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谈谈建党百年成就

时间:2022-06-23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建党百年成就,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谈谈建党百年成就

谈谈建党百年成就5篇

【篇1】谈谈建党百年成就

中国建国六十年来的伟大成就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     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
壁面爬行机器人;
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
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
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
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
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
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告结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68年我国自行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中国的10年动乱。

  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1年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83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诞生

1984年建国后首次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取得了优异的成就。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0的突破;

1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成

    1986年实施“863”计划

    1988年中国核潜艇发射水下火箭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世界瞩目的三峡大坝横断长江,缚住苍龙。现在三峡工程已经顺利实现蓄水、通航、发电的奋斗目标,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成功升天;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历史最好成绩;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天成功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
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进出品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提高到2173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5282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用60年的时间把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2000多万。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载人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两岸三通的“团团圆圆”……无数伟大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激励着我们迈向下一个60年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成

 

   

 

【篇2】谈谈建党百年成就

中国科技十年成就

十年金榜

  重组戊肝疫苗成功上市

  2009年10月,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预防戊型肝炎疫苗完成III期临床研究,是全球首个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并成功上市的戊肝疫苗。该临床研究先后历时5年,招募志愿者超过11万人,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疫苗三期临床研究。戊型肝炎是世界主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世界上有1/3的人口感染或曾感染过戊肝病毒。国际权威科学刊物《柳叶刀》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标志着我国戊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获得国际同行认可。

  抗击非典建奇功

  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对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科技工作者日夜攻关,短期内成功研制开发了首条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防护效果好的生物防护链和α-2b、ω干扰素两个预防药物,及时解决了SARS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问题;
研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临床效果明显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有效救治SARS患者提供了重要支撑。2004年,科研人员顺利完成了SARS疫苗I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天河一号”世界夺冠

  2010年8月,“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在2010年11月世界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名列第一,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此外,“曙光星云”、“神威蓝光”等具有自主关键技术的超级计算机也先后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水平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3000米超深水钻井平台交付使用

  2011年5月,由我国自主设计的“海洋石油981”3000米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交付用户使用。该平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装备,已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钻井、生产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2000米,填补了中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使我国在深水高端重大工程装备方面跻身世界前列,对于增强中国深水作业能力,实现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TD—LTE—Advanced成为4G国际标准

  2012年1月18日,以大唐电信集团为核心提出的TD—LTE—Advanced被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成为4G国际标准,正式成为两大4G国际标准之一。这是我国通信发展史上继自主创新的TD—SCDMA成为3G国际标准之后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为TD—LTE产业的后续发展及国际化打下了重要基础。

  发现中微子振荡新模式

  2012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蛟龙”号完成7000米深潜试验

  2012年6月,我国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第49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7000米水深大关,总共完成6次下潜,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海试取得了宝贵的海底地质样品、生物样品、沉积物样品和水样。这是目前世界科学家利用载人潜水器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深度的海底获得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发明专利授权累计100万件

  2012年7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现场为我国第100万号授权发明专利签发证书。自1985年授权首件发明专利,我国仅用27年时间便实现了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到100万件的目标,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耗时最短的国家。

  CIT400高速列车领跑世界

  2012年8月29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等10余家单位联合研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IT400)通过验收,其最高试验检测速度达到400km/h、可在350km/h进行持续运营,总体技术指标代表世界高速检测列车最高水平。

  首次克隆出iPS活体实验鼠

  2009年7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表了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的论文,证实了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道路。这是从干细胞研究迈向实际医疗过程中的一大步,对干细胞全能性机理研究以及器官移植、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等临床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

  基因测序能力进入世界前列

  以华大基因研究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生物芯片工程中心等为代表的基因组研究开发基地建立了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平台,基因测序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作为国际重要的测序中心之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已装备200余台各种类型的测序仪,目前测序量为200G/RUN,100T/月,测序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难忘十年

  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建国回忆《规划纲要》编制——

  创新战略绘蓝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自2006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组组长,我全程参与了《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对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英明决策深有感触。

  编制《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2002年10月,科技部就开始相关准备工作;
2003年6月,国务院正式成立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亲自挂帅,23个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十多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温家宝总理对《规划纲要》的编制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规划纲要》工作方案制订、重大专题战略研究,到规划纲要文本的审议,前后召开了十多次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审议。2006年1月,《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的编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是《规划纲要》编制的显著特点。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规划战略研究,有2000多位专家直接参与,集成了上万名科技、经济、产业界专家学者的智慧,进行了20个专题的战略研究,形成了10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研究过程采取多次集中研究、交流讨论的方式;
除召开了近千人的专题讨论会,还通过网站鼓励社会各界献计献策。

