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2-06-18 13: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选文档)

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篇

【篇一】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在民族分裂活动中,()主要是利用了民族区域自治,把民族区域自治异化为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权,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异化为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3.0分)

A.疆独

B.藏独

C.台独

D.港独

我的答案:B √答对

2.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发生在()。(3.0分)

A.元朝

B.清朝

C.明朝

D.宋朝

我的答案:B √答对

3.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文化

B.舆论

C.政治

D.社会

我的答案:A ×答错

4.1271年,忽必烈建立“()”国号,明确宣布自己和“()”继承了三皇五帝、秦汉隋唐历代中华帝王的正统。(3.0分)

A.大元

B.中元

C.小元

D.多元

我的答案:A √答对

5.“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提出的。(3.0分)

A.梁启超

B.孙中山

C.毛泽东

D.习近平

我的答案:D √答对

6.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3.0分)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梁启超

我的答案:D √答对

7.()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0分)

A.尧舜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我的答案:B √答对

8.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舆论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我的答案:D √答对

9.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做到两个“不行”,即“民族自决”不行和()。(3.0分)

A.“认同”不行

B.“响应”不行

C.“默认”不行

D.“取消”不行

我的答案:D √答对

10.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社会

我的答案:C √答对

1.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风俗习惯包括()。(4.0分))

A.居住习俗

B.饮食习俗

C.服饰习俗

D.礼仪习俗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关于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秦汉奠定大一统

B.隋唐发展大一统

C.元朝继承大一统

D.清朝巩固大一统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包括()。(4.0分))

A.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C.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D.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归根结底,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同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0分))

A.是包括56个民族的全体中国人的伟大复兴

B.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复兴

C.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D.需要弘扬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体内容包括()。(4.0分))

A.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深化宗教中国化,深化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共有精神家园认同

D.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6.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4.0分))

A.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D.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7.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B.中华文化由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民族传统文化等组成

C.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8.关于中华民族意识包括的“四共”认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共同开发了祖国锦绣河山、广袤疆域

B.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

C.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9.随着越来越多的各民族同胞在全国各地流动,民族工作要()。(4.0分))

A.从边疆发展到内地

B.从农村延伸到城市

C.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扩大到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

D.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0.差别化政策,是指对()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4.0分))

A.边疆地区

B.贫困地区

C.生态保护区

D.西藏地区

E.新疆地区

我的答案:ABCDE √答对

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政治过硬的队伍,通过各民族干部队伍,有利贯彻民族区域自治,调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建设的积极力量,弱化一些消极力量。(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2.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5.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6.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7.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重要内容。(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8.春秋时期,我国确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9.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里的中华民族代表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10.2004年6月,香港一批人联署发表《捍卫香港价值宣言》,指出全体香港人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些独立的话语建构表现为“去中国化”。(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篇二】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玟兵

【期刊名称】社会主义论坛

【年(卷),期】2019(000)008

【总页数】2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民族工作事关发展全局,事关国家和谐稳定。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云南始终把民族工作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疏通民族关系,稳定边疆为中心,“慎重稳进”开展民族工作,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向着把云南建设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向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以巩固,全省各族人民形成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经验的民族团结和谐之花在云岭大地上绚丽绽放。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的经济意识

马克思曾说,要使各民族团结互助起来,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共同的利益越多,就越有利于国家共同体的建构和稳固。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表现为城乡二元分离、东西部差距明显、部分民族地区生活水平偏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做好民族工作,使全体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形成凝聚力,就必须在经济问题上解决好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问题,确保各民族地区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秉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理念,经过不懈努力,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缩小发展差距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一直以来,云南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提供了不绝动力。2007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45.2亿元;
2014年至2016年,省级各部门整合项目资金2350亿元投入到民族地区;
建立和发展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凭借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和生态种植产业,凭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等;
全力开展脱贫致富工程,通过“兴边富民”工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一系列扶贫攻坚政策和措施,确实改善和提高了贫困民族的生产生活水平。2012—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从804万人下降到181.12万人,减少了622.88万人,减贫率77.47%,贫困发生率从21.7%下降到5.39%,下降了16.3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加快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篇三】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马文达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断首次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之中,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中的全新体现,同时赋予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中华民族;
共同体;
铸牢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

        纵观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历朝历代都是由统一的多民族构成的大一统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并使秦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随后出现了汉唐盛世的局面,总体上国家繁荣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在我国,汉民族也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由少到多、由点到线,最后由线到面,像滚雪球一样开发虚怀、兼收并蓄融合了其他各民族的充分形成的民族。不论是汉族政权入驻中原还是其他民族入驻中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认为是中华的正统“血脉”。在历史进程的水乳交融中,这些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政权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一些民族问题,在华夏大地上,有的民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民族则继续繁衍生息,与此同时也有过分崩离析和多个政权鼎立的局面,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仍然是发展的主流。民族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活动促成了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比如“茶马互市”、“和亲政策”、典籍翻译等等。在这一养育了各民族生息的华夏大地上孕育出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自从“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华夏大地上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并且更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也正是如此,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最早提出“中华民族”一词的是梁启超,他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始并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梁启超对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解释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提出“五族共和”论,主张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结合起来。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民族”被我国各族人民广泛认可,即指我国境内各民族的统称。费孝通提出了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点。

【篇四】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作 者:王延中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100081

出 版 物:民族研究

年 卷 期:2018年 第1期

摘 要:本文回顾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文章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中心任务,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好民族工作、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意义,指出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路,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页 码:1-8页

主 题 词: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意识

【篇五】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心得感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感想【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有精神,与世界上其他共同体比较,中华民族是有独特历史特征的共同体。

