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讲话材料

时间:2022-06-29 15: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讲话材料(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讲话材料(完整文档)

2022年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4篇

【篇1】2022年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

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参加水利部召开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会议,一是让大家听听全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和国务院与水利部对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二是向大家通报我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情况。三是如何做好此项目工作向大家提几点要求,明确几点具体意见。

一、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一)、农村饮水工作喜忧各半

近年来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可用八个字来概述:“成效显著,问题突出”。

1、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四个明显”。一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自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全市已累计投资1.85亿元,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9.7万。二是工程质量明显提高。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工程建设标准与质量有很大提高,工程合格率、优质率和供水保证率不断上升。三是群众受益面明显拓宽。工程项目从过去的星星点点起步,覆盖面持续扩大,目前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在全市20个乡镇实施了309处工程,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从实施项目中受益。四是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部分集中供水工程入户率不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偏低。如我市个别水厂,水厂主体工体已建成多年,但至今未供一户。二是建后管护不力。部分工程的后续管护不适应农村安全饮水的发展需要,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服务没有保障,一些地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起来后,后续维护跟不上,问题比较突出,真正进入良性运转的为数不多。三是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认为饮水问题是水务部门的事,导致建设工作进度慢。四是推进难度加大。随着我市人口日益增长,企业不断增加,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相对容易实施的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相继得到了解决,但局部地区可用水源越来越少,水量、水质难以保障,导致工程建设成本越来越高,要全面实现农村安全饮水的难度越来越大。五是部分供水工程受多方因素制约,负债累累,持续健康运行存在重重困难。

(二)、主动作为,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是硬任务,是惠民工程,也是政治任务,搞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按照部、省、娄底市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1、抓紧扫尾2014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2014年度省、娄底市下达我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任务,要求解决7.79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涉及我市20个乡镇、办事处、269个行政村、90所农村学校和19处集中供水工程,通过去年和今年几个月的建设,大部分工程已建成受益。枫坪、水洞底等乡镇前段工作相对滞后,但在市政府约谈后,彻底转变工作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加大管道延伸入户工作力度。计划入户率截至目前超40%以上。但也有个别乡镇管网配设不力,入户率低,如杨市镇集中供水工程。另外三甲财溪水厂是列入省里重点督建项目,前段通过努力,已完成净水构筑物、高位水池和部分管道铺设工作。但年后进展不力,省里两次督查的效果一般。省里对该项目跟踪问效频繁。按省里要求,5月底如不部分供水到户,省里将会督促涟源市政府问责。

2、全力推进2015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提前计划已于去年下发至各乡镇,增补计划今天也发至有任务乡镇。同志们,今天已是5月14号,按上级要求,农村饮水工程主体工程必须在10月前完成,阳历年前建成受益。请有建设任务的乡镇,认真对照计划,及时组织安排,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建设任务。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湄江镇、七星街镇、桥头河镇,你们三个乡镇建设任务今年最大。据我了解,三个水厂建设项目规模都在200万以上,都要求招投标,但到目前三个水厂的招标工作都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正常的招投标至少需一个月。对你们到10月底以前要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我觉得都要打一个问号。如到现在还不引起你们足够的重视。那么去年三甲财溪就是你们的榜样。同志们为这点事免职,我觉得不值,所以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对今年有建设任务的乡镇,请我们的乡镇长门一定要积极作为。以10月底为截止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狠抓工程质量,确保任务按期完成。

(三)、强化责任,搞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每一处工程建设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以高度的使命感,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集中精力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攻坚战,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健康水。

1、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是镇乡人民政府,乡镇长为第一行政责任人。各乡镇办事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制订每处工程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工程建设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研究解决问题。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等问题,要亲自过问、狠抓落实,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推进。

2、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已下达建设任务的项目乡镇办事处要抓紧时间完成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对达招标规定还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求立即组织实施,对已开工建设项目要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3、进一步严管工程质量。树立工程质量意识,狠抓工程质量,决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对在建的饮水工程,各乡镇办事处要加派质量监管人员,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力度。特别是湄江镇组织实施的湄塘口集中供水工程是我市最大的集中供水工程,也是全省今年实施的最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湄江镇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决不容许出现任何问题。市直有关部门也要组织力量,深入乡镇项目建设现场监督检查工程质量。

4、进一步加强建后管护。各有关乡镇办事处要完善工程配套与扫尾工作,防止出现“烂尾”工程。饮水工程建设的目的是改善农村饮水条件,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各乡镇办事处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千万不要出现经视问政栏目中群众所反映的“烂尾”工程。

5、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各项目乡镇要确保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到项目建设实处。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是国债资金,有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是一条任何人都不能去碰的高压线。去年省审计厅抽查审计了我市毗邻的双峰、新化两县,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我市相关乡镇也同样存在。据初步了解,我市个别乡镇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没有按规定进行管理,存在挤占、挪用等现象,还有个别乡镇财务管理混乱,未按要求规范资金帐目,资金流向不明。部分工程实行现金支付,白条入帐的也不少。为此,请各乡镇办事处认真梳理各自范围饮水工程资金帐务,及时完善财务手续,下个月市政府将从财政、审计、发改、水务、监察等单位抽调人员进行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严格督促整改,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6、进一步加强矛盾调处。近年来随着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的增多,各乡镇办事处饮水工程项目受供水水源水量、水质变化,地域地形地貌差异,跨行政区域调水和历史沿革饮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各类矛盾与日俱增。同时,个别乡镇认识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矛盾调处不力,导致个访、群访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龙塘、六亩塘、桥头河、安平等乡镇涉及农村饮水工程引发群众上访的事件较其他乡镇办事处要多。今天在这里再次强调,乡镇办事处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最基层的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责任主体,各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精干力量,解决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过程中的相关矛盾,排除上访隐患,将这一民生工程办好、办实。市政府已将项目建设环境优化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将追究该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

7、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实施了近十个年头,各类供水工程陆续建成了不少,但运转良好的还不够多。为发挥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久效益,各级各有关部门很有必要对已建成的工程进行回头看,找出项目建后管理过程中的症结所在,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8、进一步规范资料整理。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编制完成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工程资料是项目建成后移交管理单位的重要依据,也是今后工程维护的档案资料。国家投资兴建的饮水工程项目完成后,要经上级有关部门验收认可。完善的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是顺利验收的重要保障,各乡镇办事处一定要按要求完善好各自辖区内工程项目的验收资料,确保工程项目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篇2】2022年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

2018年在街道办事处综治维稳工作会上的讲话

认真开展 积极谋划 全力开创XX综治维稳工作新局面——在XX街道办事处18年综治维稳工作会上的讲话 XX街道办事处辖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面积28.77平方公里,常住21675户84621人,其中农村人口7932户29537人,总耕地面积16857亩。近年来,XX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委、市政府对XX中心城市的定位目标,建设“一山、两河、三片区”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古、旧城改造、北部新区建设、北沿线项目、廉租房建设和“通达工程”项目建设等重大机遇,千方百计在求发展上下功夫,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速度、效率同步提升、社会建设继续加强,民生问题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可喜局面。18年以来,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暨平安中心城市创建工作在社区和辖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社会更加稳定,平安中心城市创建更加深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更加完善。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实行“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 办事处党委行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暨平安中心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办事处分别与17个社区签订了综治、信访、安全等目标责任书。社区又与辖区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暨平安中心城市创建工作责任书。并于年底对辖区单位进行了考评检查,以责任制推动工作开展。

二、健全组织体系,抓好基层基础建设 办事处完善组织体系建设,确保综治维稳暨平安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方案、有落实。社区在办事处的领导下,加强了综治维稳暨平安中心城市创建工作。全办17个社区都成立综治维稳工作站,以崇义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为模式,大力推进全办17个社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的凝聚力,团结、帮助、吸纳社会上的人;
以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形成综合的为民、利民、惠民、便民的场地;
以党员活动站、街道文化站、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妇女学校、妇女之家等组织体系的建设,形成多种平台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
以社区警务站为核心,筑牢辖区社会治安的防控体系;
以专职人民调解员为骨干,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以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为基础,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并逐步进行规范;
以辖区单位为“自然人”,共驻共建平安和谐社区;
以流动人口、重点人群为重点,加强服务管理工作,体现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