  2004年8月,国务院专门批准成立了《规划纲要》起草组,有来自科技、发改、财政等部门和重点大学、研究机构、大中型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规划纲要》草案形成后,又经过多轮征求各方面意见。《规划纲要》的研究编制前后时间近三年,真是“三年磨一剑”,先后经过几十次整体大改,局部小改难以计数。可以说,《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是一个不断凝练、形成共识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

  《规划纲要》最突出的亮点是自主创新。在《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大家对“自主创新”的提法曾发生过激烈争论。进行过许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并以自主创新为主线,贯通《规划纲要》全篇。大家对自主创新内涵的理解通过不断争论,自主创新的共识逐渐形成:它既包括以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主的原始创新,也包括以各种技术的融合汇聚和组合为主的集成创新,以及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而不是狭隘的“闭门创新”。时至今日,自主创新战略已深入人心,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基石。

  《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科技工作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战略,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大大提升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整体科技实力也显著提升,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倞回忆大飞机项目方案论证——

  科学决策真重要

  今年7月,国产C919大型客机亮相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又签下新的订单,向市场化、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着实令人高兴。作为大飞机项目实施方案论证的参与者之一,回想当初的论证过程,真是非常感慨:科学、民主的论证,实在是太关键了!

  早在2006年之前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过程中,大飞机项目就通过可行性论证,从53个建议项目中脱颖而出,被确立为体现国家意志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在解决了“要不要搞”的问题后,2006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开始方案论证,重点研究“搞什么样的大飞机,怎么搞”。为此,国务院亲自领导,成立了方案论证专家委员会,由19位专家组成。责成科技部牵头,时任科技部长的徐冠华同志负责具体组织领导工作,我担任论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当时,波音、空客的市场垄断地位已经形成,我们论证的首要问题,就是研制什么样的大飞机,以打破垄断、开拓大型客机国际市场。经过专家们广泛、深入的精心调研,根据全球的航空市场需求分析,提出要研制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同级别的150座商用飞机。在论证过程中,大家高瞻远瞩、考虑长远,特别强调了“四性”,即安全性、经济性、先进性和环保性,以全面超越波音和空客同级别的现役飞机,为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回过头来想,“四性”真是非常有预见性!

  技术路线确定后,大家又系统研究了20年前空客如何打破波音市场垄断地位的经验,听取了三峡总公司、华为、奇瑞等企业的运营、管理经验,在市场化、国际化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共识。

  之后的重点,就是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什么样的组织方式进行研制、生产、运营,这比前两个问题更为困难和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产业组织改革和部门利益。大飞机项目涉及的部门很多,论证委员会成员来自航空工业、军队、民航、金融、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和研究机构,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部门利益的消极影响、确保国家利益至上,就显得尤其重要。我由衷钦佩指导论证的国务院领导,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非常深刻,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和保密制度,规定参与论证的专家不得向本部门、本单位领导透露论证的内容。因此,专家们“拿掉屁股”,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在论证过程中做到了不代表单位、部门讲话,排除了种种干扰,最终提出了组建采用市场化运作、国际化管理的研制生产企业的建议。

  方案的论证过程持续了6个月,论证委员会在调研、研讨过程中形成了近百份专题报告、126万多字的会议记录和一批音像材料。2007年初,最终拿出了一份科学性、可行性较强的《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2007年2月2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170次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这一报告。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拉开了我国商用大飞机研制生产的大幕。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宏伟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顶层设计,因为它的确太重要了,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关系到任务的成败。作为代表国家意志的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实施方案论证,是顶层设计的先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确保论证结果的科学性,大飞机专项的方案论证,无疑提供了值得珍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回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自主创新渡难关

  2008年年底,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出预料。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高外向度的经济体广东,首当其冲、受害甚大:第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长回落幅度大,工业生产步伐持续放缓,外需加速回落……

  面对难关,我们该如何应对?广东省委、省政府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把科技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法宝,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科技厅迅速跟上,联手兄弟部门,迅速推出科技新举措,保增长扩内需,保企业促创新,努力化危为机,共渡难关。其中包括:推广应用LED(半导体照明)等自主创新重大产品,拉动消费和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落实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帮助企业度过“寒冬”;

