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机关干部每天要给自己留些时间思考(完整),供大家参考。
机关干部每天要给自己留些时间思考
人类因思考而成熟,思考因时间而精深。思考需要方法,更需要时间。思考的链条一旦被切断,再续则要花费双倍的时间。
我看过一个资料,说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总经理威廉·杰佛斯搭乘该公司铁路专车公出。在某一站,车上司机到他的专用车厢来找他,有事询问。当时杰佛斯正忙于拟一份电报稿,所以随便答应,没有正面看那司机。司机傲然地说:“你这态度很不够意思,不要把自己弄得太忙。留些时间给自己思考说完就掉头走了。总经理觉得司机的话一针见血,所以听了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肃然起敬,就浓缩他话中的要义,制成精致的卡片,压在玻璃板下,作为座右铭:“人生何必太匆匆,留些时间思考。”我在这里不想评价那位司机的傲慢和睿智,也无意赞扬那位总经理的宽容和觉悟,倒是想抓住“留些时间思考”这句座右铭,与机关里渴望出类拔萃的同事谈点体会和感悟。
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思索、考虑之意。据资料记载,最早完成原子弹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已经很晚了,见他的一名学生依然伏在工作台上,于是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又问:“那你白天干什么呢?”答:“我也在工作。”又问:“那么你早上也工作?”答:“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事业高峰的征途中,都会给自己留下一些思考的时间。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伟大思想家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牛顿从苹果落地导出了万有引力,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
“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作长时间的思考罢了。”我想起了李瑞环同志曾经会见乌克兰总统时说的一段话,对我们也很有启迪。他说:“任何个人、任何政党、任何国家,要想赢得主动、有所作为,都必须放眼世界、放眼未来,都必须提倡思考、提倡探索,做到与时俱进。要具体地思考,要深入地思考、连贯系统地思考、思考现在、过去和未来,思考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思考实践、理论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今世界,许多政治家、学者都在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尽管背景、依据不同,出发点、目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正确,但这种思考和探索精神值得提倡。历史证明,人类社会一切伟大的成果都是经过反复思考、探索、实践而完成的。”
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机关里的许多同志,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去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特别是一些处在较敏感岗位上的同志,处关系、赶饭局、忙迎送,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也没有取得多少值得自豪的成就。
人们常常引用苹果落在牛顿脚前导致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例子来说明所谓偶然事件在发现中的巨大作用。但人们却忽略了,多年来牛顿一直在为重力问题苦苦思索、研究。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牛顿思考了该领域内的许多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说,关于重力问题的一些极为复杂深刻的问题他都反复思考推敲过。苹果落地这一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之所以为常人所不在意,而能激起牛顿对重力问题的理解,能激起他灵感的火花,并进一步做出异常深刻的解释,很显然,这是因为牛顿对重力问题已有了深刻的理解的结果.因此,成千上万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很少有人能像牛顿那样引发出深刻的定律。有许多发现和发明看起来是纯属偶然,其实,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这些发现和发明决不是靠着偶然得来的,不是什么天才灵机一动或凭运气得来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些在常人看来纯属偶然的巧合,不过是从事该项研究的人长期苦思冥想的结果。其实质是人们不断实验和长期思考之后所必然出现的一种形式。
培根说:勤于思考是一种美德。马克思说:“思维之花是最美丽的。”那么,这时间和精力又从那里来呢?我体会,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要紧的是把业余时间管理和使用好。
有人曾经作过统计,一个人如果活到72岁,他一生的时间大概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2年,文体活动8年,工作14年,闲暇时间22年。自从我国的工休制度改革后,闲暇时间占的比例可能还要高一些。从这个统计可以看出,闲暇占一生时间的比例是最大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而正是业余时间让爱因斯坦最终成为“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与一般的人形成了“差异”。当一名基层干部调入机关,我想他最初的感受就是比在基层时“自由”了,这个“自由”,主要是指由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相对多了些。怎样利用好这些业余时间,对每一个机关干部都是一个挑战和考验,时间久了,如果说相互之间有差别的话,主要是取决于对这块时间的运用。有位老机关在谈经验体会时说:“在机关,不怕开着门的忙汉,就怕关着门的坐汉。”仔细揣摩,这话是很深刻、很有道理的。遗憾的是还有
相当一部分机关干部没有做好关门后的文章,有的不是在琢磨怎样加厚理论功底,提高文字写作水平,怎样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协调办事能力,而是沉湎于吃喝玩乐,甚至心浮气躁,为进退去留的事东跑西找,这样是很难把工作干出色的。
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任何人想把事情做精、做细,都必须坚持心血、精力和智慧的持续投入。机关干部正课时间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需要处理,还要陪同领导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很难有整块时间坐下来静心思考,如果业余时间再不坚持思考,是很难取得超人的成绩的。所以,八小时以外和节假日、双休日里的时间,就显得极其珍贵,运用好了就会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推出更多的精品,在不声不响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赶超别人。
思考需要时间,但时间并非等于精力。我记得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的时候,我去请教一位机关里的老同志,问他为什么晚上加班思考问题时容易疲劳,他说我这是精力不够充沛的表现。接着他问了我两个问题,一个是每周有几个晚上在家陪妻子,另一个是每周平均有几次应酬,我回答每周有两三个晚上在家陪妻子,一两个晚上有应酬。他听了略有所思,说:“新入机关的干部大都30岁左右,是最需要家庭的时期,也是学习和工作最叫劲、最富有挑战的时期,两者是对矛盾,但两者又可以相互促进,要出类拔萃,就要节制有些欲望,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学习思考。他说:“论应酬,你现在还不具备资格。除了有工作组需要你陪同,领导安排的场所需要你去协调,再有应酬,都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如果不加强节制,眼前看可能不会有大的影响,长远看你就被周围的同志甩在后边。”末了,老同志还提醒我,到了机关要注意精简“感情”,感情可贵,但任其泛滥,就会把人闹得精疲力竭,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思考!
老同志的有些体会和观点,当时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虽感有点违背人之常情,但对一个有着强烈上进心的人来说,还是大有裨益的。十几年后的今天,让我再回味当初老同志的那些体会和观点,感到那不是简单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而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