三、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平安中心城市新局面 “平安是发展的基础,和谐是发展的目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中心城市的提升改造、XX片区的征地、违章建筑的拆迁、流动人口的涌入、城市知名度的提高等问题,都给办事处党委、行政带来严峻的考验。办事处党委、行政迎难而上,在抓好辖区综治维稳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平安中心城市建设中。平安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综治维稳的新举措,必将成为构建和谐XX、促进XX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保障工程;
必将成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
必将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创建平安中心城市不仅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且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积极完善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在全办辖区范围内深入开展平安中心城市的创建工作。平安中心城市的创建要由社区基层的创建发展到辖区单位的共驻共建,要大范围、多层次、宽领域的掀起共建平安中心城市的高潮。

四、坚持工作创新,整合、调动辖区单位等各方主动参与的资源和热情 18年,17个社区和辖区84家市区级单位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工作格局,社区充分调动辖区综治维稳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社区牵头抓到单位自己抓,形成社区、单位齐抓共管、共驻共建平安中心城市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街道办事处统揽力度,积极创新社区、单位共抓、共管、共驻、共建工作机制,推行社区、单位共建平安中心城市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强化“社区主导、单位共管、领导齐抓、群众参与”的社区、单位共驻共建平安中心城市的模式,努力实现多方共赢齐头并进。社区共建与单位共管是建设和谐平安城市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途径。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社区共建与单位共管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和群众的积极性,整合力量资源,造福广大群众,是我们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共创共建平安中心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战略部署,坚持基层基础工作的不断创新,把具体经验系统化、把成功做法制度化、把工作要求纪律化,就一定能够促进社区共建、城市共管、平安共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及时引导、推介新思路、新方法。

逐步形成社区、单位齐抓共管、共驻共建平安中心城市的新局面。

【篇3】2022年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


2020年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农村,差距在农村,希望在农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xx年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20xx年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篇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分析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形势,部署 20xx 年和“十三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对会议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作出的批示,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要 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农业农村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清醒看待当前农业连年丰收的好形势,戒骄戒躁、居安思危,确保农业农村好形势不出现逆转。

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上来,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艰巨性,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 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准确把握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新政策新举措,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坚持以推进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推动中央确定的“ 三农”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xx”时期,是龙江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发展系列部署和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保持了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农业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年全省粮食总 产1369.58 亿 斤,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为全国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xx”期间前四年,农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幅,年均增加千元以上,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 20xx年突 破 11000 元大关 ,稳居全国前十。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大力实施“五大改革创新”,推进“七化”任务目标,有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深刻变革,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社会面貌大为改观, 坚持不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住房、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广大农民增添了不少获得感。“xx”期间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江农业农村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党的强农惠农富农好政策,归功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归功于广大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做好 20xx 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认清我省农业发展形势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很多困难挑战,又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从困难挑战看, 一是国内外农产品供需格局变化对农业生产提出挑战 。这些年,随着国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强农惠农富农举措,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由长期供不应求到总量基本平衡、由丰年有余到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目前仓满库盈,全国玉米、水稻库存分别达到 ## 亿斤、 ## 亿斤,我省玉米、水稻库存也分别达到 ## 亿斤、 ##亿斤,这种高库存不但增加财政负担,而且陈化风险增加。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补贴“黄箱”政策接近上限、资源环境“红灯”约束已同时显现,这种拼资源环境、拼政策的农业生产难以为继。我省农民销售粮食的渠道主要依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托底,自身闯市场的能力弱。在农产品供需格局变化前面,多数农民很迷惘,不知所措。

二是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人民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农产品供给没能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导致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国家 20xx 年实行玉米收购托底政策以来,我省玉米产量逐年大幅增加,全省玉米面积已连续 3 年超过 1 亿亩,去年产量达到 ## 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 ## % ,目前看玉米生产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价格高、库存大、销售难。玉米和大豆比价 1:2.5 是国内外通用的比值平衡点,比价低于 2.5 ,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就减少。

国家玉米收购拖底政策给我省大豆生产带来拐点,随着玉米面积大幅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却逐年下降,由高峰时的 7000 万亩,下降到去年的 ##万亩,产量由最高年份 ## 万吨下降到 ## 万吨。国内大豆需求不断增加,但总供给不断下降。

20xx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不到 1200 万吨,进口超过 8000 万吨。另外,我省乳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但牛奶供给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较高要求,特别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端产品上,还竞争不过进口奶粉。增加有效供给,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有需求的产品要增加产量,对没需求的产品要逐步调减。我省作为“镰刀弯”地区,国家已下达消减玉米生产的任务。

三是国内外市场相互影响加深对我省农业竞争力提出挑战。

这些年随着全球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国际进口粮食价格不断下降,而国内粮价却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倒挂。去年国际大豆、玉米、小麦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 1175 元、 923 元和 626 元,大包奶粉每吨低 5000 元以上,出现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产区价格高于销区价格的现象,对国内农业和粮食生产区造成冲击。我省玉米由于含水量高,距离市场运距长,在全国是最没有竞争力的。对外卖玉米,从来都是先卖华北,后卖辽宁、吉林,最后卖黑龙江,这也是我省玉米库存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我省农业产业融合度低,全省农产品品种很多,但品牌杂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很多,但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更缺少王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是推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动力衰减对农民收入增长提出挑战。

受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国内库存积压严重的影响,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极易走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很难快速增长;考虑到农业劳动力剩余程度和下一步经济走势,农民工数量和工资水平增长都会放缓,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和各级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农民通过农业补贴和社会保障增收也会受到影响;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红利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民财产性收入短期内很难成为增收的主要力量。可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形势相当严峻。从有利条件看,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推动力更加强大;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牵引力更加持久;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农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更加强劲;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源动力更加多元。特别是这次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给予粮食主产区特殊支持政策,有利于像我省这样的产粮大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国家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有利于培育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继续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利于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尤其是国家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省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为发展特色、绿色优势产业提供了空间。我省耕地多、产量大,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有船大掉头慢的劣势,但也有调整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大的优势,丰富的农产品能够为发展畜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我省农业生态环境优良,天蓝、山青、水绿、土净、田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巨大的消费市场可以拉动农业结构调整。以科技化、市场化、生态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正逐渐成为朝阳产业、高成长产业和具有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产业,成为社会富余资金寻求投资的重要渠道,农业发展进入可以大有作为的新的机遇期。我省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做出了贡献,在今后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口粮安全,增加肉蛋奶产量、增加绿色特色有机食品等有效供给,更是新的贡献。

  农业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关乎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农业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三农”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历史经验告诫我们,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不能忽视农业,越要把农业基础夯实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大头、重头都在“三农”,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首先要补“三农”短板。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一定要牢记的告诫,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三农工作肩负的使命极其重大。我们 必须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继续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协调发展补上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以开放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增加农民福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努力让龙江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确保同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

  二、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对黑龙江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潜力在农业、最大优势也在农业、最大亮点还在农业。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出任务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解决好这三大任务,既是为了解决眼前困难,也是为长远发展开辟路径。

去库存, 源头上重要的是从种植结构上动手,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这也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开了头; 降成本, 重要的是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把大水大肥和人力减下来,这实质是夯实农业生产经营基础; 补短板, 重要的是把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等农业基础加强加厚,这就为今后稳定提升粮食产能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变革中,牢牢把握核心思想,通过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从而不断夯实全省现代农业基础,不断明晰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抢抓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率先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抓手,积极适应人们消费升级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生产低端讲安全、中端达绿色、高端奔欧标,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切实提高龙江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全省来讲,我们就是要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机遇,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坚持从 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倒逼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向经济作物上调,向高效畜牧业上调,向绿色农产品上调,下大力气把优势作物调强、把区域布局调优、把经济效益调高。全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总的要求是:减玉米、稳水稻、增大豆、扩草蓿和果蔬,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龙江安全优质高效绿色农业。

  为什么要减玉米?截至去年 12 月份,全国玉米库存超过了 4000 亿斤,我省大约占到了三分之一,短时期内玉米的市场价格很难回归合理水平。去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 1 亿多亩,有些地方还是跨区种植,品质差、销路不畅,这次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我们再大面积种植玉米效益堪忧。关于增大豆,我省是传统东北大豆种植区,最高峰种植面积达到 7000多万亩,拐点出现在 20xx 年国家实行玉米保护价收购后,大豆种植面积开始逐年锐减。现在看,还是个效益问题在作怪,玉米和大豆产量比是 4:1 ,价格比是 1:3 ,显然种植玉米效益更高。为什么我们提出要增大豆呢?一方面是看到了市场需求在增长、国内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国家将实行鼓励支持政策,只要我们提高大豆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加工企业与豆农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并积极争取国家提高目标价补贴标准,我想我们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就一定会上去,大豆食品产业也一定会兴旺发展起来。我们提出扩草蓿,其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头来促进农民增收。当前,粮食作物每亩平均收益不到600 元,而饲料作物相当于粮食作物的 2 至 3 倍。要紧紧抓住我国畜产品特别是高品质产品需求增长较快、供给相对不足的市场机遇,继续推进“两牛一猪一禽”工程,并按照“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原则,扩大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饲料种植,加快建设一批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畜牧基地,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实现“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效。