启动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产品升级;
启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构筑国际科技竞争的人才高地……

  当时,一些同志不太理解:在税收下降、财政紧张的情势下,还做这些“花钱买卖”?事实胜于雄辩:这些措施不仅帮助广东的企业顺利渡过了难关,而且化危为机,推动了全省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提升,推动了产业升级,增强了发展后劲。

  近年来,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创新的经济绩效、企业创新能力等分项指标领先全国。同时,广东加快实现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给型转变,技术自给率从2007年的53.9%快速上升到2011年的66.8%,已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技术自给率达70%的目标。2011年,广东研发投入规模达到1045亿元,约占全国的1/8;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9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13个百分点。全省研发人员从2007年的20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41.08万人,规模全国第一;
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科研团队加速集聚和涌现。基础研究厚积薄发,原创性能力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近三年,广东共获“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达29项,全国排名跃升至第三名。2011年广东专利密度5.6件/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受理量8941件,占全国半壁江山,继续领跑全国。

  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支撑引领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全省加快转入创新驱动的快车道。广东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型产业总产值从2008年的0.82万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1.5万亿元,年均增长22.3%,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4%。2011年,广东2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营业总收入保持23.4%的快速增长,其中国家级高新区9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营业总收入1.51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高新区以占全省0.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1/6的工业总产值、1/6的出口额、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

2011年,广东326个省级专业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增长27.3%,占全省GDP的30.94%;
特色产业产值17251.50亿元,增长63.5%,特色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从2007年的12%提高到2011年的26%,年均增长21.5%。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越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就越强,发展的后劲也就越足。

十年大事记

  粮食丰产工程启动

  2004年,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2个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启动实施国家粮食丰产工程。该工程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目标,选择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以高新技术引领我国粮食产业现代化,以技术集成创新带动大面积均衡持续增产和成本降低。

  全国科技大会举行

  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激励创新配套政策出台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出台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策采购等10方面的60条激励政策,以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学素质纲要》颁布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明确了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未来5—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方针目标、任务措施,全面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科技重大专项陆续启动

  自2007年起,大型飞机、宽带移动通信、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新药创制、水体污染治理、油气开发、大型核电站等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陆续启动实施。

  《科技进步法》修订

  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一步从法律上明确了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和基本方针,规定了激励自主创新、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整合科技资源等五个方面的制度、措施。

  知识产权纲要颁布

  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大力提高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中关村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实行股权激励试点等先行先试政策措施。

  科技支撑应对金融危机

  200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四大措施之一”,出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央财政预算安排628亿元,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研发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工程启动实施

  2009年7月,科技部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署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研究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篇3】谈谈建党百年成就

新中国建国十年成就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等;


10.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 放台 湾;
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

美国侵略朝鲜,将战 火烧到中朝边境,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爆 发;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1951年:

西 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1952年: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胜利;


“一五”计划开始执行;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社会主义改造开始;


在朝鲜战场共击落敌机300多架;


周恩来在接见印 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第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公私合营;


周恩来访问印 度、缅 甸,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万隆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 气式飞 机(歼5型歼 击 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提出发展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0年代中期,确立和平方式解 放台 湾的思想。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开始组建战略导 弹部 队。


1958年: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大庆油田建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国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后来的几十年间,他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篇4】谈谈建党百年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成就衡阳巨变

 

 1978年:衡阳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财政总收入2.08亿元
  
  2008年:衡阳国内生产总值1020亿元,财政总收入60亿元
  
  2008年12月18日,市委书记张文雄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描绘衡阳“富民强市”新目标:努力跻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方阵
  
  ■本报记者 邹雪峰
  
  本报讯 衡阳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亿元增加到1020亿元,增长73倍;
财政总收入由2.08亿元增加到60亿元,增长30倍;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3倍和37倍……在昨天下午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市委书记张文雄在讲话中列举的一系列指标数据真实见证改革开放30年来的衡阳巨变。昭示未来,张文雄在讲话中充满信心地用“努力跻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描绘“富民强市、振兴衡阳”的新目标。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自银主持了昨天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
  
  改革开放30年:
  
  连串数据话出衡阳巨变
  
  回首历史,1978——2008,30年里,衡阳用一支“改革开放”的如椽大笔书写了衡阳巨变的美丽神话。张文雄在昨天讲话中列举的一系列指标数据对衡阳巨变作出了真实生动的诠释。
  
