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谋篇布局5步法,供大家参考。
写材料谋篇布局5步法
写材料的你,有过这些经历吗?
一篇稿子写了半天,才发现偏离了主题,没有写到点子上;
费尽心思写出来的稿子,要么结构不完整,要么没有逻辑性,只能推倒重来;
写作就像“挤牙膏”,想一点写一点,还经常“卡壳”写不下去;
明明一个好观点,下笔时才发现根本写不下去,因为手中没有支撑的素材……
以上这些“写囧”,你肯定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跟我“吐过槽”。我问他们为什么?说的最多的是:写作基础不好!
这个回答过于笼统和宽泛,归因不够准确,甚至可以说错把结果当成了原因了。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写作是思维的物化过程,若想把一件事情表达(包括写作)清楚,首先得想清楚,连想都想不清楚,断然表达不明白。
所以,写不顺溜的深层次原因,不是基础不好,而是方法不对,特别是不会谋篇布局,拿到写作任务后,不会提前作通盘考虑,只会仓皇上马,凭感觉往下写。
没有谋篇布局的写作,怎么不跑题?没有通盘考虑的写作,怎么不卡壳呢?出现前面的“囧事”是必然的。
所以,写前进行规划设计,作出通盘的考虑,是提高写作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方法。
这个道理很简单。
就拿城市的规划设计来说,城市的建设者怎么建好一座城市?那不用说,肯定先得规划嘛!在现代社会,没有规划的城市是很难想象的。但凡专业的管理者,必会请专业的设计师来设计,把哪里修路、哪里建房、哪里作为商业区、哪里作为居住区、哪里修医院、哪里建学校、建筑风格、人口规模、交通、能源这些基本问题推演清楚,然后再形成规划文本,以后的建设都依规划来。如果不做规划,那城市建设就是乱套的,不仅缺乏美感,缺乏品味,可能连基本功能都无法满足。
写文稿也是这样,先得有个规划设计才行,比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表达什么观点、写多长篇幅、支撑素材在哪里,这些基本问题都得有个通盘考虑,把问题想清楚,否则就会乱套,出现前面那些情况。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寄偶》里写道:“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虽然咱们的取喻对象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都是强调谋篇布局的重要性。
但凡写作,先得构思。
这是流传千古的作文之法。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也写道:“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强调的也是谋篇布局的问题。
谋篇布局是写作构思的核心内容,主要使命就是提前想清楚写什么、搞清楚怎么写?
问题是,如何谋篇布局?
按英国哲学家波兰尼的观点,谋篇布局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或“隐性知识”,得靠写作者自己去领悟。然而,我不这么认为,谋篇布局也没有那么玄乎,还是有很多规律可循,可以总结出一些方法来。
我的经验是,谋篇布局应把握主题、结构、思路、提纲、材料五个关键,整个过程可以拆解为“定主题—选结构—拓思路—列提纲—配材料”五个步骤。
第一步:定主题
众所周知,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写作要解决的核心任务,所以谋篇布局得从主题开始,搞清楚干什么了,后面的思考才有意义。否则写作就是无病呻吟,没事儿找事儿干。
所以,找准主题、明确意图、定准调子是谋篇布局的“起手式”,就像战争前确定战略原则、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样。
主题怎么定呢?方法有四种:
第一,以明确目标来定主题。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在标题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算是定了全文的主题。
第二,以明确理念来定主题。如《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一文,在标题里用“融合发展”“全媒体”理念为文章定了主题。
第三,以明确要求来定主题。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一文,在标题里提出“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的要求,也算定了主题。
第四,以明确措施来定主题。如《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奋力推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一文,标题里用三个短句表述转型升级内涵,“稳”“调”“融”三字为文章定下了主题。
定主题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开头出现的情况——写了半天,才发现偏离了主题,没有写到点子上。定准了主题,你就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不至于偏题、离题、跑题。
第二步:选结构
主题找准后,接着要考虑文稿的结构,因为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很重要,如果没有骨架,就立不起来,就像建筑没有结构就立不起来一样。
如果把主题比作建筑中的业主需求,那么结构就相当于建筑师对建筑造型、结构方式的选择。
选结构的实质就是选择逻辑关系,文章结构关系大致有三类:
第一,横式结构。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逻辑关系:一是平等关系,就是横向几个板块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大小先后之分。如“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三个概念。二是对立关系,即不同板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好与坏、正与反、积极与消极,成绩与问题、机遇与挑战等等。三是主次关系,就是横向板块间虽然并列,却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能随意铺排。
第二,纵式结构。有三种关系:一是时间逻辑,以先后顺序铺排观点。二是空间逻辑,以事物的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空间关系展开。三是事理逻辑,以事物特有的顺序、规定、程序来安排观点。
第三,总分结构。也有三种关系:一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比如人体是一个整体,眼耳鼻舌身则是局部。二是概括与分析,比如人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是本质与现象,前面是共同特点,后面是具体表现。
选定结构,并且梳理分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写起来就不会出现逻辑“硬伤”,也就不会出现写出来的稿子结构不完整、没有逻辑性,最后推倒重来的情况了。