  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辉煌历史。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共同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使其区别于19世纪以来出现的西方各类共同体。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们东亚这一块大陆和西欧相比,在这方面大不相同。西欧至今统一的局面还没有形成,甚至所谓‘共同体’也不牢固,而我国统一的主流是没有断过的。”费孝通先生的这个观点,可以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帕克1932年访问中国时的印象中得到佐证。当时,帕克被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深深打动,他说,“中国就是这一种有机体。在它悠久的历史中,逐渐生长,并在地域上逐渐扩张。”在帕克看来,中国已经是一个完成了的文明,它的文化、习俗、制度相互搭配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帕克这一印象也得到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证明:“秦汉时代,一个庞大的共同体网络终于形成。这一‘天下’格局,以其开放性不断吸收与消化外来的影响。”这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典型特征之一。

  中华民族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勾画了“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吹响了各民族一起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的进军号。中华民族既统一于文化,也统一于共同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将逐步在走向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越来越紧密的共同体。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必将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共同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感想【篇二】

  为教育引导全旗广大教育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1月10日,我旗教育系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副旗长薄志慧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薄志慧指出,全旗教育系统要自觉强化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增强政治担当,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定坚决践行“两个维护”。

  薄志慧要求,要高度重视此次学习机会,推动全旗教育系统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坚决做好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班仪式后,自治区宣讲团成员张希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题做专题报告。此次培训为期3天,分批次覆盖全旗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通过集中封闭学、个人自主学、交流研讨学、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教育引导全旗广大教育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旗教育局党组成员、全旗中小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教育局机关、教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全旗各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开班仪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感想【篇三】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此同时,我国发展步入近代以来的最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显著变化,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运筹对外关系、参与全球事务方面更加具有战略远见、更加注重开拓进取、更加积极有所作为。2020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与缅甸领导人就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达成一致,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开启了中缅世代友好与务实合作的新时代,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东盟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东盟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地缘战略空间的深化拓展,在新发展阶段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由国家改革开放边缘地区变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云南民族工作应该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因外部干扰而迟滞或中断;另一方面要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实践和探索,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推进,更好地发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中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引领效应,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云南示范”。

  中华民族共同体感想【篇四】

  1月7日上午,赛罕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参加由团区委党支部牵头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参加活动的单位还有区委直属机关工委党支部、区委编办党支部、区妇联党支部。本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了内蒙古展览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档案文献展”。

  党员干部跟随讲解员深度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参观了“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民族理论和实践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大历史篇章。展厅展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献、档案、图片818份,其中很多文献是首次面向观众展示。大家从文物无声的诉说中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解决民族问题和开展民族工作的生动奋进历程。

  此次联办党日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入掌握我们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大家纷纷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历史根基的,通过展览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再学习,对党的民族工作理论有了新的更好的认识,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进党员干部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打牢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提供了引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感想【篇五】

  当今世界,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多民族国家都面临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问题和任务。70年来,我国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迅猛,充分证明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自治的前提是统一,统一的基础是自治,这不仅强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能破坏国家的政治统一,而且突出了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的特殊问题。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团结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分布特点以及我国“大一统”的历史渊源,选择在单一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各族人民的真正平等,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事务,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二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区域因素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载体,所有的民族自治地方都不是纯粹的、单一的某个民族的“聚居区”,或多或少都有汉族或者其他民族聚居。也就是说,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亦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区域,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二者的统筹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托起民族区域的自治。

  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取得了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断昭示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同样,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凝神聚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所在。站在70周年这一历史里程碑旁,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要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心得感悟

【篇六】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铸牢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有利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治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历史认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的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及历史认同(一)概念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各民族共建中华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的意识。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二)历史认同
古往今来,我国始终是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存在。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始,无论是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历史认同入手,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演变过程,是对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日益交流交往交融的认同。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为中华民族交融发展提供了又一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我们新时期做好团结工作、思想工作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前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国内看,我国各民族各有差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各民族缩小差距。在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区、气候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民族聚集地区资源丰富,但是生态脆弱;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非常鲜明,但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较东部地区严重滞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偏低。因此,只有加强民族团结、合作,才能缩小差距,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繁荣的中华文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是水乳交融、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义,加强民族认同感。
其次,从国际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世界,有利于得到国际的反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面临挑战,内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外有西方文化霸权的入侵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新要求,我们要让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强大,强化中华民族自豪感,让国外敌对分裂势力没有可乘之机,这对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三、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经济、政治、教育、法治等方面着手,尤其要重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加快地区发展,铸牢经济基础
十九大报告上,我党重申了“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加快地区建设,缩小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以强带弱,带动个别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深化各民族经济共同体联系。做到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在坚定政治认同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加大对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实现各地区共建共享,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基础。
(二)坚持党的领导,铸牢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国一直以来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1947年,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阔步前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充分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造性和优越性,坚定不移地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落实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三)推进民族团结教育,铸牢理论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在推进教育过程中,应把教育扶贫作为治贫之本,确保贫困人口子女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各学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全校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引导各民族师生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变为自觉行动,切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在夯实全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过程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體的历史方位感,增强团结发展的共同体意识。(四)增强法治认同,铸牢法治基础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中的乡镇、街道应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引导各民族群众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严格落实法律规定的赋予少数民族的优惠措施,严肃处理歧视少数民族、损害少数民族权益的违法行为,对各民族群众都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增强各民族的法治认同,做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
[2]张立辉,许华峰.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
[3]杨枝煌.全面打造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人民论坛,2017.

推荐访问:共同体 浅谈 中华民族 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请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谈谈大学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