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父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教父观后感
电影《教父》 观后感
以前偶尔听别人说《教父》 这部电影怎么怎么好, 怎么怎么经典, 甚至 Qq 空间上发表的大学生大学期间必看的电影中也有她的出现。
第一次打开电影时, 晕死。
三部, 每一部都那么长, 最重要的是画面效果还那么古董那么烂就失去看的兴趣与把她给看完的勇气。如果不是老师布置作业的话现在也不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经典与不朽。
一开始看了看感觉剧情很多看不懂很枯燥, 但当看第二遍后才彻底明白了这部电影的不朽, 电影的艺术手法, 人物的对白, 故事的情节, 影片所揭示的社会人生道理, 太难得了, 真是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无法表达。
《教父》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大家族, 它与命运无关, 与之相关联的是围绕“教父” 的整个家族展开的各种事件及其接触到的各色人种, 这不是一段历史, 却是一个细腻生动又波澜壮阔的黑手党家族的生活画卷。
整部片子以一个近似第三者旁观的视角, 冷静从容地讲述了教父晚年看似江山依旧实际上已是危机四伏的生活。
于此同时电影《教父》 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日里看不到的社会的另一面, 也从中了解了那些黑帮组织成员, 并非各个都没有人情味。
《教父》 中的人物为了 金钱、 权力与地位杀人如麻, 他们冷酷无情, 使用各种阴谋达到目的。
但影片又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 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突破了 以往暴力片单一性格模式。
比如第一集中的老教父维托的老谋深算及忠于友情, 既顾全大局又趣味高雅的长者形象, 使影片对人物的描述充满人道主义的丰满形象。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教父》 之所以不朽与其经典对白脱不了 关系的。
影片以艺术之笔描述了可里昂家族可里昂、 麦可和文森这三代教父的形象和使命, 可谓准确传神。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 解到美国黑手党的三代教父的背景及其经历:
其中美国黑手党老一代教父大多出生在 19 世纪末,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即二战快要结束时来计算, 一般为五、 六十岁的年龄, 出身于西西里贫寒的农家, 没有受过或只受过很少的教育, 不识字或很少识字。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著名的黑手党巨头, 因为他们大多拥有狡黠、 勇敢、 残忍的个性。
他们一般不苟言笑, 目光深邃, 处事果断坚决, 决不优柔拖沓; 他们一般也比较简朴, 不事奢华铺张; 另外他们还注重家庭, 对自己的妻子忠贞不渝, 注意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其形象是那种威严的“保护者” 形象, 令人感到他们德高望重而又不拒人于千里之外, 使人们永远都对他们流露出感檄的微笑。
他们就像古代的君主在露天开庭审案一样, 执举着正义和公道。