第三步:拓思路
逻辑关系敲定后,第三步就要拓展细化写作思路,把一级标题细化到二级标题,乃至三级标题,因为具体写作时,你肯定要用具体的观点来支撑,否则就写不深刻,写不具体,写不下去。
理清思路的过程,其实就是拆解问题、细分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展开你思维扇面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一个主标题开始,层层深入,衍生形成思想观点“金字塔体系”的过程。
这个过程离不开三种方法的加持,即分类、分块、分层。
所谓分类,即将问题分为若干平行的类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经常吃苹果,可是要让你以苹果为主题写点东西,怎么写?是不是突然觉得无法写起,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展开?懂得了分类,你可以把苹果按照颜色划分为青苹果、红苹果、紫苹果等,可以按产地划分为昭通苹果、陕西苹果、烟台苹果等,甚至可以从品种上分为红富士、乔纳金、金帅等。只要展开思维的扇面,每个角度都会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来,只要划分的维度足够多、足够细,对苹果的理解就谈得上深刻。
所谓分块,即将一个整体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世界是一个结构化的世界,每个物体都由不同板块组成。如人体由肌肉、骨骼、血液、器官、毛发等组成。一个单位由不同的业务部门组成,一座城市由不同的城区组成。但凡事物都可从不同维度切割成不同组成单元。只要划分得足够细,对事物的理解就足够深。
所谓分层,即对问题进行纵向划分层次。世界是一个有层次的世界,大到宇宙,小到分子,组成要素间都会按一定秩序排列组合,并呈现出特有的层次性。若注意观察不难现,不管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铁轨上飞驰的列车,还是手中慢慢展开的书刊、公园里俊秀挺拔的翠竹,无不是一层层、一段段、一页页、一节节地体现着层次性。即便时间、空间这样的抽象概念,也能分出层次来。
细化标题就是深层思考、拓展思路,把能想到的尽量提前想清楚,目的是避免“挤牙膏”式写作,想一点写一点,出现“卡壳”的情况。
第四步:列提纲
思路拓展开后,后面的谋划就顺理成章了,接着要干一件事:列出提纲,把看不见的灵感凝固成看得见的文字。
可以说,提纲是谋篇布局的物质成果,是思考的第一次升华(第二次是成形的稿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很有仪式感。很多朋友之所以写不好,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不拉提纲,认为那样没必要或费时间,这都是错误的认知,必须纠正。
提纲是写作的规划性文本,对写作具有规范性、指导性作用。列提纲是很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谋篇布局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人的思考往往是凌乱的、不成体系的,很多想法是一闪而过的,如果不通过提纲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反复推敲、琢磨,既很难“锁住”灵感,也不容易推演逻辑关系,更难以形成复杂的观点体系。
别小看提纲,小提纲里有大学问,按思考深度不同,提纲有三种:
第一种:概念型提纲。这是提纲的初级层次和形态,是最简单的一种提纲,它类似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主要作用是明确文章的核心意图、战略目标、搭建文章的“四梁八柱”、勾画文章的基本轮廓。这种提纲的线条相对较粗,一般在写篇幅简短、结构简单的文稿时用,只要划分出基本的结构层次、逻辑关系和段落大意就可以了。
第二种:标题型提纲。这是提纲的第二种层次和形态,是在概念型提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收拢思考范围,缩小思考尺度,对标题进行拆解,明确某部分的具体问题、表述方式、篇幅长短,通过定位、定界、定性、定量,把问题明确化、要求具体化,类似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这种提纲通常用于结构相对复杂、层次较多、篇幅较长的综合文稿,是最普遍提纲形态。如果是一个人独立承担写作任务,推演到这种程度,也就基本可以正式动笔了。
第三种:方案型提纲。这是更为复杂的提纲,在标题型提纲的基础上再细化,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要求,比如材料怎么来,什么人写哪部分,什么时间内完成等,类似于工程建设中施工方案,操作性很强。这种提纲比较全,也比较细,常用在政府工作报告、党委全会报告等大型综合文稿的写作中,因为这类稿子通常由团队完成,不把这些要求明确下来,不好分头实施。
在谋篇布局中,要根据思考深度逐渐细化提纲。我的观点,对于简单的文稿,至少思考到概念性提纲层次,有个基本框架就可以动手了,而对于大型文稿(如工作报告、重要讲话稿等),由团队写作的稿子,还有必要细化到方案型提纲层次,具体需要通过谋篇布局作出最恰当的考虑。
第五步:配素材
有些朋友以为,写出提纲,谋篇布局就结束了。其实不然。提纲写出来以后,还得再走一步,那就是谋划如何调配写作素材。
调配好写作素材也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内容,因为如果不考虑素材,那谋篇布局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想,你的观点就不一定写得下去,就会出现文章开头列举的情况。所以,一次成功的谋篇布局一定要细化到对写作素材的考虑上。这就像军事里的排兵布阵,如果一个战略家连手中有多少士兵物质都不清楚,其作战方案将是侧头侧尾的纸上谈兵,瞎指挥。
具体说来,这个阶段的谋篇布局还要做三件事:
第一,对素材进行必要的摸排。提纲确定下来后,战略目标也就敲定了。接下来,花时间摸摸自己的素材,看看手中到底有多少可供调遣?还需要补充哪些?对于某些条目下实在无法补充的素材,有必要反过来调整写作提纲。
第二,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分析判断。对于手中素材,不仅要分析量够不够,还应分析合不合用。最好也对素材进行一次深度审查,重点看素材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并对素材进行必要的粗加工,确保素材“招之能来、来之能战”。
第三,对素材的运用有个初步考虑。对于列好的提纲,要像建筑施工图纸一样,在每个标题下面标出具体设计要求。如篇幅多长、表达什么观点、用什么素材支撑等,细一点的话,还可考虑材料的运用角度,就像军事家作战前部署,方案越细,越具有操作性。
综上所述,谋篇布局不仅仅是一种写作理念、一条抽象的写作要求,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而是一套看得见、摸得着,可具体操作的、环环相扣的、系统的写作方法。我将其分解为五个步骤,当然这只是一己之见,希望大家一起完善它,共同为写作的理论大厦添砖加瓦。
推荐访问:步法 布局 材料 写材料谋篇布局5步法 写材料谋篇布局5步法 写作谋篇布局有几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