  30年来最重大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衡阳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亿元增加到1020亿元,增长73倍;
财政收入由2.08亿元增加到60亿元,增长30倍,步入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
  
  30年来最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30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3倍和37倍,减少贫困人口97万,2002年全市进入总体小康社会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社会保障覆盖面日益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保障体系正在形成。
  
  30年来最显著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两千亿元,组织实施各类基础设施重点项目400多项。城市化率达到43.02%,比1978年提高近30个百分点,市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93平方公里。公路里程超过1.63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3.4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2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245公里,成为全国45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30年来最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衡阳率先成为国务院确定的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相继进入湖南“一点一线”重点地区、湘南大开发地区和“3+5”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30年来最根本的变化:民主法制建设稳定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富民强市”新目标:
  
  跻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方阵
  
  昭示未来,张文雄充满信心地说,衡阳正奋进在“富民强市、振兴衡阳”的新征途上。富民,就是要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让全市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强市,就是要加快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努力跻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
  
  如何实现富民强市的新目标?张文雄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提升富民强市新境界。要在科学发展上、扩大开放上、选人用人上、优化环境上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开创富民强市新局面。张文雄说,实现富民强市、振兴衡阳,最直接的任务就是要把老工业基地改造提升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把衡阳古城打造成为现代宜居城市,把传统农业大市建设成为现代经济强市。
  
  “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就是继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张文雄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富民强市新动力。张文雄还在讲话中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富民强市新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富民强市新保障。努力打造一支“扎硬寨、打硬仗”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生活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衡阳,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和人民生活的步步提升无处不体现。改革开放的这些年,衡阳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GDP总值持续上升 ,步入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日益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我看到过有家庭贫困的居民,他们享受到低保制度和社区提供的各种照顾待遇,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
医保政策大大降低了就医门槛,让人们病有所医,一些老年人可以不必因为医药费的昂贵而不敢就医;
教育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革,从不重视到优先发展,从人民办到政府办,从质低量少到扩容提质,办学条件,从土砖房到信息化,教师队伍,从高中生到研究生。我的小学到高中都是在一个地方上的,我能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各种变化。从环形运动场的新建,语音室、电脑室、理化生实验室装备的新建,教师素质的提高,及在我们这届之后的学费的减免等等,这无一不为孩子们的求学提供了便利,让大多数的孩子有书可读;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交通日益发达,是全国45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更贴近我们生活的,是小区和公共娱乐地都会有健身器材的修建,这不仅给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去处,也给去不了健身房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点。。。

       还有不得不说的便是衡阳的旅游产业, 在衡阳生活的这些年,我去过很难多我们当地著名的经典,也从书本上和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其有些了解。自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市旅游局从市外事办单设,强力推进“旅游旺市”战略,全力打造湖湘文化旅游名城和寿岳衡山,加大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实现了全市旅游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个提升,旅游产业以每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旅游业被定为衡阳市的第三产业龙头产业,是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市城区先后开发出了陆家新屋、石鼓书院、湖湘文化纪念馆、明翰公园、爱莲阁、回雁峰景区、岳屏抗战纪念城、退省庵、欧阳故宅等9大湖湘文化特色景点、常宁中国印山——庙前景区罗帅故居、衡阳县夏明翰烈士故居、衡南岐山森林公园、祁东四明山森林公园等景点全面提质升级。“寿岳(衡山).雁城(衡阳)”和“粤港澳休闲地,东南亚大靠山”的品牌特色日益彰显,衡阳正逐步成为国内外热点旅游地区。
      时间在变,生活也在变,期待我们的城市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更好的飞跃!

【篇5】谈谈建党百年成就


中国科技十年成就

中国科技十年成就

十年金榜

重组戊肝疫苗成功上市

2009年10月,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预防戊型肝炎疫苗完成III期临床研究,是全球首个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并成功上市的戊肝疫苗。该临床研究先后历时5年,招募志愿者超过11万人,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疫苗三期临床研究。戊型肝炎是世界主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世界上有1/3的人口感染或曾感染过戊肝病毒。国际权威科学刊物《柳叶刀》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标志着我国戊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获得国际同行认可。
抗击非典建奇功

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对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科技工作者日夜攻关,短期内成功研制开发了首条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防护效果好的生物防护链和α-2b、ω干扰素两个预防药物,及时解决了SARS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问题;
研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临床效果明显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有效救治SARS患者提供了重要支撑。2004年,科研人员顺利完成了SARS疫苗I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天河一号”世界夺冠

