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7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1
寒假里,我读了《狐狸列那得故事》《大林和小林》《窗边的豆豆》《格列佛游记》等,我最欣赏的是《海底两万里。《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主要描述了1866年,海里出现了一只破坏力惊人的“海怪”。阿龙纳斯教授受邀与仆人康塞尔一起登上“林肯号”,捕捉这只“海怪”,在船上认识了渔叉手巴德。他们三人不幸遇难,尼摩船长救了他们,后来他们才知道,“海怪”是尼摩船长亲手打造的“诺第留斯号”上开始了一段难忘的海底旅行,看到了许多稀罕的海底生物和海底奇幻景象,探索了海底中的许多奥秘。
读了这本书,我对“尼摩船长”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让我学会了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遇到困难要沉着面对。在生活中,如果碰到不懂的题目,不要紧张,要慢慢地去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实在不懂可以去向老师同学请教。在《海底两万里》中,有许多故事情节令我感动。从“只见尼摩船长两脚一跃,在空中一个后空翻,翻到鲨鱼的身后,然后迅速地把短刀狠狠地插在鲨鱼的背部。”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尼摩船长”是一位身手敏捷而又勇敢的人,我们要学习他见义勇为的精神。从“那个仪器是用来测水量的”“嗯!这是一个用电做能源推动的仪器。”“这些都是压力计,它可以测量海水的压力。”这几句话说明了“尼摩船长”对这些仪器了如指掌,一定很好学,我们要学习他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也十分敬佩凡尔纳有那么超凡的想象力,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真是当之无愧,他的小说总会把人带入另一个世界。《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正急得要去看另外两部呢。
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2
1866年,一艘神秘的潜水艇出现在太平洋海域上,一位勇敢的教授带领着他忠诚的仆人踏上了神秘的旅途。茫茫大海之中,究竟有多少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里,在大洋的底部,一切都有了答案。
在《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以惊人的想象力向我们描述了那迷人的海底世界——印度洋中美丽的T字贝壳,丰富多彩的海参,从雌鲸身上提取的奶油……在这里,一切都用电,一切都是水产品,一切都与世隔绝。这仿佛就是一个深海桃花源。
艇长尼摩称得上是这个深海桃花源的主人。他了解大海中的一切,他睿智,机敏,让教授为之折服。行星被他一个个“抓捕归案”,千分之一的密度变化逃脱不了他的眼球,气压当作枪,电做成子弹。他似乎拥有这个桃花源所有的美好:水草在水中舞蹈,珊瑚定格在人们的眼中,各种各样的小鱼穿梭相间,与世隔绝,带来种种奇迹——贝壳丝做的柔软衣服,香藻中提炼的香水……
其实我认为,对自由的向往才是桃花源的核心要义。尼摩艇长其实是印度的达卡王子。他向往自由,他从一个压迫的民族走来,他为了人民而起义,却惨遭不幸,革命被镇压,妻子儿女双亡。他最后选择了归隐大海,打捞金银珠宝去资助人民的解放斗争。他曾经说过:“海上极度太平,海洋不属于暴君。在海面上暴君还能行使自己的权力,但在海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他们的权力就不起作用了。”在他的心里,海洋是个奇妙的地方,是个奇妙的只有自由的海底桃花源。这里平和,就连天敌之间都可以“和平”相处。但人间现实呢?恰恰相反。作者生活在一个国王室专权,花天酒地,而人民却倍受剥削,连块面包也没有的年代呢!或许,两万里的海底就是凡尔纳的桃花源。
的确,海底世界的美妙景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让人为之惊叹,为之折服。但更美的应该是深海桃花源的自由之美。书末圣经中所提的问题:“谁得以测出大洋深处的深度?”在我看来,世上只有教授和艇长两个人,才有回答的殊荣。
邂逅深海中的桃花源,又何常不是件愉快的事?
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3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久前,我有幸阅读《海底两万里》,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我越看越心惊,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与他们共进退,当他们陷入险境时,我亦感到无比失望、痛心;当他们脱险时,我亦感到无比兴奋,真是不可思议!
我非常欣赏书中的“阿龙纳斯”这个人物,因为他的理智与博学,还有他对科学的热爱竟能抵得过对自由的向往。这令我吃惊,我曾一度认为自由是一种无可超越的东西,他让我突然发现,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机会却不可多得,因此要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机会。
当我再看第二遍时,我异常渴望像里面的故事主人公那样,去探索海洋的奥妙、与神奇;渴望在海面上,看一看天海之间的那一条线;渴望看一看海洋里自由的生物,哪怕几秒钟而已,就会让我心满意足、一生难忘。我羡慕那些从事海洋探索的教授和科学家,羡慕他们每天都和海洋和无数条大大小小的鱼在一起。
我不难发现,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因为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更有美国在冷战期间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以鹦鹉螺号命名,这是怎样的预见力,因此我不禁不赞叹凡尔纳的睿智。
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如同身临其境,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永远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与他们一起探索海洋秘密!
