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珲春防川景区导游词(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珲春防川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中俄朝三国交汇处——防川景区。景区包括防川村、龙虎阁、土字牌、沙丘公园、莲花湖、张鼓峰战役展览馆等。由于防川特殊的地理位臵、三国风貌和历史事件而备受国内外游客的关注。2002年防川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入选“吉林八景”,201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首先我们登上龙虎阁,这是“一眼望三国”的最佳观赏区,也是迎接曙光的最佳地点。龙虎阁底部为堡垒式设计,体现国之边关;
顶部为仿古式建筑,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寓意边关堡垒坚不可摧。龙虎阁共13层,高64.8米,一楼为数字展览馆,二楼为历史馆,三至十二楼为服务功能区和观光功能区,可容纳600人游览观光。
登上龙虎阁,可以实现“一眼望三国”的愿望,脚下是中国领土,
左侧与俄罗斯的包得歌尔那亚小镇陆地相连,右侧与朝鲜豆满江市隔图们江相望;
在前方蜿蜒的图们江上,有一座铁路大桥连接俄罗斯和朝鲜,从此开始,图们江成为俄朝界江;
再往远处瞭望就是海天相连的日本海。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众多爱国人士,都来过防川景区。
在龙虎阁一层树立着一个石碑——龙虎石刻,这是清政府督办边务大臣吴大澂留下的手迹。石碑为一块橙黄色不规则花岗岩,高1.4米、宽1.38米,厚1米,正面平整,上面镌刻双勾大篆“龙虎”二字,笔画匀称,字体凝重端庄,颇显龙虎威风之气,当地人称其为龙虎石,左下端刻楷书“吴大澂书”。“龙虎”二字是龙蟠虎踞的缩写,寓意誓死保卫边疆、保卫家园的大无畏爱国精神。这块石碑是边疆各族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抗击沙俄侵略的历史见证,是维护祖国尊严的象征,是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丰碑。1881年吴大澂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防务和屯垦事宜,奔波于吉林、珲春、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之间。吴大澂前往珲春的途中路过凉水泉子,发现这里空无人烟,遂命工匠修筑7所房屋,令人前来开发,并在一所房屋上挂有“劝农所”匾额,起初只有7户来此种田,以后几年间这里则变成了一个村庄。也正是在吴大澂等人的努力下,清廷于1881年废止了长达200多年的长白山封禁令。1886年4月,吴大澂再次前往珲春同沙俄重新勘查国界,路过凉水泉子时,发现这里已变成“鸡犬家家相毗连”的村庄,很是欣慰。5月,吴大澂赴岩杵河与俄方代表巴拉诺夫进行勘界谈判,争回被俄方占领的黑顶子要地,使俄国卡伦民房限期迁出;
重新设立土字牌,并把土字牌向日本海方向推移十余华里;
增设萨(C)、啦(P)、玛(Π)3个界牌,界牌之间添立26个石质边界记号,并将中俄东界11个木质界牌一律更换为石质界牌;
在长岭子要隘上设立高4.15米的铜柱,上刻吴大澂手书篆文“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争回图们江出海权,即“图们江口中国船员出入,俄国不得阻拦”。12月,吴大澂与巴拉诺夫在岩杵河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对于吴大澂的这些丰功伟绩,凉水百姓深深的敬佩和爱戴,并从珲春副都统衙门借了吴氏1886年在珲春期间新书写的大龙大虎二字,镌刻在孤山子角下图们江岸上的一个平整石头上,成为后人敬仰的龙虎石刻。1940年修筑图们至珲春公路时,向东北搬移300米立在图们江边山坡上。1985年修筑公路时将龙虎石刻移至珲春龙源公园。2012年在建设防川龙虎阁观光塔时,把龙虎石刻作为镇塔之
宝树立在龙虎阁一层大厅。为纪念吴大澂对开发吉林、保卫边疆做出的卓越贡献,激励后人不忘历史、奋发向上,2005年珲春市在沙丘公园前树立吴大澂花岗岩雕像。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沿着边境线参观历史界碑——土字牌。这个石碑原为中俄两国东端边界起始处第一块界碑,设立于图们江岸边,从此往下沿图们江15公里就进入日本海。土字牌花岗岩石质,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中国一侧正中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其左竖向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