2010年8月,“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在2010年11月世界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名列第一,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此外,“曙光星云”、“神威蓝光”等具有自主关键技术的超级计算机也先后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水平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3000米超深水钻井平台交付使用
2011年5月,由我国自主设计的“海洋石油981”3000米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交付用户使用。该平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装备,已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钻井、生产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2000米,填补了中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使我国在深水高端重大工程装备方面跻身世界前列,对于增强中国深水作业能力,实现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TD—LTE—Advanced成为4G国际标准

2012年1月18日,以大唐电信集团为核心提出的TD—LTE—Advanced被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成为4G国际标准,正式成为两大4G国际标准之一。这是我国通信发展史上继自主创新的TD—SCDMA成为3G国际标准之后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为TD—LTE产业的后续发展及国际化打下了重要基础。

发现中微子振荡新模式

2012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蛟龙”号完成7000米深潜试验

2012年6月,我国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第49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7000米水深大关,总共完成6次下潜,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海试取得了宝贵的海底地质样品、生物样品、沉积物样品和水样。这是目前世界科学家利用载人潜水器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深度的海底获得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发明专利授权累计100万件

2012年7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现场为我国第100万号授权发明专利签发证书。自1985年授权首件发明专利,我国仅用27年时间便实现了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到100万件的目标,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耗时最短的国家。
CIT400高速列车领跑世界

2012年8月29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等10余家单位联合研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IT400)通过验收,其最高试验检测速度达到400km/h、可在350km/h进行持续运营,总体技术指标代表世界高速检测列车最高水平。

首次克隆出iPS活体实验鼠

2009年7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表了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的论文,证实了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道路。这是从干细胞研究迈向实际医疗过程中的一大步,对干细胞全能性机理研究以及器官移植、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等临床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

基因测序能力进入世界前列

以华大基因研究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生物芯片工程中心等为代表的基因组研究开发基地建立了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平台,基因测序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作为国际重要的测序中心之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已装备200余台各种类型的测序仪,目前测序量为200G/RUN,100T/月,测序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难忘十年
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建国回忆《规划纲要》编制—— 创新战略绘蓝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自2006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组组长,我全程参与了《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对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英明决策深有感触。

编制《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2002年10月,科技部就开始相关准备工作;
2003年6月,国务院正式成立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亲自挂帅,23个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十多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温家宝总理对《规划纲要》的编制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规划纲要》工作方案制订、重大专题战略研究,到规划纲要文本的审议,前后召开了十多次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审议。2006年1月,《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的编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是《规划纲要》编制的显著特点。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规划战略研究,有2000多位专家直接参与,集成了上万名科技、经济、产业界专家学者的智慧,进行了20个专题的战略研究,形成了10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研究过程采取多次集中研究、交流讨论的方式;
除召开了近千人的专题讨论会,还通过网站鼓励社会各界献计献策。
2004年8月,国务院专门批准成立了《规划纲要》起草组,有来自科技、发改、财政等部门和重点大学、研究机构、大中型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规划纲要》草案形成后,又经过多轮征求各方面意见。《规划纲要》的研究编制前后时间近三年,真是“三年磨一剑”,先后经过几十次整体大改,局部小改难以计数。可以说,《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是一个不断凝练、形成共识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
《规划纲要》最突出的亮点是自主创新。在《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大家对“自主创新”的提法曾发生过激烈争论。进行过许多次讨论,最终确定
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并以自主创新为主线,贯通《规划纲要》全篇。大家对自主创新内涵的理解通过不断争论,自主创新的共识逐渐形成:它既包括以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主的原始创新,也包括以各种技术的融合汇聚和组合为主的集成创新,以及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而不是狭隘的“闭门创新”。时至今日,自主创新战略已深入人心,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基石。

《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科技工作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战略,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大大提升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整体科技实力也显著提升,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倞回忆大飞机项目方案论证—— 科学决策真重要

