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纪录片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时间:2022-08-02 12: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纪录片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纪录片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 800 字

  纪录片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 800 字

 区别于过去看过的其他海洋作品,《走向海洋》没有带我们去观览海洋生态奇观,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阅读参考。

 《走向海洋》坚持以精确的文献、专家的发言作为叙事基础,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风帆在指南针引航下曾经独占鳌头的历史篇章,说到北宋海外贸易已经“被赋予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中国第一个航海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巨大的中国商船,往来于广阔的海洋之上,由此而来的巨额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南宋国库”;“在元朝,隋唐以来利用大运河运送漕粮的方式,改由海运完成”等等,真让人眼前不断发亮。而像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他们在潮汐理论方面一直比欧洲人先进”;像“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有幸目睹了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像“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发现‘仅广州一地,旅居于此的阿拉伯商人就超过了 12 万’”等等,以多视角调度观察和展示近代化进程的基本样貌时,就不能不让人心头发热了。

 《走向海洋》在画面风格上强调与历史相吻合的厚重品质,在远去历史情景的复原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努力使叙事接近典籍的记载又不刻板。譬如说“公元 1405 年,三宝太监郑和命令船队在距离卡里卡特 5 海哩的洋面上抛锚”

 时,动画用了一个空中俯瞰的角度,来表现“这个截止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最大舰队”的气势,“依靠旗语和钟鼓,抛锚的命令被迅速地传递到 317 条大船上。868 名文官,442名将校,35 名通事、180 名医生以及 1 万多士卒、水手、工匠……有条不紊地做着登陆前的准备”,文献数据在这里变得生动起来。而当说到当地国王“小心翼翼地询问使节来访的目的”时,动画则采用了只见身形而不见容貌的手法,把人物神态“活化”的很入情理。

 《走向海洋》用一组观战者拍摄的历史照片反映“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覆灭,令人触目惊心。作品通过类比手法,表现中日两国面对海权时代到来所不同的表现令人深思,日方是特别命令,将《海权论》包括魏源的《海国图志》“译本分发给陆、海军、政治领袖和学校”,“要求每位舰长都随身携带”;而在另一方的中国,却被束之高阁。在这样落后的海洋观念、腐败的政治体制下,即使“师得夷之长技”又能何如?因为此,苦心经营了 20 年的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失败,主创者特别引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给丁汝昌的劝降书,观众的感受已经不是苦涩所能包含得了的了。

 《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国海洋事业起步、发展与进步的种种轶闻秘事,展示了人民海军虽举步维艰却步步雄健的历史步伐,如海风浩荡展开壮丽画卷,使人不能不为领袖们

 的智慧胆识而击掌叫绝,不能不为先驱者的献身勇气而感怀动容。《走向海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各国争夺海上权益,强国维护海上霸权的现世状况,看得让人惊心动魄;用数据调查反映国人麻木的状况,让人扼腕沉痛;讲到邓小平有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钓鱼岛问题中,“主权属我”的前提被长期忽略甚至有意删去,更让人贲张而坐不住了。《走向海洋》重点分析了国家迅速发展对海洋资源越来越高的依存度及窘迫状态,把海上安全严峻的问题尖锐地挑了出来,带着人们登临“经略海洋”的战略高地,临海凭风、长线思考、催人觉醒,这实际才是主创者的真正用意!因为“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永远保持一帆风顺”,这种警策在当下娱乐成风的中国荧屏上实在难得!

 主创者以“一名驻守南沙的战士惊奇地发现”来结尾,让在全片中一直内敛的激情迸发出来,说“中国的疆域不是一只雄鸡,更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其实,这不是结尾!这是对我们走向海洋热情的激发!就作品本身而言,《走向海洋》还只是从历史角度、时代高度,以视听理论的形式,对我们意识缺失的一种唤醒,这还是第一步,还没有真正深入海洋,还没有从人本角度对海洋更加细微地关怀与体察,还存在着因为刻意讲求技术严谨而洒脱不足的缺憾。当然,能在影视大片刻意追求富丽堂

 皇的流风所及中求得鹤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有《走向海洋》的勇气已经值得称道了。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了《飘网渔船》《蓝色星球》《海豚湾》,和雅克.贝汉的《海洋》,它们是西方人关注海洋生存权益在纪录片上的反映。而我们有关海洋的作品却太少,曾经有过的也只能是沿着海岸线梭巡的小玩艺,眼界甚至没有越过自己的大陆架。说到底,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事,这是整体性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现在,有了《走向海洋》的开头,有了一个专门从事海洋拍摄的群体,有了一群热衷于海洋的纪录片人,用纪录片的国际语汇把中国海洋的美丽与深邃推介给全世界的观众,产生中国人自己的海洋大片还远吗?