但是, 在许多人看不见的地方, 他们的仇敌却一个个地倒下, 满身的弹洞和刀痕。
影片中可里昂的生平和形象实际是老一代教父的生平和形象的糅合:
可里昂出身于西西里贫寒农家, 因在幼年父母兄长被害、 自己又遭追杀而逃往美国。
可里昂的面孔是那么严峻而又不露凶恶, 是那么高深莫测而又不令人感到神秘, 是那么平静, 平静得可以掩压住大海翻腾的波涛。
可里昂很有分寸地对待朋友和属下, 对于平时与己无涉的求助者, 是既矜持又不趁人之危而要挟。
他极其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 认为一个不顾家的男人不是个好男人, 并时时以此告诫自己的儿子和教子。
可里昂对妻子、 儿女、 孙辈是那么热爱:
他让全家生活富足而幸福。
聚会场所, 与妻子翩翩起舞, 让老妻面绽满足的笑容。
他信任、 重用视为己出、 实为养子的汤姆, 竭力扶持软弱的教子强尼创业, 欣赏但又不时告诫勇敢而放纵的长子桑尼, 看重但又不溢于言表地对待幼子麦可; 对唯一的女儿康妮给够嫁妆和独立生活的财产但又不逾奢华、 不影响家族事业;家中的幼稚孙辈可以自由地呼叫、 奔走、 玩耍而没有丝毫的压抑之感。
影片也让人们听到
和看到了可里昂的另一面:
他和路可"布拉齐用手枪顶住乐团指挥的头, 迫使后者同意强尼离开乐团另立门户, 并将违约金从一万美元减为一千美元, 又派汤姆将华尔兹国际影片厂大老板的价值六十万美元的赛马的头割下来, 血淋林地塞进这位大老板的被窝, 吓得这位大老板立即乖乖地让强尼出演影片主角; 他可以因看重意大利同胞的关系、 宽恕平时对其冷淡、 视其如蛇的瓦隆塞拉, 派人去报复伤害后者女儿的恶棍; 他可以不想因破戒贩毒而伤害政界朋友坚决地拒绝有很大势力的毒枭索龙索的合作贩毒的要求, 而不惧怕迎接索龙索的挑战并遭暗算。
影片还以插叙的方式, 描述了 年轻的可里昂来美国后如何巧妙地应付欺压、 盘剥自己同胞的意大利移民头目、 如何秘密地藏枪并枪杀那个意大利移民头目的经过, 让人们看到了 这位未来的“教父” 的灵活、 机敏和果断; 也让人们看到他在当上教父“衣锦还乡 ” 时, 在西西里岛是如何从容而又利落地一刀致杀死父兄且对他追杀不舍的仇敌于死命的, 那转瞬间留下的弧形刀痕, 不仅表明了他的刀法之纯熟, 也表明了他的心肠之残忍。
这一情节, 并非影片编剧完全出之杜撰, 而是有真实的“典故” 可据:
当年,黑手 party 的开山教父维托, 对于一个竟然破坏“规矩” 令其丢尽脸面的“怀家伙” , 是如此处置的:
他接过—碗意大利葡萄酒, 猛地向这个家伙的脸上泼去, 然后, 他亲手握着一把锋利的刀子, 扎进这个家伙的左眼眶, 手腕轻轻地一旋, 就把那家伙的眼珠子剜了出来。
刀子很沉, 却无碍刀法熟练精湛, 仅仅一刀, 眼珠子就滚落在地, 活像一颗玻璃珠子滚来滚去。
美国黑手党的中间一代教父, 多为老黑手党人的后代, 出道的年龄约为三十岁左右, 恰在二战结束之际。
他们一般都出生在城市, 随着父辈财产的积聚、 生活境况的提升, 因而得以摆脱街头的游荡、 进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 有文化知识。
因此, 他们在外表上具有文质彬彬的绅士风度, 有着与老黑手党人不同的形象。
但他们由于长时间生活在老黑手党人身边而深受影响, 深知“家业” 来之不易, 在为人处事上还较多地留有老黑手党人的影子。
他们不仅继承了 老黑手党人热爱家庭、 以家族利益为重的观念, 也继承了 老黑手人坚定、 果断、 狡诈、 残忍的性格和谨言慎行、 老谋深算的风格。
但他们的头脑却比老黑手党人更灵活, 视野更开阔。
他们不仅要维持住父辈的基业, 还要完成父辈未竟之心愿, 大力开拓自己的事业。
影片中麦可的形象可谓是美国黑手党中间一代教父形象的典型:
他在美国对日本宣战前后, 还是在校学生, 一副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的面孔, 被已走上黑道的兄长们戏称为“爱因斯坦先生” (意为“书呆子” )
。
他决定休学加入海军陆战队参加战争, 参军后负过伤而且成为战斗英雄。
这与其兄长们的“不为生人(与己无亲无故的人)而战” 的人生观大相径庭。
在影片开头, 麦可参加妹妹婚礼而出场时, 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年轻英俊、 毫无轻佻气息的、 地道的军人形象, 他在向女朋友介绍家人家事时, 既无“反感” 、 也无“赞赏” 的口吻, 似乎也表明了 他不想介入“家族生意” 的态度。
他的确如其自己所言, 不想步父亲后尘。
然而, 作为黑手党人之子的“命运” 却使他不仅继承父业,而且挑起了 父亲的“重担” 、 继任“教父” 。
影片以细致的情节描述, 揭示了 麦克所独具的“教父素质” 及成为教父的必然性:
当可里昂遇刺住进医院后, 早以“教父” 为己任的桑尼只顾得组织力量向敌方进行示威、 报复, 却忽略了躺在医院已无任何自卫能力的老教父的安全问题。
麦可到医院后先将父亲转移出原病室, 然后虚张声势迫使前来“补枪” 的杀手知难而退, 接着与局长克隆斯基直接冲突而看清后者实际是索龙索的同伙。
他回到家后便指出这场争斗的关键是敌方“要干掉老爸” , 接着就说出了 自己要借谈判之机杀掉索龙索和克隆斯基的周密计划。
他的计划被桑尼等人讥笑为不懂黑道的“大学生” 的幼稚空想, 但这几个黑道老手又无其他计策可施, 只能依麦克之计而行。
麦可在上了 索龙索的车后以及在饭桌上谈话时, 都是不温不火地表现出是一个刚刚“上道” 的、 容易对付的小角色的面孔, 从而解除了索龙索和克隆斯基的戒心, 最终果断地、 利落地射杀了 这两个仇敌。
他从西西里避难归来接受代行“教父” 职责后, 先是不讲情面地解除了本为老教父
“重臣” 但在客观上是在阻碍家族事业发展的汤姆的“咨询人” 职务, 将其逐出决策圈子, 同时又合理地分配汤姆以其适宜承担的家族律师职务, 而且不忘任命早知其为“异己” 分子的妹夫卡洛为“左右手” 。
对汤姆, 是知其“不叛” 而委以合适职务; 对卡洛,是知其“叛” 而假意委以重任以解其疑心。
麦可的第二个举动是去拉斯维加斯, 扬言可里昂家族要结束在纽约的事业(亦即退出纽约)
转来此处发展, 所以要强行兼并默格林的赌博和娱乐业。
而默格林是与杀害桑尼的主谋并在索龙索死后成为可里昂家族最大敌手的巴齐尼有勾结的。
这一举动实为“示敌以弱” , 诱使巴齐尼得意忘形、 主动摊牌, 并使见可里昂家族大势已去、 早有“另立门户” 之心、 已投靠了巴齐尼的塔西浮出了水面。
在父亲的葬礼上, 麦可表现出的是一副悲哀、 无可奈何之态, 顺从地接受了 塔西关于与巴齐尼会谈的建议, 使巴齐尼以为胜券在握而丧失了 警戒之心。
麦可在父亲葬礼之后似乎昏然不知大难来临, 竟然去教堂参加卡洛之子的坚信礼、 完成当这个小婴儿的教父的仪式, 更让敌手放心地等待他的束手就擒。
然而, 恰恰就是在麦可在教堂中向神甫信誓旦旦地宣称相信神等等之时, 他的手下正在先下手为强地除掉了德塔林、 默格林、 塔西、 直至巴齐尼等一个又一个敌手, 最后收拾了 既是妹夫又是敌方“卧底” 的卡洛。
扫除一切敌手之后, 他恢复了在父亲遇刺后因桑尼蛮干而失去的可里昂家族的“天下” 。
于是, 黑手党的党徒们纷纷前来恭敬地吻他的手、 尊称他为“可里昂先生” , 他名正言顺地、 正式地登上了 “教父” 的宝座。
美国黑手党的第三代教父大多出生在大城市, 从小就生活在极为优裕的家庭环境之中。因此, 除去继承了黑手党人传统的以家族利益为重的观念、 心狠手辣的性格之外, 在他们身上已看不到老黑手党人的影子。