俄罗斯一侧刻有俄文T字。1861年中俄签订《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规定,土字牌应在距“图们江口20华里”的地方,但俄方立碑时背信弃义,把土字牌强行设立在距图们江口22俄里(合46华里)的地方,侵占中国领土,截断中国出海口。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时,清政府勘界大员吴大澂与珲春副督统依克唐阿等,不辱使命,亲自勘查,经过谈判重新设立土字牌,把土字牌向日本海方向推移16华里,设在顺图们江到入海口30华里(15公里)、径直至入海口27华里(13.5公里)之处。历经120多年的风风雨雨,土字牌碑体完整,字迹清晰,记录了中国近代饱受侵略的屈辱历史,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1960年国家为保护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疆域标志不被江水冲毁,修筑长1860米的江岸护堤。1993年中俄重新划定东段边界,在土字牌以南135.6米、距俄朝大桥511.9米处设立423界碑,从此,土字牌成为历史文物。
来到这里很多人都关心图们江出海权问题。中国原为日本海沿岸国,图们江为中国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随着沙皇俄国不断向东进行领土扩张,于1858年和1860年,威逼中国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今俄萨哈林岛)在内的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沙俄实现封锁中国图们江口的目的。1886年清政府爱国将领吴大澂据理力争,不仅将两国沿图们江的界碑向日本海方向推进,争回图们江通海航行的权利。从1886年起,中国在珲春设立海关,沿图们江广泛开展通海航行活动,往返于珲春、朝鲜釜山、日本长崎以及上海之间,货运量达到可观的规模。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日俄矛盾不断加剧,1938年7月在图们江地区爆发张鼓峰事件,日军强行封锁图们江口,由此中国在图们江上通海航行活动被迫中断,一直延续到现在。
29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防川村的张鼓峰事件纪念馆,这里收藏张鼓峰事件遗留下来的坦克、装甲车、火炮、加农炮部件和重机枪、长枪、子弹、手榴弹、帽盔等。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占领中国辽东半岛,清廷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到1904年日俄战争,朝鲜沦为日本“保护国”,日本实现吞并朝鲜、征服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日本在屡屡大肆侵华的同时,始终没有放松对苏战争的军事计划与行动。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武装侵略中国东北,既为扩大侵华占领全中国做准备,也为对苏作战建立前沿基地。1938年“张鼓峰事件”就是日本大本营对苏联发动的一场试探性进攻和军事冲突。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提到的两场日苏战争中,就有“张鼓峰事件”,显而易见,这个事件的寓意很深。
张鼓峰位于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155米,这里是俯瞰图们江出海口的战略高地。1938年7月15日,日军声称在张鼓峰山顶上出现十几名苏联士兵,并在山顶西侧即伪满洲国一侧的山坡上构筑阵地。日本照会苏联,要求从张鼓峰撤军,遭到苏方拒绝。日本大本营便在7月16日下达命令,派遣驻朝鲜日军司令官率十九师团开进张鼓峰一带。7月20日,日本再次要求苏联从张鼓峰撤出,并叫嚣“日本对满洲国具有权利和义务,来行使武力使苏军从非法占领的满洲国领土上撤退出去”,又遭到苏军拒绝。7月29日,日军分别向张鼓峰、沙草峰的苏军进攻,并很快占领这两个高地。8月2日,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官率四十师主力、三十二师、机械化二旅进入哈桑湖地区,反击日军的武装挑衅,双方在张鼓峰、沙草峰一带展开激战。8月3日,苏联调集由三个步兵师、一个机械化旅、一个国境警备队和航空队编成步兵第三十九军,从8月6日起全线进攻日军阵地,日军伤亡惨重,遭到致命打击,最后不得不向苏军求和。8月10日签订停战协议,日军在张鼓峰对苏联的武装挑衅以失败告终。张鼓峰事件是日军对苏“北进”作战的试探性军事行动之一,日军在张鼓峰事件与诺门罕事件两次“北进”中严重受挫,加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拖住了日军“北进”的后腿,从而改变了日本、德国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苏联的战略布局,在此之后,日本把希望寄托在“南进”上,发动太平洋战争,并把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二战进程朝着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的方向发展。张鼓峰事件后,日军把防川一带划为禁区,迁走当地居民140多户,又在图们江上立桩堵江、封锁航道,从
此,中国利用图们江航道出海航行被迫完全中断。
各位游客朋友们,防川景区就为您介绍到这,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谢谢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