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厦门进一步推进河湖共管共治,一泓碧水,幸福栖居,供大家参考。
厦门进一步推进河湖共管共治 一泓碧水 幸福栖居
水清岸绿,坐拥海景的“厦门新客厅”五缘湾,让不少市民“一见倾心”;绿植浓密,花香沁人心脾,湖边水库成为跑步达人的晨跑基地;时而露出海面,时而潜入水中,在五通海边,白海豚频频现身。
这一幅幅生态宜居光景的背后,是厦门湖里区通过以河长制为平台,创新思维,在“水域警长”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片区综合联防联控平台,公安、环保、海洋执法、市政园林等多部门联动,形成治水合力,让河湖成为“幸福之水”。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去年,厦门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河湖共管共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河湖管理保护,促进河湖共管、共治、共享,不断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水平,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
三级“河长”联动发力
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沿着江头天地湖的湖岸悠闲散步,吕厝社区的居民黄云清细细品味着水清树绿的好风景,十分惬意。
每天傍晚,在家门口尽情享受如此美好的时光,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如此美景,得益于厦门市区街三级“河长”的联动发力。
近年来,厦门湖里区深入推行河(湖)长制,将天地湖纳入河(湖)管理体系,建立了市、区、街三级河(湖)长制组织架构。借助天地湖区域协调平台,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处置解决涉水问题。
不久前,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完善了江头天地湖水环境改善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天地湖水体环境。湖里区还开展了江头片区管网溯源排查、污水管道建设和正本清源改造工作,建成排水管网“一张图”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截污控源。江头街道吕厝社区的绿色环保志愿者更是主动加入其中,每天在公园巡逻,宣传文明行为。在市、区、街三级的共同努力下,天地湖成为辖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姓家门口的诗意栖居之地。
水域整治和景观提升双管齐下
夕阳西下,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投下一抹晚霞,与两岸绿树花草的倒影相映成趣。站在深青溪岸边,眼前的这一幕令人赏心悦目。如果不是旧照片佐证,难以相信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副模样——河道淤积、水流缓慢,河道垃圾成堆,流域生态一度失去生机。
深青溪连接灌口坑内水库与马銮湾湿地公园,它与后溪、瑶山溪都是厦门集美区的三大“动脉”溪流。近年来,厦门以“全力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为目标,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委托中规院编制“三溪一库”系统治理方案,结合集美区实际工作策划生成了 44 个水环境治理项目,其中就包括深青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
据了解,深青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全长 6.2 公里,全程自行车道、步道贯通,途经灌口镇坑内村、深青村、井城村及浦林村。绿道两侧种植有树木、花草,部分路段还有休闲座椅。结合沿线自然和人文资源,廊道在坑内村、深青村、井城村等节点分别打造了休闲广场,增加观景平台、儿童设施等,成为村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与深青溪一样,瑶山溪、许溪、拐仔溪等通过河道疏浚、控源截污、打造生态绿廊等一系列有力的治理举措,双管齐下推进水域整治和景观提升,流域环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瑶山溪畔,一条 3.6 公里的绿道从风景湖公园延伸到马銮湾湿地公园,岸边黄花风铃木、美人蕉盛开,令人心旷神怡。
小微水体有“独属档案”
乡村环境好不好,百姓生活美不美,常常体现在村民房前屋后的那一泓碧水之中。为持续推进水生态建设,厦门将水环境提
升的触角延伸至农村基础最末端,通过对村民家门口的池塘、沟渠等小微水体进行疏通整治,打通水体管护的“最后一公里”。
在晴朗碧空下,全长约 4.9 公里的新阳主排洪渠,宛如一匹绿色的锦缎,缓缓从新阳人家门前流过。水体清澈,白鹭栖息于此,沿岸郁郁葱葱,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光顾。
从发黑发臭到清澈见底,厦门海沧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渠道清淤、生态修复等项目,推进新阳主排洪渠黑臭水体综合整治。2020 年,新阳主排洪渠有效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水环境进一步提升,过芸溪省控点汤岸桥断面和市控点下尾桥断面水质年度平均值达到Ⅳ类水标准以上。
给小微水体“评星”是厦门翔安区的创新之举。翔安区从水质、外观、治理、管理、功能、社会价值和持续优化 7 个方面,制定了《翔安区小微水体星级评价体系》,将小微水体划分为 6个等级,通过征求意见和试评互评,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系统。
为每个小微水体都建档立卡,有独属档案。这是翔安区在对全区受污染小微水体开展详细摸底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份档案除了小微水体的基本信息,还全面排查追溯出污染源,落实责任主体,并列出问题整改清单。
不久前,翔安区河长办完成了对全区 175 个小微水体的星级评定工作——五星级 4 个、四星级 12 个、三星级 124 个,其中三星级以上小微水体占比达 80%。
(记者
马跃华)
(202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