  我省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

比如松花江沿岸地区 ,这里交通非常便利,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也很好,本应该是一条经济发展的富裕地带。要依托靠优势,抓好粮改果蔬、粮改菌、粮改经济作物等,大力发展高端绿色有机水稻,把松花江沿岸打造成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带。

比如东部丘陵地区 ,重点发展黑木耳、食用菌、中草药、大榛子、核桃等林下特色经济作物,使绿水青山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比如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可以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沙土地块可以种植杂粮杂豆,探索推广粮草轮作,发展草食畜牧业。

比如北部低温地区 ,特别是第四、五积温带,不要再越区种植玉米了,要按照国家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要求,引导农民种植比较适宜的大豆和马铃薯。目前看,关键是要提高大豆和马铃薯质量和效益。

比如城市周边地区 ,要大力发展棚室经济、设施农业、果蔬生产,打造供求关系稳定的大城市菜篮子。

我们要把生产绿色农产品作为今后主攻方向 ,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挥寒地黑土优势,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三减”行动计划,真正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信得过的绿色农产品品牌。

  调整农业结构归根到底是生产经营主体的事,必须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要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市场导航、农民把舵作用,让农民自主选择。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搞好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试点示范,把道理讲清楚,把效益算明白,把风险摆出来,帮助农民提高调结构的本领,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决不能搞强迫命令、一刀切和瞎指挥。

  三、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

  我经常讲,农业产业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方向,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推进农业产业化有三大有利条件。

一是有基础有潜力 。我省农业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粮食深加工率只有 33% ,牛奶、猪肉、禽蛋等农产品均以“原”字号或初级产品等形式销往省外,这既是个突出矛盾,也是个巨大潜力;我省主要农产品库存充裕,农业生产保数量的压力有所缓解,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留出了余地。

二是有需求有市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和消费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不仅要吃饱而且更要吃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健康安全高品质的中高端产品,这对于我省来说是个难得机遇。

三是有国家政策支持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并且还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 、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当前,我省粮食库存居高不下,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比重过低,我们必须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破解这个现实难题。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关键作用。一个好的龙头企业可以兴起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几年,我们陆续引进的雀巢、双汇、象屿、雨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的北大荒、飞鹤、黑森等本土企业,新上的一批专业化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大力度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培育壮大本土龙头企业,精心培育品牌,提高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比如,农垦北大荒肉业在没有引进双汇集团之前连年亏损,绥化市肉联厂在没有引进雨润集团之前根本不敢开工,引进后都发生质的飞跃,上缴税金都是几个亿。实践证明,在自身无力加快发展的情况下,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快捷方式。要全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和专业化园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尽可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附加值,把农产品高收益部分留在黑龙江。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突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黑龙江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其他任何省份都无法比拟。目前,我省绿色食品产业不仅是全省“十大重点产业”中成长性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和制高点。我们必须抓住这次供给侧改革的难得机遇,把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从绿色大粮仓走向绿色大厨房,这是龙江未来的希望所在。一方面,我们要发挥资源优势,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水稻、大豆、马铃薯、山特产品、乳品、肉类、水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比如,我们的五常绿色大米、鸭稻有机米、森林畜禽、高端婴幼儿奶粉、和牛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宝泉岭双汇、哈尔滨大众肉联等 4 户企业,已将我省生猪销往国际高标准的俄罗斯市场,虽然销量不多,但是我国唯一出口俄罗斯生猪的省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通过采取举办展会、设立产品旗舰店、开展品牌建设、销售渠道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龙江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从卖“原粮”向卖“产品”再到卖“品牌”升级。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监管,加大品牌整合力度,积极利用“互联网 + ”的乘数效应,不断创新网上众筹、“私人定制”等营销模式,用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来助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小康 。要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利益分享比例。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涉农服务业风生水起。我们要借势而上,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四、关于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问题

  改革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中央 1 号文件为契机,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牵动,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把改革举措一竿子插到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要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革创新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比如,齐齐哈尔市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水稻面积实现了翻番,绿色有机作为种植面积达到三分之一。我省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也不应全篇一律、一种模式,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土地规模经营和消费升级需要,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适合搞多大规模就搞多大规模。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要进一步总结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方面经验,突出抓好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深入开展省级农民合作社规范社创建活动 , 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尽快出台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探索多个家庭农场联合组建合作社,用利益联结机制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共同发展。对规模大潜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股份制公司模式进行管理,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流通贸易。对同类型合作社还可以组建联合社,注重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合作。通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主体,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以为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保险改革创新 。

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农业自然风险的防范离不开农业保险。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依然存在贷款难融资贵问题,主要是因为农村信贷规模小、期限短、利率高、手续繁、缺乏有效抵押物。因此,农村金融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推动金融资源持续向“三农倾斜”,更好地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和村民需求。要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链条。探索创新农村抵押担保方式,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积极发展林权抵押、活畜抵押贷款、牧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试点,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定范围,满足各类主体多元化融资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模式,鼓励国有和股份制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加快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组建村镇商业银行,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同时,要看到农业保险的特殊重要地位,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点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创新农业保险组织形式,调整农业保险品种,开发适应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整县投保。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发展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落实取消产粮大县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对贫困户农业保险实行省级财政全额补贴。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对暂时不能纳入农业保险的设立风险基金。

  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 。

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发展中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必须以保护农民利益为核心,探索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群众。要在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基础上,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全面铺开、整省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哈尔滨市经过两年的努力, 1865 个行政村已经全面完成确权登记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确定的任务,为全省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累了经验,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要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形式,落实省内异地占补平衡政策,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要依法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要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林业和水利改革,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重点,深化配套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要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创新 。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于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我省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存在着服务能力弱、服务领域有欠缺、服务对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们要围绕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强化农业产前服务,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力量,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购销、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信息指导等社会化综合服务。要创新农业产中服务,以强化农业科技指导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技创新推广体系,探索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服务。要提升农业产后服务,抓好烘干仓储设施建设,扩大农产品批发大市场规模和数量,完善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引导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发展壮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巩固我省农产品出口优势,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齐齐哈尔农民创立的星光蔬菜加工企业,不仅涉足冷链物流,还建设了电商平台, 20xx年企业实现利润 1200万元。绥化市借助“互联网 + ”,开设网商店铺 2400 个,实现交易额 23.1 亿元,全省要大力推广农产品销售新业态,推动龙江农业从“种的好”向“卖的好”转变。

  要加快推进垦区改革。

农垦经济总量相当于齐齐哈尔一个市的规模,而且又具有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的优势,发展潜力特别大。如何通过农垦改革把垦区存量激活,不仅关系到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而且事关龙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要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按照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发展方向,推动农垦管理局向管委会转变,建立母子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所属企业拆分、重组、复制和纵向产业链一体化,把优势发挥出来,把潜能释放出来。要改革农垦管局和农场办社会职能,坚持社企分开的改革方向,尽快启动农垦剥离企业办社会,将农垦系统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移交所在地方,让农垦轻装上阵,焕发生机。

  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问题

  去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部署,全省以“百村示范、千村达标”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这里,我还要强调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就是想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搞搞环境治理、面上干净、建得漂亮,更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水利、住房、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乡间差距。也就是说,我们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为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让他们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切实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在规划方面, 加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做到合理布局、明确定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乡镇一级的规划既要以人为核心、适度前瞻、兼顾长远,更要接地气、可操作、记得住乡愁。村级网点布局规划要从实际出发,通过政策引导和自然演进相结合,有序地吸引自然村屯居民逐步向中心村和乡镇转移。

在建设方面, 要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健全多元投入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各地要把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从群众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表面*,努力打通入村入户入地最后一公里。比如,通村通屯和田间路、污水垃圾处理、危旧房改造、农民改水改厕、村庄绿化等问题,这些都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必须优先解决。还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统筹考虑,整合使用各类资金,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村面貌有一个较大改观。

