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源性疾病89040(完整),供大家参考。
食源性疾病:
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 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它包括食物中毒、 经食物中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危害包括生物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
(一)
生物性危害
1.食源性细菌病原体最常见, 在夏秋季节多发, 引起中毒的食品常常是动物性食品。
沙门氏菌病
1)
病原与中毒食品:
包括仅感染人的伤寒、 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引起人食物中毒的鼠伤寒沙门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猪霍乱沙门氏菌等。
多发生在夏季, 传播可通过水和食物, 中毒食品主要是肉类食品, 常由于食物存放不当, 食用前未烧熟煮透所致。
2)
临床表现:
肠热型(伤寒、 副伤寒):开始出现发热不适、 全身疼痛, 此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 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 外周白细胞下降、 皮肤出现玫瑰疹。
严重肠局坏死和溃疡, 有出血、 穿孔等并发症。
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
潜伏期 12~24 小时, 突然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 发热, 重者有寒战,惊厥, 抽搐与昏迷, 病程 3~7 天, 预后良好。
其他类型:
类霍乱型, 类伤寒型, 类感冒型,败血症型。
其他还有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属食物中毒等等。
志贺菌感染(痢疾)
由于进食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引起, 常常由于不卫生的加工人员接触食品所致。
表现为恶心、 呕吐、 腹泻(有里急后重、粘液血便)、 发热、 发汗、 腹部疼痛和肌肉酸痛。
霍乱
由于进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而引起, 常见引起传播是由于海产品或海产品未煮熟、 生食蔬菜、 吃水果不去皮,以及制作食品过程或存放时被污染所致。
防治:
以预防为主, 做好管水、 管粪、 管食品、 灭苍蝇的综合防治措施。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原则
1)
防止病原菌污染及毒素产生
2)
防止病原体繁殖及毒素的形成
3)
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
2、 食源性病毒
甲型肝炎
病毒为单股 RNA 病毒, 可感染不同动物和人。
常年多发, 各种年龄均易感染, 水源、 食物均可造成暴发流行, 常见污染的食品为冷菜、 水果和果汁、 乳制品、蔬菜、 贝类和冷饮。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5-45 天, 平均 30 天。
可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二种。
预防:
主要切断传染途径, 控制传染源, 加强饮食、 饮水、 环境卫生管理。
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
3.食源性寄生虫
旋毛虫病、 绦虫病:
食用感染的动物性食品所引起
1)
囊虫病
猪囊虫在半透明的水泡状包囊中, 肉眼为白色, 比绿豆略大, 包囊一端为乳白色不透明的头节, 这种肉称“米猪肉”。
人吃了含囊尾蚴的肉后, 囊尾蚴在肠道发育成虫, 引起人的绦虫病; 成虫也可逆行入胃, 经消化孵出幼虫, 幼虫入肠壁通过血液达到全身, 使人患囊尾蚴病。
因囊尾蚴寄生部位不同可致脑尾蚴病、 眼囊尾蚴病、 肌肉囊尾蚴病,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2)
旋毛虫病, 主要寄生在隔肌、 舌肌、 心肌
人食用含旋毛虫包囊的肉后经一周在肠道发育为成虫, 并产生大量新幼虫钻入肠壁, 随血入全身各部位,损害人体健康, 人体得病与吃生食或半生食肉类有关。
预防:
加强肉品检疫; 加强市场管理防止贩卖病畜肉; 加强宣教,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烹调加热要彻底, 防止交叉污染。
4.天然毒素类
包括 1)
海洋毒素 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 鱼类毒素包括河豚毒素、西加毒素和鲭鱼毒素;
2)
真菌毒素和 3)
植物毒素 毒蕈中毒、 豆类食物中毒、 发芽马铃薯中毒。
毒蕈中毒常见原因及预防
蕈类又称蘑菇, 蘑菇的生长环境多种多样,草原、 树林中菌菇生长较为集中。
毒蘑菇又称毒蕈, 在我国, 毒蘑菇有 100 种左右, 但多数种类的毒性轻微或尚不能确定, 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 10 种。
分别是:
褐鳞环柄菇、 肉褐麟环柄菇、 白毒伞、 鳞柄白毒伞、 毒伞、 秋生盔孢伞、 鹿花菌、 包脚黑褶伞、 毒粉褶菌、 残托斑毒伞等。
临床表现根据毒素成分, 中毒症状划分胃肠炎型、 神经精神型、 溶血型、 脏器损害型。
预防措施应加强宣传、 避免误食。
菜豆类食物中毒
有毒成分可能是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 具有凝血作用。
中毒原因是未煮透, 含毒成分未彻底破坏。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 2-4 小时, 有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 头晕、 头育、 少数胸闷、 心慌、 出冷汗、四肢麻木、 畏寒等, 体温一般正常, 恢复快。
预防:
豆角易炖吃, 炒食不要贪图脆嫩。
发芽土豆中毒
有毒成分:
龙葵碱 C45H73NO15, 土豆发芽其幼芽和芽眼部分龙葵素含量增加。
临床表现为潜伏期多数 2-4 小时, 先有咽喉抓痒及烧灼感, 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剧烈吐、 泻致脱水、 电解质紊乱和血压下降, 可有头晕、 头痛、 轻度意识障碍、 呼吸困难,重者因心脏衰竭、 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预防:
低温下贮藏土豆, 防止发芽; 不吃发芽、 发绿色皮的土豆; 生芽少的挖去芽和芽眼, 宜炖、 煮、 红烧吃, 加食醋可破坏毒素。
