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如何写好公文,首先得让标题“亮”起来!,供大家参考。
如何写好公文?首先得让标题“亮”起来!
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文读题”,在文字工作者中甚至一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写材料,只需要把标题搞漂亮就可以了,下面的文字叙述只要没有反动口号就行。这样的说法未免极端,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标题的分量之重。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是新颖、亮眼的呢?
一、“万能八条”、官言官语是标题大忌
在公务员考试笔试申论中有一个用于提对策的“万能八条”,据说拯救了无数的青年考生。万能八条是一套写作的僵化模版,其内容如下: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加强监督,全面落实;
总结反思,借鉴经验。不知道是不是熟练掌握万能八条的考生很多顺利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干起了办公室工作,才导致材料写作中“万能八条”式的标题越来越多:说一个事情重要,总是“充分认识XX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说要敢抓敢管,总是“加强对XX工作的领导”;
说要出台一些举措,总是“创新××的方式方法”;
说要努力工作,总是“为实现XX而努力奋斗”。千篇一律,高度重复,写来写去自己都烦了。
俗套是标题的一大忌,一般化的标题支撑起的必然是一般化的文章。标题好比是文章的脸面,标题不新颖、没有亮点,就像一个人长着一张“大众脸”,扔进人堆里就看不见,怎么指望它当得了男神女神,风靡万千少女少男?
依我在写作班子的经验来看,标题里出现“重要性”“着力”“抓好”“搞好”“提高”“真抓实干”“有力保证”这类“万能八条”、官言官语,对读者听众来说,只要一看到听到就难免犯困,觉得这文章不如不看,这讲话听了也白听,效果大打折扣;
对领导来说,扫一眼就会觉得你写稿子不下功夫,敷衍了事,没动脑筋,要是照这样讲出去岂不是成了自己能力不足?对你意见立马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多下点功夫、多花点时间把标题制作得亮一些,闪人一些,绝对是四两拨千斤的划算买卖。
二、对仗和四六句还能用吗?
曾经有一段时间,排比对仗、四六句的标题十分流行,很多文章,包括一些领导讲话、权威报刊的理论文章,文内一级标题不管相隔多远,主语谓语宾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语式甚至到字数都是对应的。
比如,“领导重视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首要条件;
整合资源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基础;
传导压力是做好信息工作的有效举措”,又或者“着力改善民生、解决突出问题,立足防患未然、注重源头治理,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等等,严丝合缝,规规矩矩,板板正正。
四六句是对群众语言的概括和提炼,更加贴近基层和群众,有时候,几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切中主旨的四六句,就是振聋发聩的呐喊。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等。
但是,在领导文稿写作中,过分追求四六句的形式美,会限制思想的充分表达与发挥,会露出做作、小气的痕迹,甚至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沾上机械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恶习。八股遗风的一个表征,就是我们在作文时过分看重对仗工整的四六句。尤其在公文领域,还有不少人认为四六句造不好,就是写领导文稿的水平还不到家。几乎每个文字秘书都有为四六句绞尽脑汁、索尽枯肠的时候。
有论者说过,过分追求形式,必然伤其内容。整齐划一的形式美,展示的是一种缺乏生机的暮气,是扼杀创造灵感和思想解放的枷锁。极度追求四六句的工整写法,不是以内容的需要来摆布文字,而是以文字上下前后工整的需要来裁剪内容,合之则留,不合则去,结果思想得不到伸展,观点得不到阐述,统统被割裂得七零八落。这种文章给读者留下的只是一个刻意雕琢的词句框架,很难留下深刻的思想启迪。“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同志拿最土、最通俗的话来说明最深刻的道理。简朴、明快、透彻,这本身就是一种文采。
其实,四六句发源自古文中的骈体文,骈四俪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式,这种文体,讲究声律、典故和词藻。它之所以成为一种僵化和落后的文风,错误不在于它自己,而在于用他的人走入歧途,用得过多过滥,逐渐成了病态。
一般而论,在层次较高、庄重、严肃的场合,领导文稿涉及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比较敏感的话题,或是政策性、原则性强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表述,要求逻辑严密,用词准确,是非分明,不存歧义,无懈可击,这是四六句很难做到的,因此要尽量打破形式的桎梏,多做客观陈述的标题。而在基层,轻松、活泼、以鼓动听众或渲染气氛为主的场合,需要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就可以多用四六句,发挥它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优势。