在管理方面, 切实做到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普遍建立村屯保洁制度,让面上干净成为常态。另外,要高度重视并着力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扬正气,逐步实现乡风文明。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也应该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主体。过去,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地方行政化色彩比较浓,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了达标搞建设现象,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紧逼加压,引导农民不够,包办式建设过多,虽然在一些工程中政府拿大头,农民只出一小部分,但仍有个别群众不买账,基层也背上了很大包袱。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工作方法的问题。佳木斯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走在了全省前列,也积累了很好经验,他们就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让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唱主角、当主体。我们在今后美丽乡村建设中,决不能再搞政府大包大揽,必须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通过引导扶持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强烈愿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自己家乡的建设中来,形成政府与农民双向互动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局面。

  当前,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如何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是摆正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主动适应新变化、新要求、新挑战,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改进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一要抓好队伍建设 。

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 ,必须解决好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三农”工作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和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适应“三农”工作需要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要更广泛有效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配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要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转变,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带着深厚感情做好“三农”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

在加强农业劳动者队伍建设上 ,必须充分认识到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要把培育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劳动者素质建设的核心任务,深入研究将新生代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和办法。要从我省农村实际出发,制定中长期新型农民培养规划,完善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特别是要开展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使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骨干。

二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是“三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必须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和领导核心地位。要结合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把那些能力强、威信高、公道正派的致富带头人,充实进村 “ 两委 ” 班子。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让他们生活有保障、工作有条件、发展有希望。

三要抓好典型引领示范 。当前“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尊重群众实践,注重从基层的创新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及时总结推广复制各地好做法好经验。从实践看,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不好办的事情,答案往往在基层,办法常常在民间,我们要加强调 查研究,善于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找到破解难题的真经实招,善于从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求加快发展的门道新路,善于把点上的成果做法变成推动面上工作的政策制度,靠典型引路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

  同志们,当前我省“三农”工作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大胆实践,奋发有为,不断开创龙江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作出新贡献!

20xx年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xx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的总体要求,研究部署20xx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前,市委会听取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贯彻意见的汇报,对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刚才,我们对去年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考核情况和先进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这些都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

  下面,我根据市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把握趋势,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早、部署早、抓得实。20xx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农村建设“四化”要求,着手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索实践。20xx年7月,市委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并相继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8个政策文件。去年又专门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出台20xx年1号文件,全面推进新

  农村建设。一年来,我们按照特色竞争理念,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一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取得了可喜成效。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7.72亿元,增长5.2%,农业增加值52.21亿元,增长4.4%,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和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现金收入5359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全市政府性农村投入达8.66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六个方面特点:

  1、着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农村产业不断提升。我们以“农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为目标,制定并启动实施了“345绿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具有衢州特色的农业产业规划体系。①以扩建基地,提升品质为目的,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全市累计建成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144万亩,去年新增24万亩,初步形成了柑桔、胡柚、生猪、笋竹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的基地化、规模化生产,特色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认真实施柑桔品质提升工程,全年建成柑桔提升工程示范点20个,示范面积2853亩,柑桔品质和效益有所提高。扎实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成立合作社和专业协会1340家,农户入社率达14.3%,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②积极推进科技兴农。开展产业和科研合作,与省农科院签订了“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特色农业产业的框架协议”,实施了第一批8个农业产业合作项目;以科工会为平台,去年共开展农业科研合作项目55个。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面积110万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53%,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加强科技信息服务,农技110终端覆盖率达87.5%,全市农民信箱注册10万户。③努力拓展农村新产业。充分发挥山水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全市已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67个,其中省市级特色村15个,去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5500多万元,从业人员人均增收8000多元。“农家乐”已成为农村产业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来料加工、家政服务等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渠道不断增加。

  2、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明显改善。我们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解决群众需要、政府可为、受益面广的实事,着力推进五项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①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6.11亿元,新建成示范村34个、环境整治村300个,其中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7个。柯城区黄土岭村、江山市白沙村入选“浙江魅力新农村”。

②大力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全市已有1305个村实行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占总数的50.2%。③努力实施农民饮水工程,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和改善了18.16万农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④积极扶持沼气利用工程,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沼气推广应用,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2万多只。⑤持续推进康庄工程,等级公路通村率达95.6%。

  3、着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加快。我们以“培养新型农民、扩大非农就业、引导农民下山脱贫”为重点,在继续抓好适应性培训的同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变化,启动实施 “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把培训重点转向预备劳动力和青年农民,不断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创业能力。去年,全市共培训农民11.66万人 ,其中技能培训7.77万人(预备劳动力培训覆盖率达85.16%),获证率80.57%,实现转移就业6.26万人,就业率达80%以上。同时,继续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加大下山脱贫工作力度,全年实现下山脱贫1.15万人,其中乌溪江库区1580人。32个省级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517元,比20xx年增加1173元,年均增幅达12.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8个百分点,70%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市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由20xx年末的28.28万人减少到20xx年末的19.99万人,占人口比重下降4.15个百分点,其中欠发达乡镇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由20xx年末的10.75万人减少到20xx年末的4.69万人。

  4、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我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①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四改”工程,改水、改厕任务全面完成,改寝室、改食堂工程完成88%。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交政策落实到位,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补助面不断扩大。②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普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去年有55%的农民享受免费健康体检。③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68%。探索了以“农家乐文化大篷车”为载体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模式,至今已进村演出253场,直接受益观众达20余万人。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涌现出了以柯城区余东农民书画村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文化村。开展了“新衢州、新农村、新家园” 等主题宣传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④完善提高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全市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低保家庭子女全部免费入学,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5.5%,有83.7%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累计为农民报住院费及门诊费近1亿元,3万多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

  5、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我们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努力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①扎实推进以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乡镇职能转变,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乡镇内设机构从改革前的平均6-7个减少到改革后的4-5个。推行“三中心一窗口”服务模式,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加强便民服务。同时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确保乡村两级组织正常有序高效运转。②逐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一系列配套政策,努力探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障碍的办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城乡公交、供水一体化,市区公交通村率达95%。③继续开展农村大田二轮承包责任制,在全省率先完成山林承包责任制延包完善工作。积极探索农、林、水和土地等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6、着力强化保障体系,新农村建设基础逐步增强。我们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建立了30个市级部门组成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考核办法,建立了月度督查、季度通报、半年例会制度,逐步完善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三个高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去年市财政安排直接扶持“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40%以上。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圆满完成92个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有86个后进村支部得到转化,村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在职村主职干部误工报酬和退职村主职干部基本生活补助全部落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推广常山县“民情沟通日”经验,畅通了民意渠道。加强法制教育,着力调处矛盾纠纷,全市信访总量下降14.8%,6个县(市、区)可望全部进入平安县(市、区)行列。

  总的看,过去的一年,我市新农村建设有特色、有亮点、有突破、有成效,一些特色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去年全省农民饮用水工程和“农家乐”建设两个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经验在全省推广;我市先后7次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和交流发言,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深刻变革的转型期,推进新农村建设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当前体制转换、结构转变、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深刻剖析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认清发展现状,顺应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加注重发展绿色特色高效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是以绿色消费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专题就现代农业作了全面部署,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定位为浙江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模式。近年来,我市着力培育壮大绿色特色农业,既符合现代农业、高效生态农业要求,也切合衢州的实际,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发展现状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去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远低于现代农业要求;二是产业链不长,农产品加工率仅为21%;初次产品销售比重较大,附加值不高。三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去年全市农产品出口仅7297万美元,仅占全省的1.2%。四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民入社率仅为14.3%。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我市具有农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越,水、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丰富等优势,完全有条件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在发展绿色特色农业上走在全省前列。我们要把绿色特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方向,着力实现“四个转变”:在发展战略上,要强化特色竞争理念,发挥比较优势,从传统农业、产量农业向绿色特色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在发展模式上,要强化科技支撑,坚持量质并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发展空间上,要优化区域布局,拓展市场空间,从“小而全”、封闭型向“大而优”、“大而特”、开放型转变;在经营机制上,要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从小规模、松散型向专业化、组织化转变,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二要按照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的要求,更加注重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近年来,我市农民培训成效明显,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但农民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仍然不很合理,全市从事农业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重还比较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还是过低。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也是农民群体加速分化和就业结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的时期。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聚,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以培育现代产业工人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扎实开展技能等级培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本领,以顺应发展趋势,适应形势要求。