今年7月,国产C919大型客机亮相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又签下新的订单,向市场化、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着实令人高兴。作为大飞机项目实施方案论证的参与者之一,回想当初的论证过程,真是非常感慨:科学、民主的论证,实在是太关键了!
早在2006年之前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过程中,大飞机项目就通过可行性论证,从53个建议项目中脱颖而出,被确立为体现国家意志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在解决了“要不要搞”的问题后,2006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开始方案论证,重点研究“搞什么样的大飞机,怎么搞”。为此,国务院亲自领导,成立了方案论证专家委员会,由19位专家组成。责成科技部牵头,时任科技部长的徐冠华同志负责具体组织领导工作,我担任论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当时,波音、空客的市场垄断地位已经形成,我们论证的首要问题,就是研制什么样的大飞机,以打破垄断、开拓大型客机国际市场。经过专家们广泛、深入的精心调研,根据全球的航空市场需求分析,提出要研制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同级别的150座商用飞机。在论证过程中,大家高瞻远瞩、
考虑长远,特别强调了“四性”,即安全性、经济性、先进性和环保性,以全面超越波音和空客同级别的现役飞机,为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回过头来想,“四性”真是非常有预见性!
技术路线确定后,大家又系统研究了20年前空客如何打破波音市场垄断地位的经验,听取了三峡总公司、华为、奇瑞等企业的运营、管理经验,在市场化、国际化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共识。
之后的重点,就是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什么样的组织方式进行研制、生产、运营,这比前两个问题更为困难和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产业组织改革和部门利益。大飞机项目涉及的部门很多,论证委员会成员来自航空工业、军队、民航、金融、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和研究机构,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部门利益的消极影响、确保国家利益至上,就显得尤其重要。我由衷钦佩指导论证的国务院领导,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非常深刻,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和保密制度,规定参与论证的专家不得向本部门、本单位领导透露论证的内容。因此,专家们“拿掉屁股”,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在论证过程中做到了不代表单位、部门讲话,排除了种种干扰,最终提出了组建采用市场化运作、国际化管理的研制生产企业的建议。

方案的论证过程持续了6个月,论证委员会在调研、研讨过程中形成了近百份专题报告、126万多字的会议记录和一批音像材料。2007年初,最终拿出了一份科学性、可行性较强的《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2007年2月2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170次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这一报告。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拉开了我国商用大飞机研制生产的大幕。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宏伟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顶层设计,因为它的确太重要了,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关系到任务的成败。作为代表国家意志的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实施方案论证,是顶层设计的先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确保论证结果的科学性,大飞机专项的方案论证,无疑提供了值得珍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回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自主创新渡难关


2008年年底,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出预料。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高外向度的经济体广东,首当其冲、受害甚大:第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长回落幅度大,工业生产步伐持续放缓,外需加速回落……
面对难关,我们该如何应对?广东省委、省政府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把科技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法宝,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科技厅迅速跟上,联手兄弟部门,迅速推出科技新举措,保增长扩内需,保企业促创新,努力化危为机,共渡难关。其中包括:推广应用LED(半导体照明)等自主创新重大产品,拉动消费和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落实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帮助企业度过“寒冬”;

启动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产品升级;
启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构筑国际科技竞争的人才高地……
当时,一些同志不太理解:在税收下降、财政紧张的情势下,还做这些“花钱买卖”?事实胜于雄辩:这些措施不仅帮助广东的企业顺利渡过了难关,而且化危为机,推动了全省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提升,推动了产业升级,增强了发展后劲。
近年来,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创新的经济绩效、企业创新能力等分项指标领先全国。同时,广东加快实现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给型转变,技术自给率从2007年的53.9%快速上升到2011年的66.8%,已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技术自给率达70%的目标。2011年,广东研发投入规模达到1045亿元,约占全国的1/8;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9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13个百分点。全省研发人员从2007年的20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41.08万人,规模全国第一;
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科研团队加速集聚和涌现。基础研究厚积薄发,原创性能力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近三年,广东共获“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达29项,全国排名跃升至第三名。2011年广东专利密度5.6件/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受理量8941件,占全国半壁江山,继续领跑全国。


购等10方面的60条激励政策,以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学素质纲要》颁布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明确了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未来5—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方针目标、任务措施,全面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科技重大专项陆续启动
自2007年起,大型飞机、宽带移动通信、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新药创制、水体污染治理、油气开发、大型核电站等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陆续启动实施。

《科技进步法》修订
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一步从法律上明确了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和基本方针,规定了激励自主创新、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整合科技资源等五个方面的制度、措施。

知识产权纲要颁布
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大力提高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中关村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实行股权激励试点等先行先试政策措施。

科技支撑应对金融危机

200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四大措施之一”,出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央财政预算安排628亿元,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研发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工程启动实施
2009年7月,科技部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署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研究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推荐访问:建党 谈谈 成就 谈谈建党百年成就 谈谈建党百年成就 谈谈建党百年成就的认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