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4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凡尔纳逝世时,人们对他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凡尔纳,正是把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的大师。
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这篇小说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庞然大物”,断定它为独角鲸,他在追捕过程中得知,其实这只庞然大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坚固、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一座荒岛上秘密制造的。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作者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带入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美妙的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5
勇敢的人,是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的。 ---题记
怀着好奇心,我打开了这本充满冒险色彩的《海底两万里》。
从打开的第一页,我就深深的迷上了这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他用奇幻迷离的故事情节,把知识完美的融为一体,引导人们认真学习。
这本书主要讲了1866年,几艘大船接连沉入海底,并且都是被撞毁的,有人就猜测那是一头巨大的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皮埃尔·纳克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孔塞伊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超前不为人知的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从故事的前几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尼摩船长是一个对尘世厌恶至极的人他性格忧郁,有点自私却又知识渊博。但是读到后面,船长变成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富有同情心,他可以轻松的还完法国几百亿的债,可以慷慨大方的把价值几百万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可以为艇员的离去而大哭一场,可以为了科学将生命置之度外,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人。而“我”的仆人孔塞伊是一个忠心耿耿,有胆识,又过分拘礼的人。在法拉格特舰上认识了捕鲸人,他脾气暴躁,顽固自负但他有勇有谋,机智灵活。
他们在航行的时候,还遇到了种种困难,在南极探险的时候,被困到了厚厚的冰川下面,那时候他们的命运要不是压死,要不是憋死,后来因为艇长的冷静和从容不迫,历经五天极度缺氧最终敲开了厚达六米的冰。在那段时间所有人放下成见,同舟共济,告诉我们有点困难时不仅需要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勇气,还需要胆识和智慧。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想象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大胆和理。我十分佩服作者,在这么本书中,我们要学习尼摩船长遇事不慌,沉着冷静,永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同时作者也要求人类爱护海洋生物。
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6
《海底两万里》这样一部科学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名著,是因为在科学的背后还渗透着文学的艺术。有人说凡尔纳的成功不在于他是二十世纪的工程师,而在于他仍然是十九世纪的诗人。
凡尔纳站在时代的门槛上,看到了人与机器结合的巨大力量,机器成为人的精神和体力的延伸,成为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工具。他把科学小说写得诗意盎然,理性的外表下,透出一股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从而感染读者。
我们不妨从艺术的角度去剖拆《海底两万里》真正的魅力,尼摩艇长为了远离世俗,来到了海底,能够逃离不想生活的环境,来到广袤无限的大海深处,这是一种行为上的自由。然而,真正的自由应当忘乎所以,无所限制,毫无顾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但是,在“我”一步步的了解当中,发现了尼摩身上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发现了到了他心中的复仇之火。
尼摩通过对船只进行攻击来满足他心里对复仇的渴望,他难道不是依旧困住现实的牢笼之中,被其束缚吗?这是他精神上的困窘。尽管他追求到了处境的淡泊:衣食住行均取于海洋,与陆地毫无瓜葛,但这终究只是他掩埋仇恨愤懑的一种方式,一种寻求自我慰籍的表面形式,自欺欺人永远无法使他的内心获得平静。
相比而言,同样被困在艇上的“我”就与尼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处境是不自由的,虽然可以在艇上自由行走,但毕竟有所局限,在必要的时候,还会被关在“小黑屋”里,但是我们拥有追求科学的精神。“我”始终怀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心中并没有负面的情绪,这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自由。
另外,关于尼摩复仇的原因也有交代,不管是因为反对沙俄,还是因为反对奴隶制,这都是为了争夺自由,可以这样说,尼摩因为自由所导致的压迫而去追求自由,却又因为自由而活得不自由,可谓十分矛盾。
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7
在《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我们知道,有许多都在今天实现了——潜水艇、火箭等。
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可在作者的那个时代,这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这也侧面说明了科学幻想行为的一定的真实性。
那么,我是否也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幻想——在未来,在人类终于把陆地摧毁时,迁到海里。这个看起来可能会有些疯狂的想法,实现了,可能真的能挽救人类岌岌可危的命运——依靠抗强压的玻璃和建材,在海底建造尽可能高的房屋:便于造出的氧气管道进一步扩大;海洋里的生物可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就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贝丝制成的衣服、各类海洋生物作我们的食物、床是柔软的大叶藻、墨水是乌贼的分泌液······尽管材料可能会和我想的有些出入,但尽力地去研究,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有很大可能可以做到。尽管人类可能会失去汽车般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想想地球的生态系统所遭到的破坏,这可能反而救了人类一命。
想想看,当陆地无法生存,我们转而进入海洋,当陆地调整过来后,我们又将会回到陆地去。在海洋里的生活,人类的科技不可能原地踏步,只有不断地再生可利用的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我相信,当科技到达一个层次后,人类的科技将不会有害于自然。到那时,相信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重视性已到达顶峰。
那场连接近于现代科技的鹦鹉螺号都未能幸免的风暴又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对于未来的准备和预言固然重要,但人类目前最紧急的难题是停止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人类对科技产物的改进及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迫在眉睫,现今新能源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希望它能改善人类的现状,让人类不至于像我想的一样躲入深海。
人类要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便是如何将人类科技和自然相平衡。
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 推荐访问:读后感
万里
海底
九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