  三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环境建设。近年来,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欠帐仍然较多,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力逐步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条件逐步具备,我们要顺应农民生活需求快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快速扩张这一发展趋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从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办、政府有能力办的实事抓起,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注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总体和谐稳定,但必须清醒看到,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干部工作方法不适应,工作作风不扎实;有些农民文明素质不高,法制观念不强,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当前,社会利益主体和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已成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重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强社会控制力;积极推进基层民主,保障农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更好地理顺群众情绪,减少合理诉求非法表达的行为;加大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力度,确保农村稳定和谐。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xx年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两大目标”,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着力提高农业产业竞争能力,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着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新农村建设主要工作目标:

  ——农业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改造绿色特色农业基地20万亩,农业增加值增长3%,力争4%;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5%以上,出口增长20%以上。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比重争取提高1.5个百分点。全面实现省级欠发达乡镇奔小康阶段性工作目标,确保欠发达乡镇80%以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农民素质得到提升。全年培训农民10万人,新增转移3万人。重点抓好“三个一万”:即抓好1万名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抓好1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抓好1万名促进就业的针对性培训。

  ——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确保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20个、环境整治村200个;力争全市行政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70%以上;解决和改善13.1万人的饮水困难,基本解决特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制订提前解决所有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的计划方案。争取全市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电网改造、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农村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突出抓好以林地使用权流转为突破口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努力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任务,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以培育壮大绿色特色产业为抓手,努力在农村现代农业发展上有新提升。

  一要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要坚持以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深入实施“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抓好四大工程:①继续实施柑桔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建设1—2个万亩柑桔品质提升示范园,建成20个柑桔品质提升工程示范点。②启动实施万亩竹林增效富民工程。加快中低竹林改造,建设亩超千元竹林示范点100个,通过重点抓好“笋竹提升工程”建设,实现三千目标(亩产竹材1000斤、度产竹笋1000斤、亩年收入1000元)。③加快实施食用菌增量提质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提高品质,努力形成食用菌产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④积极实施兴渔富民工程。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加快柯城百亩鲟鱼、衢江百亩太阳鱼、龙游百亩龟鳖、江山百亩鳜鱼、常山百亩生态鳖、开化百亩清水鱼等水产基地建设,形成“一县一品”,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启动2万亩鱼塘改造建设。同时,要利用生态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大棚西瓜、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产业。二要大力培育发展农村新兴产业。要充分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抓好以农家乐、来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切实加强农家乐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规范提升、健康发展,着力打响“衢州农家乐”品牌。全市新发展9个、提升15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三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①切实增加农业的科技投入,确保全年新增农业科技投入经费高于上年水平。②积极落实与省农科院共建新农村的协议,加快建立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继续实施衢州农作物育种中心建设、绿色食品椪柑生产技术合作、常山胡柚深加工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等农业合作项目,启动新一轮的产业合作项目。③切实加强市、县农业科研科技单位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科技服务能力。四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平台。着力构建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高效率的农业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五个化”:①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化。组织多种行业参与的专业性科技服务组织,建立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②农业生产标准化。继续完善主导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③主导产品品牌化。更加重视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品牌效应,全市新增无公害、绿色农产品20个。④农业信息化。深入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力争全市启用11.5万户,同时要提高使用率。⑤市场流通主体多元化。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抓好专业特色街区和现代物流平台的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

  2、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上有新进展。

  一要强化农村环境整治。以整乡整线推进为方向,以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快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进度,力争新增600个行政村实现垃圾集中处理,提前一年实现70%的目标。加快农村沼气推广步伐,继续执行奖励政策,加大示范引导力度,新增沼气容积6万立方米。二要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①继续实施乡村康庄工程,确保实现年度等级公路通村率目标,并积极探索道路养护长效机制。②加快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确保解决部分农民饮水严重不安全问题,争取“xx”期间基本让农民喝上安全水。③加强土地整理和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全年完成造田造地1.5万亩,农村宅基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4000亩。④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启动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试点,进一步改善农民用电条件。三要加强农村新社区服务和管理。要选择近郊、集镇、边远地区等不同类型村进行试点,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力争全市创建20个农村新社区示范点。在试点工作中,重点探索建立三个服务网络:一是公共服务网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农村社区救助保障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及社区警务室、医疗室、计生服务站等设施,强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市场服务网络。加强农情信息站、连锁超市、农资供应点等建设,努力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三是救助服务网络。积极鼓励引导农村社区组建各类应急救助队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提供应急服务、便民服务。

  3、以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为目标,努力在新型农民技能培训上有新成效。

  重点抓好技能等级培训,着力在提高“四率”上下功夫、见成效。一是提高覆盖率。坚持政府引导、校乡联动、政策激励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发动、在校报名、基地培训、劳动部门考试发证、以学校为主、多渠道推荐就业”的培训转移机制,确保预备劳动力技能等级培训全覆盖。二是提高合格率。围绕提高培训质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利用职业高中、中专、技师、职业学院等院校资源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规范、有序、优质,使培训后的农民技能扎实、胜任岗位。三是提高转移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着力提高订单培训比重,提高就地转移就业比重,使培训后的农民不仅有技能、有证书,还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岗位。全市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转移就业率要达到80%以上。四是提高满意率。要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按照农民的意愿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既符合农民意愿,又满足企业需求,真正让农民满意、让企业满意。同时继续抓好对富裕劳动力的适应性培训。

  要继续推进下山异地脱贫。今年是省委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五年阶段目标的最后一年,要加大下山脱贫力度,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整村搬迁的扶持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实行挂联帮扶制度,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安置下山出库农民1万人,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要高于同期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确保欠发达乡镇80%以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4、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取向,努力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有新进步。

  要把农村社会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农民子女能上学、病人看上病、老人养好老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面。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实事:①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尤其要集中力量抓好“食堂改造工程”,确保年内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对人均纯收入低于20xx元的农村居民家庭子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的城镇居民家庭子女,免收义务教育阶段课本作业本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营养餐;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响职业教育品牌。②加强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标准,全市农村要完成18-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积极推广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农民健康体检率达到50%以上。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通过两年努力基本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今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筹资水平不低于60元。③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制定农村文化工程建设计划,启动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工程,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力争建成200个有一定规模面积,有一定配套设施的村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实施文化下乡工程,继续开展农家乐文化大篷车演出、免费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整理和保护,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今年要建设市级特色文化村20个。④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要通过发放生活补助等办法,妥善解决未纳入保障制度的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扩大保障覆盖面,确保历史遗留的应保未保人员参保率达到50%,新增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⑤认真落实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政策。在去年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财政补助和保障标准,努力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使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率分别保持在85%和95%以上。

  5、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努力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有新突破。

  一要建立健全农村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推进垃圾集中处理、农民饮用水、康庄工程等项目建设的同时,要从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责任落实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各项设施管理有序、可持续运行。要整合村保洁员、规划监督员、水利设施管护员和道路养护员等力量,建立一支稳定的常年管理队伍。新农村建设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农民和村级集体承担,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持。

  二要探索建立“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施联合联动,要鼓励有能力的各类主体发挥优势,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合作社对优势产业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着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今年全市要争创省级示范性合作社20家、市级100家,农户入社率达16%。要实施联保联贷,发展信用合作,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问题。要实施联购联销,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要借鉴外地经验,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服务组织联合体,努力构建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农资直供、科技支撑、信贷供给、产品销售、品牌营销等全程服务的新型服务平台。

  三要积极探索农村要素流转机制。要以林权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力争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探索集体机动田、养殖水面等流转机制。针对农村旧房拆除难、宅基地调整难、规划实施难的情况,要在衢江区和龙游县等地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旧房村集体统一收储,宅基地农民有偿选位”的宅基地市场化流转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

  四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行户口一元化管理,试行居住证制度,完善相关计划生育、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着力消除农民进城创业的体制障碍。对试点范围内取得居住证的进城农民,子女就学免除借读费;拆除农村旧房退出宅基地或者符合建房条件而未建的,可享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农民公寓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逐步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先行推广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两项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形成合力,努力把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具体要做到“四个更加”:

  1、领导上要更加重视。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坚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各项任务丝毫不能放松,坚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弱。要始终把新农村建设放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党委班子中要明确一位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对“三农”有感情的同志分管“三农”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全身心投入,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完善新农村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各级各部门都要重视、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各方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2、政策上要更加倾斜。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确保“三个高于”,即预算内三农支出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重点倾斜于农村。要切实把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上,财政支出要向低收入人群倾斜,向农村农民倾斜,向欠发达乡村倾斜。今年市里不出台新的1号文件,主要抓好去年1号文件的落实。市里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不变,对“三农”的投入要有所增加。

