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模板

时间:2022-11-07 16:20: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定理较多,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

2、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3、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养成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教学准备】

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抽气机、导线、电池、锉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事件概况: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一架马航波音777-200客机在起飞后2小时与苏邦空中交通管制台失去联系。机上共有239人,载有154名中国乘客。

空中客机怎么会与地面失去联系呢?空中客机靠什么与地面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利用世人都观注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们平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问题】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演示实验】体验感受电磁波的存在

在打开的收音机的附近,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根锉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拿着导线头,让它们与锉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

问题:为什么旁边的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

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图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68米,发射广播和电视信号的顶端天线长118米。

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移动电话都是靠它们内部复杂的电子线路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电磁波的真实存在,创设物理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电视塔发射电磁波也像声音的传播那样,需要介质吗?

【演示实验】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入真空罩中,给这个电话打电话,这个电话能够收到此信号吗?

结论: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用电磁波来通信。

想想画画:木杆的上下振动,通过水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教师讲述:跟水波类似,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波长和波速。

1波长λ: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单位:米

2频率f:在1 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单位:赫兹Hz 千赫kHz 兆赫MHz

3电磁波的波速c:

科学测量表明,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c=2.99792485×108m/s≈3×105km/s

知识小结:各种振动与波的关系

项目 振动源 波的形成

水波 木杆的上下振动 通过水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声波 发音体的往复振动 通过空气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电磁波 导体中有方向、大小变化很快的电流 可以在真空中或介质中通过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

放飞思维:电磁波的传播跟光一样,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的速度也是c =2.997 924 58 ×108m/s,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你能猜想得到什么?

知识拓展:

1、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同时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满足:波速=波长×频率 即: c =λf

上图所示的电磁波,频率低,波长较长,下图所示的电磁波,频率高,波长较短

2、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波长不同就有不同的作用。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天线,有的是发射电磁波,有的是接收电磁波,我们生活中电磁波的海洋中。

三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

那同学们知道电磁波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呢?

媒体展示: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

电视台通过电磁波,将精彩的电视节目展现给我们。

微波炉:表面和内部同时加热水分子共振;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食物的内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扩大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分析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演示

学生用心观察,聆听

教师:当导线头在锉面上滑动时,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波看不见,摸不到,但电磁波可以传递各种信息。

建意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电视塔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真空罩内的手机屏幕闪亮

说明真空罩中的移动电话收到罩外传给它的电磁波。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了解波的相关概念。

在一列水波的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每上下振次就完成一次全振动,就能形成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相邻的两个波峰或者波谷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称为波长。波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水波不停地向远处传播,用波速来描述波传播的快慢。

学生大胆想象

光其实就是一种电磁波!

结合教材P152电磁波,了解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向学生介绍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家族很大,可见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建议同学们上网收索电磁波应用,拓展知识与同学们分享:

人造地球卫星与地面间的联系靠电磁波

电磁波在医学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讨论发言

四、课堂检测 见附件1

教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五、课下作业 见附件2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式为:c=λf。

三、电磁波的应用

1.微波炉;

2.雷达。

【教学反思】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学生对“电磁波”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是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波讲的直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节亮点:

1、利用世人都观注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引入本课,让学生切实感触电磁波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对人类生活带来及大的方便,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初步理解电磁波的作用。

2、通过水波讲电磁波,让学生更容易认识有关电磁波的几个概念,利用演示实验介绍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使学生在实验中领略科学的气氛,使学生对陌生的知识产生亲切感。

本节不足: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本节课只做了一个真空罩的实验,如果能多做一些能证明电磁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并通过生活的实例来说明电磁波的传播,会更让学生信服。

2、对于电磁波的应用,比如微波炉、雷达知识,学生比较陌生,但对于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电器――微波炉,在应用中的一些常识,比如为什么不能使用金属容器,微波炉的外壳是金属壳,炉门的玻璃为什么要上有金属网,没有给学生作具体的介绍,只好让学生课下借助网络媒体来拓展知识,通过网络查寻,也是对本节内容一个很好的课外补充。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知道电功的概念及其单位。

2、会根据家用电能表的表头数据初步计算电功。

3、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并理解电功公式,发展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4、会对一些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电功计算。

教学重点

电能表作用,电能表表头示数意义,电功的含义,电功的公式及运用。

教学难点

电功的含义,电功公式的得出过程。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实验认知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电能表、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出示一张电费缴费发票,家庭用电每月要交的电费是根据什么计算得出的?