三、做亮标题的几条规律
亮眼的标题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有规律可循。现结合我的写作实践,总结几种常见的亮眼标题类型:
【旁征博引类】
这类标题一般由经典诗词、名人名言引用派生而来,用得好会使整篇文章增色不少。比如有一次为领导起草在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原本三个标题是“始终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不断追求‘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生目标”“时刻牢记‘行为精英、心为平民’的处世原则”。这三个标题一方面没有特别强的逻辑联系,缺乏一根主线把校长对博士生的期望串联起来,更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新颖性,平铺直叙,缺少激情。后来在修改的时候想到《左传》里曾经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的说法,“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三个人生境界,用作校长和博士生们探讨的话题,把原先提法中的三点期望有机地串联起来,再合适不过。
【生动比喻类】
这类标题善用比喻和俗语,文风朴实,脍炙人口,容易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有一次撰写筹备学校党代会相关经验的总结文章,领导提出要从分工、预案、协调、创新这四个方面来写,我在起草的时候就分别为四个方面拟了“细化分工,打赢主动仗”“推敲方案,明确路线图”“注重协调,当好总枢纽”“积极创新,展现新气象”四个标题,用主动仗、路线图、总枢纽、新气象来对应和比喻四个方面的工作,意群十分形象、易于理解,发音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领导十分满意。
【数字概括类】
用数字概括工作思路是我党的一大发明,“三大法宝”“四项原则”“三个有利于”“五个一工程”等等,这种方式拟制的标题高度概括凝练,好处是可以用一句话把整篇文章的内容都概括了,同时又便于记忆。
比如,以“五个意识”统领会务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卓越意识;
念好“五字诀”,快、细、精、活、和;
做“三观”明晰的干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要做“四关”牢固的干部,守住金钱关、美色关、亲情关、责任关;
要做“五官”端正的干部,嘴要正、手要正、腿要正、心要正、身要正等等。数字概括的标题和对仗标题类似,用一处是锦上添花,处处用就是麻子戴花了,这点千万注意。
【简短有力类】
有些文章标题动辄两三行,看完都要好一会儿,让人兴趣索然,而有些标题反其道而行之,不拖泥带水,一般就短短三五个字,却又直捣要害,有深度又不失力度,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一篇创新会务工作的总结文章,六个部分的标题清清爽爽、简简单单,主要内容是什么标题就写什么,“关于方案制定,关于流程设计,关于会前演练,关于文件印发,关于氛围营造,关于优质服务”,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段在讲什么,丝毫不绕弯子。又如一篇把写作比喻成做菜的文章,认为写作“要有食材”,主要讲原材料要丰富;
“要按食谱”,主要讲要有结构框架;
“要看对象”,主要讲要有针对性;
“要讲时令”,主要讲要结合环境和时机。四个标题简短形象,读过之后文章观点就深深刻在了脑子里。
四、亮眼的标题从记和找中来
亮眼的标题往往不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积累、借鉴、改编来的。有一次我读报纸,看到一篇对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访问奥地利的报道,中间有这么一句话描述胡主席的访问,“音乐之都奏响友谊主旋律,家庭农庄飞扬友谊咏叹调,大师故里回荡友谊协奏曲”,当时只是觉得这话格式工整、韵律优美、比喻新颖,就随手记在了自己的素材库里,并没细想这话能派上什么用场。
后来应邀撰写一篇阐释高校与北京精神关系的文章,要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方面论述,我灵机一动,爱国不就是一种主旋律嘛,厚德不就是一种咏叹调嘛,包容不就像协奏曲嘛,简直一一对应。于是我就以《首都高校践行“北京精神”要唱好“四重奏”》为题,把“高校要唱好爱国向党的主旋律,高校要唱好大胆创新的进行曲,高校要唱好包容平等的交响乐,高校要唱好厚德尚礼的咏叹调”作为四个分标题,分别论述高校应如何践行北京精神的四个方面,形成了一篇文章,编辑看后觉得角度新颖贴切,安排在年度第一期刊发。报刊杂志中经常会冒出新提法、新思路、新语言,把这些收集记录下来,对做亮标题很有帮助。
新媒体时代各种亮眼标题涌现得更多,微信推送的文章、微博上的段子、广为转发的短信、大大小小的广告语宣传语甚至个人的朋友圈,都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妙言金句。新媒体时代“快阅读”居多,要想有点击率,标题必须得抓人,所以在新媒体上流传的文章都会在标题上绞尽脑汁、精雕细琢。
比如某评论微信号一篇题为“当好一线总指挥,必须过四关”的文章,内容是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四点要求,标题把县委书记比作一线总指挥,把四项要求比作四道关口,是不是很亮眼,值得我们借鉴呢?网上的东西鱼龙混杂,但也沉淀了不少精品,只要多用心观察,多收集整理,也能成为我们做亮标题的“燃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