  3、资源上要更加集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考核,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和各地的沟通与协调,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资源,提高使用效益。①要继续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并重视各种规划之间的衔接,严格抓好规划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在整合资源中的指导作用。②要整合资源,继续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龙头,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③要整合基层力量,工商、规划、国土、综合执法等部门要探索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的执法权,加强政府对集镇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力度。④要整合社会力量。积极鼓励金融部门、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促进工商企业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⑤要整合“三农”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农技110平台,集中发布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政策信息、项目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农办、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民政、规划、建设、供销、文广等各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切实承担起各自的建设任务,其它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出思路、提建议、当参谋、解难题,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4、工作上要更加务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定超越阶段的目标,不上劳民伤财的项目,不做违背农民意愿的事情,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政策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更加符合农民的愿意,更加取得实际效果。市涉农部门领导和县(市、区)领导要努力做到“三个一”,即联系一个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抓好一个示范点,每年蹲点一个月,随时了解基层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分类指导,善于发现和总结基层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提炼为指导面上工作的新方法。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依法办事的本领、化解矛盾的本领、抓工作落实的本领,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完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大力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创建活动,把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延伸到村、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农村和谐稳定。要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乡镇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努力提高“两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指导和服务能力。各级党政领导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的督查,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地推进。

  同志们,新一年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坚定目标,务实创新,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两大目标”进程而努力奋斗。

20xx年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为了开好这次会议,福平书记、相国市长都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一会儿,相国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供同志们参考。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13.5万吨,超过省政府下达的660万吨任务的8.1%, 连续三年稳定在700万吨的较高水平。松原市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扶余市、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均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农业增加值实现280亿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由全省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大幅度高于经济增速。

  (一) 现代农业步伐加快,综合产出和效益同步增长。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投资40亿元的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完工,投资 58亿元的松原灌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投资5.8 亿元的引松入扶工程开工建设。整理土地13.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7.9万亩。膜下滴灌面积发展到260.2万亩, 大小农田井达到205904眼。

去年 7月中旬到8月下旬出现了严重旱情,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38.66万公顷。我们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农田水利工程和膜下滴灌设施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旱期间,气象部门共发射炮弹688发,增加有效降雨3亿立方米,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是科技和物质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建立了以中科院长春分院为依托、以哈达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国家科技园区 。在前郭灌区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全市培训农民52万人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30万亩,赤眼蜂防治玉米螟465万亩,白僵菌防治玉米螟70万亩,农田灭鼠175万亩。落实粮油高产创建95万亩,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23万亩。各级干部群众重视“三农”工作、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明显增强, 20xx年全市农业生产总投入达到46亿元,比上年多1.5亿元。

  三是 农机化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全程农机化补贴2.6亿元,新增农机具8307台(套),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05万千瓦, 农机作业总量达到4.8亿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比全省高3.2 个百分点。

  四是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 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得到加强。

花生面积达到 11.6万公顷,扶余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长岭县三青山马铃薯基地、三团乡葵花基地,乾安县严字镇谷子基地、让字镇红辣椒基地和宁江区瓜菜基地已经形成 。全市建成了65个集中连片的棚膜瓜菜产业园区,棚菜面积达到10.6万亩。

  五是农产品品牌效应凸显。

松粮集团带动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打造“查干湖”品牌,销售收入突破7000万元,一年翻了一番。去年冬天首次与京东集团合作,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查干湖鱼,截至目前已销售100万斤,占查干湖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在《20xx年中国品牌榜单》上,松粮集团排名农业企业第16位,品牌价值达2.48亿元。

此外,我市 腰坨子白根萝卜、新安镇辣椒、长岭葵花籽获得地理标识商标,二马泡米、北显米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陶赖昭米、松田小禾米、缘农米、北显花生、吉川谷类、查干湖米、岭城明珠谷类、岭丰米、乾井源米、岭益米获得吉林省著名商标,乾安县红辣椒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保护标识产品审批。

这些品牌地域集中、特色鲜明、潜力巨大,成为推进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平台。

  (二)强化 龙头带动,牧业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畜禽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中粮集团长岭200万头( 现已形成50万头规模 )、正邦集团扶余200万头( 现已形成20万头规模 )、齐全公司宁江100万头( 种猪引进已经完成 )3个大型生猪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华西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今年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我市生猪产业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的产业地位。

  二是畜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新建牧业小区160个,牧业小区总数达到1129个。涌现出了扶余绿源种猪场、宁江庚旺种猪场、前郭鑫泰种猪场、乾安长青肉牛养殖场、长岭红日肉鸡养殖场等一批大规模、高标准的养殖场(小区)达到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六化”要求。我们还重点抓了肉羊品种改良工作,目前已通过人工授精改良肉羊5000余只。20xx年,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继续增加,实现牧业增加值80.3亿元,同比增长8.6 %。

  三是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正式启动。

市政府下发了《松原市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市无蹄疫区建设全面启动。这对加强我市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土地流转有序展开。

流转土地14.9万公顷,涉及农户8.5万户,推动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1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6%。其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经营耕地14.2万公顷,占70.6%;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耕地4.2万公顷,占20.9%;“公司+农户”模式经营耕地1.7万公顷,占8.5%。

  二是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崛起。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84个,比三年前的1522个翻了一番。

入社社员达到6.6万人,带动非社员农户8.5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7.1%,合作社年经营收入达到6.3亿元。长岭县太平川镇兴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乾安县则字农机专业合作社、宁江区民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前郭县富源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扶余市盛锦联合社等一批管理规范、成长性好、可复制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纷纷涌现。

  三是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选择了10个村, 每个县(市、区)选择了2个村 。

目前,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四是 集体林权改革和林地清收进展顺利。

全市已发放林权证183万亩,占应发面积的93.5%。查出非法改变林地用途面积3.7万公顷,现已收回3.3万公顷,还林4801公顷。

  (四)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狠抓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村建设。

48个省级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村和市级参与建设的230个村,共实施项目398个,总投资12.42亿元,完成“四清”“四改”的村达到317个。

  二是实施草原荒漠化治理。

投资6753万元,完成草原荒漠化治理面积23.9万亩,草原禁牧面积达到373.2万亩。

  三是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9747公顷,绿化村屯207个,建设森林小镇3个,完成义务植树263万株,林业产值达到62亿元。

  四是大力推进河湖连通工程。

启动了松原灌区阎家围子连接渠应急工程、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程、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排水工程和查干湖渠道连通应急补水工程,项目总投资达到11096万元。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农村金融创新不够,不能满足多数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二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仍然处在卖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阶段;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滞后;四是农业品牌较少,市场占有率低;五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这些问题,需要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坚持用市场化理念、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方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全市粮食总产量要达到8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20xx元。

  (一)抓基地,努力提高农畜产品综合产出。

  一是突出抓好商品粮基地建设 。

粮食面积稳定在110万公倾,其中玉米88万公顷,水稻11.6万公顷。重点抓好五项重大技术推广、粮油高产创建和节水增粮行动, 抓好前郭150亩水稻控肥控药控水试验点和华侨农场作物秸秆碳化还田项目。

全市粮油高产创建面积要达到90 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生物防治玉米螟实现常发区基本覆盖。

新打 抗旱井4520眼, 农机作业总量达到5亿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4%,前郭县要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进粮安工程建设,农户粮食立体储存率达到85%以上。

  二是大力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按照面积集中、品种优化、模式先进、生产专业的要求,切实推进特色农产品向规模化发展。重点加强具有松原区域特色的谷子、花生、葵花、杂豆、马铃薯、瓜菜等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特色之乡”、“特色之村”。要 以增盛、社里、新站等乡镇为重点建设花生生产基地,全市花生面积达到12 万公顷。以三青山、巨宝山、王府、善友等乡镇为重点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 马铃薯面积达到1.5 万公顷。以三十号、北正、太平川、八十八、三团等乡镇为重点建设葵花生产基地,葵花面积达到1.8 万公顷。以新城、善友、三岔河、蔡家沟、八郎、太平川、余字等乡镇为重点建设棚膜瓜菜生产基地,棚菜面积达到7333公顷。以乾安县所字镇、 道字乡为重点建设优质谷子生产基地,面积达1.5 万公顷。以让字、腰坨子、大洼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红辣椒生产基地,面积0.8 万公顷 。

要抓住我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力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緑 色农业。20xx年,全市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要达到 206个,种植面积10万公顷。