生:根据电表上的示数。

师: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叫电能表。

二、“三阶”过程

1、自主感知:

学生自主学习电能表的相关技术参数。

电能表上的单位是:
,俗称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2.5A10A

r/kwh表示

imp/kwh表示

问题解决:电能表示数差为本月消耗的电能

过渡:用电器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能表的示数会变大。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而我们知道,做功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用电器工作时,就是电流对用电器做功。我们将电流做的功称为电功。

2、互动生成:

研究证明:电功大小与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在一定时间内,电流做功越多,灯泡就越亮。所以可以根据电灯的亮暗程度,来比较相同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转化法

问题1: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压的关系。

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控制变量法,所以两灯要串联。注意要选择两个电阻不同的灯泡,分得不同的电压。用两个电压表分别测出电压。串入滑动变阻器,以便多次实验,找出一般规律。设计出如图所示电路图。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

问题2: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

控制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控制变量法,所以两灯要并联。注意要选择两个电阻不同的灯泡,分得不同的电流。用两个电流表分别测出电流。串入滑动变阻器,以便多次实验,找出一般规律。设计出如图所示电路图。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在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

问题3: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无需实验,因为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用电器通电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就越多,所以电流做功就会越多。

进一步研究证明:电功大小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为:W=U I t

学生自学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拓展应用:

例题:家庭电路中,某用电器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A,求:该用电器工作10分钟将消耗多少电能?

解:
W = U I t

= 220 V×5 A × 600 s

= 6.6×105 J

计算时注意换算成国际制单位

三、归纳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布置作业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案模板3

学习目标:

1、学会压强的概念

2、掌握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学具准备:

一块海绵,一只玻璃杯,两个钩码.

学习过程:

一、自学阅读

1、 自学课本P76—P77,“想想议议”和“探究”部分。方法提示: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图14.1—3 甲、乙 乙、丙

2、 自学检测:通过自学,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因素有关。课本P76-77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对比说明压力相同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和____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利用身边的海绵,玻璃杯,钩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组讨论: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如何改变受力面积,

小组实验:以小组完成实验选一小组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并引导得出结论:

三、压强

1、自学课本P77压强部分,要求: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分析例题。

2、自学检测

1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压强,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变形后F=______,S=______。

3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自然平放.

4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自然平放时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不是物体的底面积。

5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6练习: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的重量约20N,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3m2,计算砖对地面的压强。

3、以小组分任务展示自学内容

四、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自学课本P78“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压强公式P=F/S,要增大压强,可以保持______不变,增大______;保持______不变,减小______;要减小压强,可以保持______不变,增大______;保持______不变,减小______;

2、合作学习

以小组开展增大压强,减小压强举例活动。

3、展示各组列举的事例。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本节课我还有疑惑: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案模板4

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学习难点:

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

教具学具:

溜溜球、滚摆 、铁锁。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回答,电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水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1.电灯:
能— 能 2. 风力发电机 能— 能

3. 水力发电机 能— 能 4. 电动机 能— 能

演示实验:溜溜球扔下去不停运动,能量如何变化?

二、快乐自学

1.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18 页内容,完成填空题

机械能的定义:
和 统称为 。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19 页 科学世界完成填空题

1 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又如何变化?

2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在远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

三、合作探究

1.课本第117页 想想做做 探究滚摆实验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注意分析的问题:到最高点时,高度 、速度 ;说明了 ;到最低点时,高度 、速度 ;说明了 ;在下降过程中,高度 、速度,说明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在上升过程中,高度 、速度 ,说明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实验结论:

2. 分析课本118页图15.5-2所示几个运动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甲图中: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乙图中: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C点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从C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D点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丙图中:小球从左端摆向右端的过程中,先是小球的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然后再由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当小球运动到________位置时,动能最大.

结论:动能和势能 。

3. 阅读课本P118的想想做做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的动能和势能是怎样转化的?

②.铁锁回不到原来的位置,为什么?

③.在此实验中,机械能的总量守恒吗?如果不守恒,它有什么变化?

4.探究上紧发条的玩具:思考:上紧的发条具有什么能?松手后玩具运动具有什么能?

结论: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

四、当堂训练:

1.下列情况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 B汽车上山

C空中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D苹果从树上落下

2. 蹦床运动是运动员从蹦床弹向空中表演技巧动作的一项体育活动。当运动员离开蹦床弹向空中的过程中,运动员具有的

A. 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B.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C. 动能减少,势能减少 D. 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3. 现在许多商店和宾馆都安装了弹簧门,弹簧门在被推开后能自动关闭。关于门在自动关闭过程中能的转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门的动能  B. 门的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动能

C. 门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D. 弹簧的动能转化为门的势能

4.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一定不变 B、动能一定不变

C、机械能一定增大 D、机械能可能减小.

5.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它在斜面顶端时重力势能为100 J,当它滚到斜面的某一位置时重力势能只有30J了.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哪儿去了?此时小球的机械能是多少?

五、我的反思

推荐访问:上册 九年级 模板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模板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案模板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