(二)化学性危害
农药残留、 有毒金属和化合物(铅、 镉、 汞、 砷、 氟、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 二恶英)、 工厂化学药品(润滑剂、 清洁洗消剂、 油漆)、 兽药残留。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1)
中毒原因:
误食; 食品中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 食品加工中加入过多硝酸盐, 亚硝酸盐。
(2)
中毒机制:
氧化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为三价铁, 从而失去携带氧能力, 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3)
预防措施:
严格管理亚硝酸盐的保存与使用, 防止误食; 限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添加量; 加强蔬菜运输保存卫生管理; 加强水质监测。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化合物是一类高效、 广谱杀虫剂。
广泛用于农林业。
(1)
中毒的原因:
中毒原因主要是有机磷农药污染食物引起。
如用装过农药的空瓶装酱油、 酒、 食用油等; 食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有机磷农药污染; 刚施过有机磷农药的蔬菜水果, 没有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摘上市, 或把有机磷农药和粮食、 食品混放于同一仓库保管, 造成误食或污染食品, 投毒、 自杀。
(2)
中毒症状:
潜伏期多在 2 小时以内, 潜伏期越短, 病情越重。中毒轻者表现为头疼、 头晕、 恶心呕吐、 出汗、 视力模糊、 无力等。
还有肌束震颤、 瞳孔缩小、 胸闷或全身肌肉紧束感、 出汗、 流涎(口腔、 鼻孔可有大量的白色或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 腹痛、 腹泻。
严重有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发绀、 瞳孔缩小如针尖、 对光反向消失、呼吸极困难、 肺水肿、 大小便失禁、 惊厥、 患者进入昏迷状态。
最后可因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3)
预防
有机磷农药专人保管, 单独贮存; 器具专用; 喷洒农药须遵守安全间隔期; 喷过农药和播过毒种的农田, 要树立标志提示群众; 配药拌种要远离畜圈、饮水源和瓜果地, 以防治污染; 喷洒药作业必须注意个人防护, 喷药后用肥皂水洗手、 脸;蔬菜水果在食用前洗净。
学生食品安全卫生预防措施
学校的食品卫生整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下一部卫生部将与教育部门共同研究和解决学校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近年来, 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法》, 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先后制定并发布了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 《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学生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等规章制度, 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此外, 教育部、 卫生部还多次联合下文开展学校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希望通过检查工作以查促建, 以查促改, 加强防范, 消除可能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 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作为学生应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 做好个人防护, 以下几点提请大家注意:
1.购买食物时, 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 生产日期, 是否过保质期, 食品原料、 营养成分是否标明, 有无 QS 标识, 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 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 油脂酸败、 霉变、 生虫、 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 渍脂类食品有嚎味, 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 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 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 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 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 油煎食品
学校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已开展了 很多工作, 包括对硬件设施的投入, 管理制度的建立、 完善与落实, 对有关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宣传。
但是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其中包括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有计划地对饮食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的培训, 对学生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 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整顿等等。
希望以检查为契机, 促进学校的发展,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推荐访问:食源性疾病89040 疾病 完整 食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