  三是切实推进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

以推动牧业大市向牧业强市跨越为目标, 以提高牧业生产数量、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着力抓好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加强良种繁育和粗饲料开发利用,实现牧业经济快速发展。20xx年,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80 个,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63%提高到 65%,生猪、肉牛、奶牛、羊、禽分别发展到500 万头、77 万头、6.4万头、357万只、6128万只,实现牧业增加值85亿元。

  (二)抓龙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 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紧紧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一批加工业龙头。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制定并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把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哈达山示范区要重点抓好华西希望集团10万亩葡萄产业园项目。20xx年,省市级龙头企业要达到170 家。

  二是继续推进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建设。

重点扶持在建的600万头生猪企业,促进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加快推进前郭特沃斯万头肉牛、长岭科尔沁牛业万头肉牛和乾安金地海外5万头荷斯坦奶牛等大项目建设,形成具有松原特色的养牛产业。加快千万只肉羊项目建设,扶持长岭天地美、乾安乾羊牧业肉羊屠宰厂项目建设。利用扶余引拉工程,以成一禽业为依托发展鹅鸭养殖业,建立40公里200万只鹅、鸭养殖长廊。通过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同时,今年要成立松原市养羊、养猪、养牛、养鸡等行业协会。

  三是加快农产品市场和品牌整合 。坚持 “ 市场取向、企业为主、政府引导、受益共赢 ” 原则,按照“ 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骨干企业、一个主打品牌 ” 的思路,实行分类指导,通过统一商标、贴牌生产、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开展企业整合、品牌整合和基地整合,做大龙头企业,做响农产品品牌。实施好“健康米”、“放心肉”工程,继续支持扶余三井子杂粮市场,建设好长岭县太平川镇和前郭县乌兰图噶镇杂粮市场和宁江区蔬菜批发市场,扶持和壮大“查干湖”品牌,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抓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切实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0xx年要完成任务数的30%,共计347个村,其中宁江23个村、扶余120个村、前郭58个村、长岭93个村、乾安53个村。入户调查要在3月底完成,外业实测要在6月底前基本结束。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保证经费和人员及时到位,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市农委将下发方案,并抓好督导检查。

  二是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严格遵循 “ 自愿、依法、有偿 ” 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增强土地流转的针对性,重点向种养大户和能手流转。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依托经管机构和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年内要抓紧完成县乡平台建设任务,村级设立服务站,负责收集、提供流转信息,协助农村土地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20xx年,土地流转面积要达到15.5万公顷。要大力实施“一村一社”计划和示范社工程,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达到3480 个。

  三是切实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土地收益保证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研究启动畜牧物权抵押融资试点。要落实农业保险政策,扩大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保险新机制。

  四是 推进农村配套改革。

认真开展国营林场改革试点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农田水利组织发动和建设机制改革试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筹备启动供销社和农垦改革。

  (四)抓提升,扎实推进“美丽家园”行动计划。

  一是继续抓好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村建设。

全市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300个,投资10亿元。完成“四清”、“四改”的村300个,解决10.8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

  二是认真做好草原荒漠化治理工作。

完成草原荒漠化治理26.8万亩,粗饲料加工利用220万吨。

  三是继续做好 造林绿化工作。

启动实施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十年计划和松原环城绿化带建设,市林业局要重点抓好此项工作。要搞好宁江区新城乡农林村绕城高速两侧林业用地的土地现状调查,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马上组织开工建设,确保20xx年示范段完工。

全市计划完成新植人工林面积2538.2公顷,实现林业产值62亿元。

  四是抓好重大水利工程项目。

一是启动松原灌区工程。

3月底前完成松原灌区初步设计,5月底前完成征地移民准备工作,7月底前完成初步设计批复,9月份全面开工建设。主要开展6座提水泵站、6条排水干沟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投资8亿元。二是抓好河湖连通工程。哈达山管理局 要全力推进松原灌区阎家围子连接渠应急工程,前郭县要全力 完成 川头尾闸、梁店排水闸和 前郭灌区一总干末端补水闸等三项工程尾工建设,市水利局要突出抓好 投资28亿元的圣湖补水工程前期工作。按照全省河湖连通工程总体进度安排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组织设计单位完成新庙泡补排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开展圣湖补水工程前期现场查勘,确定初步路线图、完成工程测量等前期工作。

  (五)抓示范,打造现代农业窗口和平台。

  加大政策扶持,集中资金、项目、科技投放,放权放手,鼓励创新,重点抓好省政府确定的前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打造我市现代农业窗口和平台。前郭县要以八郎镇为核心发展瓜菜产业,面积达到7.5万亩。松粮集团与前郭灌区要重点打造查干湖大米生态群落保护区,扩大台湾鑫鑫资本投资公司有机水稻试验示范区规模,种植有机水稻1万亩,发展有机稻米产业。农业高新开发区和哈达山示范区要依托中科院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和推广工作。

  三、抓好备春耕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备春耕是全年农业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抓早抓好抓实。

  (一)抓好资金落实。

全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15亿元,要在3月底前落实到位,农机购置补贴也要分批尽早落实。要抓好粮食变现,增强农民自有资金投入能力。据统计,农民已出售粮食446万吨,还有待售粮食267吨。由于今年春脖子短,加之部分地方玉米生霉粒超标,后期收购和烘干压力较大,存在集中售粮、庭院坏粮和粮库烘干能力不足引发坏粮的风险。市粮食局要加强组织领导,与中储粮公司、中航企业公司、省地储公司等企业一起,共同做好粮食收购质价政策宣传,引导农户及时有序出售余粮。同时,各地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农民解决贷款担保、抵押等问题,尽可能地满足贷款需求。

  (二)抓好农技推广和设施准备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科技培训和推广工作,特别是今年省里将进一步加大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推广力度,从春耕生产开始就要着手对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和保护性耕作、玉米宽窄行、高光效、秸秆还田、机械深松、智能水稻催芽育秧、玉米高产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提早做好准备。近几年农机装备和灌溉设施增加很多,检修维护工作量加大,要提早做好组织动员和技术服务,确保正常运行和作业安全。春耕期间是农业用电高峰,电力部门要提前做好农电线路检修,保证春耕生产用电需求。

  (三)抓好农资供应和监管落实。

现在看,种子、化肥、农药等货源充足、价格稳定。要在保障供应的同时,重点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抓好指导和服务。在选种用种方面,重点指导农民选用适宜品种,避免越区种植,大力推广抗逆、耐旱、密植、抗倒伏、适合机收的品种。在用肥用药方面,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低毒低残农药推广力度,指导农民科学控肥控药。农业、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整治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

  (四)抓好防灾减灾措施落实。

据气象部门预测,由于厄尔尼诺影响,今年春季发生干旱、阶段性低温的可能性增大。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全面做好各项防御准备。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条件预测预报,抓好高炮、火箭等装备检修维护,确保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需要。因丰满大坝重建施工,水库降低蓄水,我市前郭县40万亩水田将会受到影响,要尽可能拦蓄桃花水,增加抗旱水源。哈达山水库管理局要加强与松辽委、丰满库联系,落实应急取水措施,努力确保春灌用水。要提前做好防春汛、防大汛的准备工作,加快 长岭龙王水库、保卫水库和扶余北陶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同时 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

  (五)抓好困难群体帮扶工作落实。

各级政府要落实责任,动员各方面力量,特别是要组织各级干部实行包保,帮助困难农户解决资金、物资和人手问题,让他们能够及时种上地、种好地。

  同志们,今年是“xx”收官之年,既要全面完成“xx”规划任务,又要谋划和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采取切实可靠的有效措施,保质保量完成好今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任务。

【篇4】2022年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

在暑期学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

陈 剑 宾

2009年7月6日

尊敬的各位校长(园长)、书记,同志们:

暑期长假已经开始,学生陆续放假回家,作为学校,不能以为高枕无忧,对安全工作放任自流,还要格外重视和关注。根据市教育局的情况通报,6月21日,惠安县3名小学生到溪中游玩,不幸溺水身亡;
6月26日,晋江市2名小学生和1名儿童结伴到砖厂边土窟玩水,3人均溺水身亡;
7月3日,聪明中学1名女生赶集回家途中,在涉水过溪时不幸被洪水冲走。虽然这几起事故均发生在校外,但给死者的家庭、亲友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学校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专题会议,就是要及时部署长假安全工作,采取并落实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广大学生过一个丰富多彩、开开心心、健康安全的假期。刚才,林晓生组长分析了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具体布置有关工作,讲的很全面,很到位,请各校迅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警钟长鸣,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暑期以来,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落实学生离校前安全警示教育、印发致家长公开信、组织排除学校安全隐患等措施要求,学校安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有效保障了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了学校安全稳定。但是,校长、书记作为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全这根弦必须时时绷紧,处处绷紧,事事绷紧,必须警钟长鸣,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能有松懈、麻痹、侥幸心理,容不得一丝一毫马虎、大意、敷衍塞责。游泳安全一直是各类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据市教育局通报,上半年,全市师生溺水死亡12人,占非正常死亡30%,6月下旬短短一周时间,全市学生溺水死亡达7人,特别是随着盛夏酷暑的到来,在晴热高温天气,游泳、戏水是学生十分喜爱又具有较高危险性的运动,更要把游泳安全摆在各项安全工作的首位,予以高度重视。交通事故也是造成学生伤亡最大的一类事故,上半年,全市师生交通事故死亡18人,占非正常死亡45%。台风季节也已来临,因台风、暴雨、雷击及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暴发等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
一些校舍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后山体坡度较大地方,一批学校在建工程和尚未拆除的校舍危房,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等,这些安全问题都值得我们高度警觉和足够重视。各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迅速行动起来,认真组织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整改薄弱环节,排查隐患漏洞,消除监管盲区,全面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二、预警在前,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一要开展集中家访。各校要在7月6-12日,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一次全面、集中的家访活动。已经组织家访的学校,要再组织一次回访。在家访中,要明确告知家长“夏季是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家长要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管好带好自己的子女”;
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游泳致死是学生夏季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每年因游泳、戏水而溺水死亡的学生人数居学生各类意外死亡人数的首位,且大多数发生在脱离学校监管的节假日时段”、“未满12周岁不得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未满18周岁不得驾驶机动车辆”;
让家长了解“放假期间,学生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之外,其监护职责转移到家长,学生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依法不承担事故责任”;
要当面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纪律教育,要求学生未经家长同意,不得擅自外出旅游、探亲访友、在外借宿,不得进入营业性“三厅两室”和网吧,遇到灾害性天气应在家温习功课,尽量减少外出。各校要通过家访、回访,督促学生家长在公开信上签名以示负责,要求家长切实负起监护人职责,多留意孩子的动向,了解孩子每日的行踪,全面掌握子女暑期的基本情况,做到“四个知道”,即知道自己的子女到哪里去、去干什么、和谁结伴去、什么时候回来;
落实“五个严禁”,即严禁中小学生在没有家长带领、陪护下私自下水游泳,严禁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严禁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玩水,严禁不达到年龄骑自行车或驾驶机动车,严禁搭乘无牌、无证、超载车辆。

二要广泛宣传引导。从本周起,我局将在县有线电视台,连续一周播出游泳安全公益广告,提醒、告知广大家长,切实负起对子女的教育、管理、保护责任,有效预防游泳溺水事故的发生。各校要通过印发致学生家长公开信、短信全覆盖等方式,敦促家长认真履行监护人职责。要积极配合所在乡镇,利用宣传车、宣传标语、广播、专栏、图片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各种载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提高对学生安全工作的认识。要通过一些惨痛的悲剧和案例,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让广大家长明确子女安全保护知识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进而唤起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要有效防灾抗灾。我县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是国家规定必须按七度抗震设防的县(区),同时又是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经普查,我县中小学校舍还存在着大量不符合抗震要求或未按抗震等级设防的建筑,建筑面积达99.5万平方米,占所有校舍面积67.82%,校舍抗震设防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另外,全县尚有校舍危房C级13067平方米、D级14267平方米未进行改造,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我县每年7-9月,正是一年台风暴雨的高发季节,各校要清醒认识防抗台风暴雨以及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严峻形势,建立完善应急抢险预案和带班值班制度,及时转移居住在危险校舍和老房子的师生员工,加强重点部位和隐患点的巡查监测,及时排除各种隐患,防范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台风期间,在建工程和正在拆除危房的学校,要立即停止施工,圈定危险区域,设置相关警示标志,禁止人员出入,并做好防洪排涝及施工机械、工棚、脚手架等加固防护工作,切实做到“不死人,少损失”。

四要加强教育管理。近日,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好学生暑假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通知要求,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的行为,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更新作业的形式,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体育文艺活动,参与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服务家乡、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各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引导家长加强子女暑期上网的管理,教育子女不进网吧,不沉溺网络。有关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夏令营、军训等活动中,要落实外出报备制度,要制定好甲流防控工作预案,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强培训、教育、管理,确保不发生意外事故。如甲型流感疫情等级不允许,则取消一切集中活动。最近市教育局、关工委、总工会就因防控流感工作需要,取消7月12日至15日的红色之旅——井岗山夏令营活动。

五要保证交通安全。根据交警部门通报,交通事故已经成为造成学生伤亡最大的一类事故,而且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其中客车、渡船严重超载,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同时还有20%左右事故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不遵守交通规则酿成的。根据市教育局通报,6月10日,南安市3名初中生骑乘一部无牌两轮摩托车与一辆无牌变型拖拉机(土炮车)发生碰撞,造成3名学生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据初步调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摩托车驾乘人员违规未戴安全帽且超载,变型拖拉机无证驾驶违章上路。各校在家访中要注意教育未成年学生不准驾驶机动车辆,教育全体学生不能乘坐拖拉机、农用车、三轮摩托车,以及无牌无证、套牌报废、超载超速的车辆,不能随意闯红灯、横穿公路。

六要争取重视支持。各校要主动向当地乡镇党委政府汇报和请示,和村居两委多作沟通和交流,争取乡、村两级对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要提醒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迅速对辖区内所有溪、河、圳、渠、水库、水池、水坑、山围塘进行一次地毯式排查,在辖区内溪、河、圳、渠、水库、水池、水坑、山围塘等一切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旁边,以及在溪、河作业的采砂场、石料场设牌警示;
加强对废弃石窟、土坑、沙坑等的回填治理,协调辖区内的厂矿企业,对一些因建筑、建设、开发等而遗弃的石窟、沙坑、土坑,及时进行填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和完善辖区内的游泳场所管理,对辖区内各游泳池、游泳馆,要配齐配足管理人员和安全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溺水事件发生。各乡镇要协调辖区内各村居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开通高音喇叭反复广播,督促家长履行暑期长假孩子的监管职责;
协调各村组织人员,加强沿溪沿河巡逻,一旦发现未成年人游泳、戏水,马上劝告、说服其离开危险地带。

三、强化督查,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一要落实校长及相关责任人职责。这里再次重申,凡因学校领导不重视、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管理不善,造成重大事故和严重影响的,将根据事故性质、类别、伤亡程度、责任大小、社会影响,坚决执行问责制度,该撤职的撤职,该免职的免职,该降职的降职,该责令辞职的责令辞职。触犯刑法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只要发生学生安全责任事故,将进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包括校长、书记在内的责任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要落实下乡挂钩人员职责。各下乡组要根据《教育局机关干部职工挂钩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及奖惩暂行办法》,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按时完成局统一布置的工作任务,掌握并汇报挂钩学校的重要工作和紧急情况。在重大节假日和防抗台风暴雨、防灾抗灾等特殊时期,下乡组全体成员、通讯工具要24小时开通,保证将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的紧急精神、要求及时传达到挂钩学校。各下乡组人员的挂钩工作情况,将作为本人绩效考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职务变化、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

三要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各位校长、书记一定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总负责,亲自抓,牵头布置,跟踪问效,抓好落实。暑假期间,各校校长、书记的手机、电话都要全天候开通,以便畅通联络,做好防范工作;
要安排工作认真负责的公文传输员,每天4次签收本系统下发的各种文件和通知,遇到灾害性天气,要实时签收各类重要通知、紧急通知和天气预报。各中心学校安全巡查监督管理员也要负起责任,加强对辖区内各基层小学、幼儿园的巡查、管理和监督。我局准备于近日专门成立安全督查队,下乡进校,督促各校在学生安全工作中的领导、责任、机制、队伍、物资等方面情况,并与今年学校领导班子、班子成员的考核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各位校长(园长)、书记,同志们,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多一分重视,学生就多一分安全
社会各界多一分关爱,学生就多一分保障;
家长多一分责任,孩子就多一分防范意识。我们要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为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维护学校安定稳定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会上 讲话 材料 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讲话材料 2022年在全市安全维稳工作会上的讲话材料 在维稳工作会上的讲话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