家是从机场提着行李直接到达展会进行采购的。
由于展馆与香港机场相邻, 这样的买家非常普遍。
上述春季电子展, 只是香港展览业繁荣的一个缩影。
被称为“国际会展之都” 的香港, 4 月非常繁忙, 香港两大会展场地——位于湾仔的香港会展中心、 位于机场的亚洲国际博览馆展会不断。
2004~2011 年, 香港展览业获得快速增长, 以销售面积而言, 年均升幅达到 11%, 超过国际平均增速。
即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2010年, 在欧洲、 北美分别下降 10%和 7%之时, 香港的展览业仍然增长 15%。
但是, 繁荣的同时, 香港展览业也面临场地缺乏等制约。
尤其是在展览旺季, 很多香港大型展览就会出现瓶颈问题, 难以把展会推向国际大型展的水平。
目前, 香港会展中心的展览厅总面积为 6. 6 万平方米, 亚洲国际博览
馆可提供 7 万多平方米的展览场地, 两者合计为 13 万平方米。
而全球享有盛名的广交会的展览总面积达 116 万平方米。
即便在深圳举行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
和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展区面积也都接近 10 万平方米。
香港的展览业还面临周边城市的竞争。
内地的广州、 深圳等城市都计划扩大、 发展大型展览场地,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负责香港和广东市场的环球资源销售总经理何祥瑜分析说, 规模庞大的广交会, 展销的产品更齐全, 除了 电子产品, 还有机械、 家具等。
在深圳举行的高交会和电子信息博览会, 参展商主要来自内地, 展示科研成果、项目招商的成分较多。
但在香港举行的电子展, 主攻电子产品。
在这里, 所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及其配套产品都可以提供。
买家、 卖家直接接触, 双方谈妥, 买家就会下订单。
接到订单的供货商, 可以立即返回深圳等内地生产基地开工生产。
何祥瑜建议, 香港展览业和深圳制造业应该加强合作, 采用“前店后厂” 的模式, 发挥各自优势。
前店是指, 展览业和国际市场网络发达的香港, 发挥销售和市场信息灵活的优势。
后厂是指,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达的深圳, 发挥制造实力强的优势, 根据香港传递出的市场信息迅速制造出相关产品。
值得内地借鉴
与内地相比, 香港的会展业要发达许多, 其专业化的招展和服务模式值得借鉴。
首先, 时间的选择。
对于国际采购商来说, 采购季是固定的。
什么时间到哪里去采购什么产品已经固化了 。
比如, 每年广交会的时间就是国际客商来中国采购的时间。
如果展会能够集中在这一时间举办, 自然更利于吸引国际客商。
其次, 服务要贴心。
展会绝不是把买家和卖家拉到一块就完事了。
要产生实实在在的订单, 许多细节都很重要。
比如展位的安排——把什么样的产品安排在什么区域; 再比如事先的网络对接活动等。
当然, 展会本身的服务也是重要一环。
展馆的交通、 餐饮、 网络, 甚至是行李寄存都可能影响到展会效果。
为参会人员提供一张交通卡、 一张咖啡券、 20 分钟免费上网时间, 可能比打广告的效果更好。
最后, 要确保真实性, 买卖双方的真实性必须有保障。
如何确保专业采购商的到来, 如何核实参展商的身份, 背后是大量繁琐的工作。
内地许多政府主导的展会, 请来大批官员, 让市民到场参观, 看起来人气挺旺,可实际效果却未必好。
而香港的许多展会, 只对专业人士开放, 既确保了展会的专业性质, 又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