 8 集纪录片《走向海洋》21 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让中国社会各界对海洋权益和海疆安全的关注更加升温。该片通过梳理中国五千年文化和历史,以反映中华民族海洋文明发展的历史渊源,旨在增强国人海权意识,呼吁建立海陆统筹、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海洋战略。

 《走向海洋》是中国首部以历史和发展眼光关注海洋文化的大型纪录片。该片由中国国家海洋局、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共同投资,国家海洋局、海军政治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由拍摄《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历时三年制作完成。

 片尾的鸣谢和摄制单位包括军地双方与海洋业务相关

 的部门机构: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局各分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军三大舰队,各海军院校等,中石油、中海油作为协助拍摄单位也参与其中。

 该片的脉络是中国自古就有海洋传统和文化,并非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农耕民族,从商周、秦汉海洋活动出现,海陆自然条件影响中华文化,到宋代海外活动成熟,元代海运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撑,直到近现代海军的出现,北洋水师成军,宣称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关注中国海洋文化”,重塑中国与海洋的历史,检视海洋背景下的国运兴衰,审视中国面临的海洋战略环境,探讨在国际体系中中国如何经略海洋。

 今年年中首发时,出品方表示摄制该片是为落实胡锦涛主席有关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指示精神。2016 年在会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胡锦涛提出,要锻造适应历史使命要求的强大海军;本月初在会见海军第 11 次党代会全体代表时胡锦涛强调,要加快推进海军转型建设。

 引人注目的是,《走向海洋》片头中最后呈现的画面即是航母为主体的海军编队和护航的舰载机,加上有海军政治部作为出品方之一,和海军各大单位参与摄制,其余剧集中相信有专章梳理阐述中国海军的发展道路。因此,有网民猜测该片亦有为建造航母和海军加快发展造势的目的。

 两集播出后,有观众在互联网上展开讨论。有观点认为《走向海洋》从一些历史细节引申出海洋文明传统的方法不

 够严谨,且条理性不如《大国崛起》,煽情味道太重;也有网民认为随着时间线的推移、史料的翔实,自由阐释的空间更小,要作出整体评价还有待继续观看;有不同意见认为,面向公众的纪录片不必过于强调学术性,通俗易懂更有助于理解。

 看了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我第一次对海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被它奇妙的力量所震撼。中国人名自古以来一直对海洋充满敬畏之心,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始终没有正视海洋的原因。而当我慢慢试着去发现,去正视,去直面,才发现海洋文明是一直渗透入华夏人民骨髓的。

 他培育了华夏人的农耕文明,作为它坚不可摧的屏障,始终拱卫黄土地的安宁,从而有了华夏子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黄色文明。然而以青藏高原为界,在他的另一方,蓝色文明正疯狂滋长。而通过贸易交流,殖民扩张,移民,商业文明在海洋的摇篮下得以快速生长。在西班牙人看来,幸福来自于大海,来自贸易和征服。在古希腊,特洛伊战争更加奠定了海神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一切全来自于海洋。

 再从观中国,海洋与华夏的渊源从来都是那样神秘莫测的,他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起与落,盛与衰。从 3000 年前就已到达墨西哥到始皇东巡到徐福东渡再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从鼎盛的明初郑和下西洋再到明后期闭关锁国,两次鸦

 片战争,似乎海洋与中华文明的联系从不曾间断,不论是以它独特的惩与罚的方式还是以它的威严与神秘莫测的力量,他陪中华文明一路走来,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荣辱兴衰。

 回到当今,我们看到那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越南不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这一切都是海洋又出给我们的难题?这个问题我想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应该深思。我们在陆地上能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的提出更是遭国人吐槽,到底怎样才能维护中国南海权益,做到“主权属我”呢?为了维护海外权益,扞卫海上通道,我国必须发展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建设,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

推荐访问:纪录片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纪录片 观后感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