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国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原因,供大家参考。
对于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的倾向性看法是, 东周(公元前 770 年——前 221 年)
分两个时期,春秋在前, 战国在后, 其时间分界在公元前 475 年。
持这一观点的有如下的一些重要著作和材料:
1, 人民出版社 1976 年 7 月版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
(其著早先还有版本)
2,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 9 月版沫若著《奴隶制时代》 :
“春秋战国之交, 即公元前 475 年。
” 3, 人民出版社 1893 年 3 月版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其著早先还有出版)
:
“《史记》将周元王元年 (公元前 476 年——应为前 475 年)
定为战国历史的开端, 从这年到公元前 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
”
4,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6 月版徐大同等编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
“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前 476 年)
是指周平王东迁洛阳时起, 到韩、 赵、 魏三家分晋……的历史阶段。
”
5,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年 7 月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简史》 编写组《中国简史》 :
“前770 年, 周平王把王都东迁到洛邑, 周朝从此称为东周。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自前 770 年到前 476 年的大约三百年间, 称为春秋时期。
” 并“注:
《春秋》 原是鲁国史书的名称。
该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
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
发生的重大事件。后世把这一段历史称作春秋时期。
现为叙述方便, 又把春秋时期的具体时间调整为前 770 年——前 476 年》 。
” (本注同《中国史稿》 之注)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教科书《中国历史》 第一册:
“春秋:
前 770 年——前 476 年;战国:
前 475 年——前 221 年。
”
7,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年 8 月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编《〈中国历史〉 第一册教学辅导》 :
“要求学生记住:
东周建立, 其前期称‘春秋’ , 后期称‘战国’ 。
” (述“春秋” 、 “战国” 的时间段同教科书。
)
8,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冯克诚等主编《中国通史全编》 :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 476 年(《史记• 周本纪》 为 478 年)
周敬王卒的中国历史时期, 因鲁史《春秋》 记录了这一段历史而得名。
” “公元前 475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期, 各国混战不休, 故前人称之为战国。
前人也把春秋、 战国合称东周。
”
持上述观点的理由也基本上一致:
1, 春秋是奴隶社会性质。
2, 根据《史记• 六国年表》 关于春秋战国的起始时间。
肯定有人会问:
公元前 475 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 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
既然诸家都根据《史记》 立言, 那就来看看司马迁的说法。
《史记• 六国年表序》 :“田常杀简公而相齐, 诸侯晏然弗讨, 海内争于战功矣。
三国终之而卒分晋, 田和亦灭齐而有之。
六国之盛, 自此始。
” 又说:
“秦既得志, 烧天下诗书, 诸侯《史记》 尤甚, 为其有所刺讥也……独有《秦记》 ; 又不载月日, 其文略不具。
然战国之权变, 亦有可颇采着……余于是因《秦记》 、 踵《春秋》 之后, 起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 讫二世。
”
上述所引的第一段话, 说的是如下历史事件:
公元前 481 年, 齐国大夫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 取得齐国大权, 天下无人来管。
所以晋国的“篡臣贼子” 们在夺取晋国权利的道路上越来越肆无忌惮, 终于由六卿分权逐渐演化为公元前 453 年韩赵魏三卿灭智氏瓜分其地, 三分国权。
晋国国君名存实亡, 以至于公元前 403 年韩赵魏终于取得周天子的承认, 立为诸侯而各其国。
田氏也终于于公元前 386 年得周天子承认, 立为诸侯, 沿用齐国国号。
在那个“贼臣篡子滋起” (司马迁语)
的年代, 显然还有许多类似的事件。
司马迁所举的是他认为的最严重、 最重大的两件事。
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公元前 481 年到前 386 年, 那
么, 他为何把春秋战国的分界选在前 476 年和前 475 年之间呢? 司马迁是这样说的:
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 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载, 继《春秋》 所记历史的时间之后, 选择周元王元年(前 475 年)
作为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 的。
《春秋》 止于何时呢? 《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 载:
“鲁哀公 14 年, 孔子绝春秋之笔。
”孔子逝世于公元前 479 年, 而鲁哀公 14 年才公元前 481 年, 孔子为何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神圣的事业放弃、 半途而废呢?