在生活上, 他们对过去老黑手党人的简朴、 保守、 隐忍不以为然。
他们追求享乐和感官刺激, 穿最华丽最时髦的衣服, 住最富丽堂皇的别墅, 开最豪华的跑车, 常常带着自己的情妇, 轻裘肥马地招摇过市。
他们当然都受过高等教育,更有文化知识。
正因为此, 他们比老黑手党人更加愿意也更加容易地接受新思想、 新技术。
也正是因为有文化、 视野更为开阔, 尤其是生活奢侈、 贪欲更大, 他们不再将赚钱的目光只是放在老黑手党那些目光短浅、 赚钱较慢的行当上, 而是开始从事贩卖武器, 经营和垄断金融、 保险以及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和销售等能获取暴利的行业上。
他们更加无所顾忌、 为所欲为, 出手更狠, 更贯于制造惊天大案, 对社会危害更大。
影片中文森的形象便是美国黑手党第三代教父形象的一个缩影:
他的父亲桑尼是其祖父可里昂的嫡长子及左右手, 桑尼虽性格暴躁但对其弟、 妹麦可和康妮的确是手足亲情有加, 而且为家族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所有这些, 麦可及康妮都不会忘怀。
因此, 他作为“遗孤” 而受到叔(麦可)
、 姑(康妮)
的呵护而生活优裕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也是如此:
麦可曾要为他在“合法的世界” 安排工作, 实际是想让他脱离黑手党的圈子而平安地过日子。
但他非要在黑手党的圈子里混。
当他不请自到地参加麦可的教会授勋仪式庆祝酒会而出场时, 人们看到的文森的形象是:
一个华衣美食、 容光焕发的阔少, 一个目中无人、 玩世不恭的阔少, 一个我行我素、 无拘无束的阔少; 一个沾花惹草、 放荡不羁的恶少, 一个睚眦必报、 出手狠毒的恶少, 一个不甘人下、 野心极大的恶少。
他刚进入庆祝酒会, 就险些对据理阻拦的人大打出手, 接着便是勾引年轻的女郎, 而后就是当着麦可的面将他所仇视、 又是其“老板”的乔伊萨沙的耳朵咬得鲜血直流, 最后是充满自信地告诉麦克:
他的目标就是到麦克身边工作, 他有能力杀掉早晚将会对麦可形成威胁的乔伊萨沙, 在捍卫麦可及家族的利益和地位方面, 他能起到家族最优秀的律师所起不到的作用。
他终获麦克首肯, 实现了 第一个目标。
注意!
在他在麦可面前施暴、 “宣言” 的过程中, 他得到了 已在麦可圈子中有一定地位的姑姑康妮的庇护和纵容。
他的第一个“战绩” , 是在与女友厮混时敏感地察觉到刺客已到屋门外。
他竟以借口将女友支出门外去作挡箭牌而赢得隐蔽时间, 不但躲过了入室刺客的枪击, 还将持枪刺客制服, 接着又以女友的性命为赌注先将原持枪刺客击毙, 迫使持
刀直逼女友咽喉的另一刺客丢刀认输并道出了雇主的姓名——乔伊萨沙, 再将其击毙。
人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文森应对黑道行刺之老练, 更重要的是文森作为新一代黑手党人的自私、 残忍、 敏捷的性格和素质。
他的第二个“战绩” , 是在大西洋赌城当麦克宣告结束赌业而遭乔伊萨沙伏击时, 不仅保护麦克安全逃脱, 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 在征得康妮等人的同意下, 在麦克重病期间,
一人运筹帷幄, 成功地刺杀了乔伊萨沙。
事后尽管他受到了 麦克的严厉批评, 但麦克批评的本意是不希望他重蹈其父桑尼脾气过于火爆、 意气用事的覆辙。
所以, 与其说他受到了 麦克的批评, 不如说他已被麦克初步看重。
一向桀骜不逊的文森此次老老实时地接受麦克的教训, 原因在于此, 而且, 也表明他真正认识到他看问题的深度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