原来, 公元前 481 年在鲁国发生了孔子认为极其严重的一个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
鲁国的叔孙氏(孔子认为的篡臣)
的“司机” 驾车到鲁国西部的巨野(地名)
去打猎, 捕获了一头麒麟。
孔子认为麒麟是祥瑞之物, 是仁义之君的象征, 怎么在这混乱之世出现并被人捉住呢? 这是周天下要完了 。
他写《春秋》 , 原为警告乱臣贼子们, 以中兴周室, 现在结果竟是这样。
“知其不可而为之” , 为自己的目标而劳碌奔波、 不屈不挠地奋斗不息, 此时已白发苍苍的他悲愤万分, 痛苦流涕, 大恸不已。
绝《春秋》 之笔(见《十三经注疏• 左传》 )
。
孔子的去世是与此有关的, 此后过了两年, 他就含恨九泉了 。
但是,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三经注疏》 里的《左氏春秋传》 却是记到公元前 468 年(鲁哀公27 年)
的。
那是左丘明在传注《春秋》 而作《左氏春秋传》 的时候又补的。
司马迁既称自己是“踵《春秋》 之后” 而记的, 为什么不从前 481 年开始, 也不从前 468 年开始, 而从其中间的公元前 475 年记起呢? 那就是为了叙述方便了, 因为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天子开始, 事情又总有其不同; 周元王是一朝天子(《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 所载周敬王之死的时间即是公元纪年的公元前 476 年; 《史记• 六国年表》 载, 敬王之子于次年继位, 即周元王)
, 从他的朝代记起, 便于陈述史实。
必须说明的是, 也还有不同于上述意见的观点:
1, 人民出版社 1964 年 8 月版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简编》 (1976 年再版, 名《中国通史》 ,在本问题上观点没变)
认为:
“列国兼并时期——东周。
东周, 前 770 年——前 403 年; 春秋, 前 772 年——前 481 年。
” “东周进入动荡时期, 频繁的战争加重了 人民的痛苦, 但也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 “兼并剧烈时期——战国。
战国, 前 403 年——前 221 年。
” “前403 年晋国韩赵魏三家世卿立为诸侯, 战国开始了。
……东周完全失去了作用, 它只是作为一个小国存在着(前 249 年秦灭周)
(注①)
, 不再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王朝。
” 范先生在这里较详细地叙述了东周从公元前 403 年起所处的历史地位——不代表历史时期, 而直接把前 403 年——前 221 年作为战国时代的时间范围。
即, 不把战国算作东周的一个时期。
他认为东周是一个“列国兼并时期” , 从前 770 年到前 403 年。
而春秋是东周时期的中间的一个时段, 即前 722 年到前 481 年, 这个时段的起止时间正是《春秋》 所记历史的起止时间。
对于战国始年的认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关于本问题的看法一致, 都是前 403 年(注②)
。
2, 人民出版社 1962 年 7 月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 :“春秋时代(前 722——前 480)
是一个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
……” “战国时代(前 481——前 221)
在文化上不仅是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 而且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在中也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它奠定了 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文化的基础。
” “注:
战国时代的开始年代据吕祖谦(宋代人——笔者注)
《大事记》 ” 。
吕祖谦把春秋战国的分界定于前 481 年, 正是孔子作《春秋》 的绝笔之时, 大概该是与孔子同想同感同情吧!
而《中国文学史》 的编写者看来, 中国社会的变革从此更趋激烈,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大踏步地从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各个领域向奴隶主阶级全面进攻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7 月版杨宽著《战国史》 观点同此:
“我们认为。
公元前 481 年,继鲁、 晋两国之后, 新兴地主阶级在齐国取得政权, 这标志着中原地区普遍地进入封建社会,
用这个年代来作为战国时代的开始, 是比较合适的。
”
对于本专题, 本稿主要讨论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
后面的作为参考材料略加陈述, 对于全面了解和思考这段历史, 应是有备无患。
主要是使青年知道, 长期以来, 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观点。
推荐访问:战国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原因 公元前 战国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