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中国财政部(会计司)戴柏华、杜玉波等公开讲话汇编22篇(2022年),供大家参考。
中国财政部(会计司)余蔚平、赵鸣骥等公开讲话汇编27篇
领导讲话
目录
戴柏华:践行会计国际趋同携手共促经济发展3
戴柏华:凝心聚力乘势而上不断开创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7
戴柏华:认真学习贯彻《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15
戴柏华:适应新常态融合促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26
杜玉波:在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视频会上的讲话30
冯正霖:认真落实《内控规范》,促进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34
高一斌:抓住互联网发展趋势迎接大会计时代40
黄敏:在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视频会上的发言45
刘光忠: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49
刘昆:充分发挥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作用合力推进政府会计改革54
刘鲤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内控规范》贯彻实施62
刘正均:认真学习贯彻《内控规范》要求着力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66
楼继伟:服务市场服务经济全面开创行业发展新局面71
楼继伟: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建设81
尚晓汀:在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视频会上的讲话85
坚持开放合作共创美好未来90
舒惠好:在2016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7
舒惠好:在会计服务行业改革与管理培训班上的讲话109
杨敏:大力发展会计服务助推资本市场发展118
杨敏:服务社会各方建立中国特色的XBRL应用体系125
杨敏: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国会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135
杨敏:认真学习扎实推进全面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170
戴柏华:践行会计国际趋同携手共促经济发展
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戴柏华
尊敬的普拉达主席、汉斯主席,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在这个美丽的收获季节,来自全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受托人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会计专家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这对于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财政部、楼继伟部长和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则。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将会计准则建设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建成了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2010年,响应二十国集团关于建立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倡议,中国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等8项新制定或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保持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会计准则的实施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范围广泛,已由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
二是准备充分,财政部通过各级财政部门以及三所国家会计学院,配合会计准则实施进度强化宣传培训,并将会计准则学习纳入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体系,确保会计准则得到有效实施;
三是监管严格,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大中型企业,不论是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还是企业的个别报表,都严格执行中国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实施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体的认可,2012年实现了中国与欧盟的会计准则等效。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基金会和理事会以及全球会计界的不懈努力下,国际准则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特别是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中国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于国际准则一直持十分积极的态度,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基金会和理事会各项工作。中国通过在基金会受托人、理事会理事、咨询委员会、解释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论坛中的席位,积极参与国际准则制定,并切实履行向基金会的捐款义务。2011年以来,中国财政部承担了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秘书处工作,先后负责组织了9次会议,工作组在多个会计议题上的工作成果已提交理事会参考。中国财政部还专门成立了技术项目组,跟踪研究国际准则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多渠道参与国际准则技术讨论,积极向理事会反馈意见。此外,中国财政部积极通过技术合作探讨国际准则相关问题,如与亚大地区同行一起倡议成立了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为国际准则制定建言献策。
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会计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承诺并践行会计准则持续趋同路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是实质性的、并且也将是持续的。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际准则制定进展,启动金融工具、收入、租赁、保险等“四大”会计准则项目的全面修订,继续跟进研究概念框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多个项目,结合中国实际参与国际准则技术讨论,并适时启动中国相应准则的修订。同时,根据2014年修订后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例”,进一步调整中国现行具体准则,推进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
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基金会和理事会为国际准则制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会计国际趋同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希望,进一步改进国际准则制定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国际准则的权威性,以加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在基金会治理结构改革中给予新兴经济体更多的席位,更多地听取、吸纳新兴经济体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国际准则的全球适用性。
女士们、先生们:
构建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任重而道远。各国家和地区、国际准则制定机构应携手并进,为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而共同努力!
最后,预祝基金会受托人北京会议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利益相关者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戴柏华:凝心聚力乘势而上不断开创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戴柏华
今年是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十周年,财政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楼继伟部长专门发来书面讲话,充分肯定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辛勤耕耘,十年来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
2005年9月,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动。十年来,在中组部、人社部等部门的指导下,在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从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会计改革发展长远大计出发,培养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科学规划,优化选拔流程,创新培养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搭建沟通平台,坚持以用为本,服务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学员素质显著提升,取得丰硕成果。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累计招收33个班1327名学员,先后有15个班507名学员顺利毕业。据不完全统计,学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380余项,在国内外一流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0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15项。4名学员到国际会计职业组织任职,直接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研究制定工作。
(二)社会认可度日益提升,逐渐形成品牌。通过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学习提高,学员们在本单位的会计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信息化等建设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者作用,在各项重大财政会计改革制度贯彻落实过程中发挥了推动者作用,在会计理论研究创新过程中发挥了引领者作用,获得了单位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不少用人单位把拥有会计领军人才作为一项荣誉;
不少用人单位以制度化的措施进行激励,将考取会计领军的员工安排到关键岗位进行重点培养。可以说,培养工程为促进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与此同时,会计领军人才还积极投身义务支援西部地区会计建设,资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儿童,开展低碳环保志愿活动等社会公益活动,向社会展示了会计领军人才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领军梯队。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辐射带动下,全国已有30个省级会计管理机构参照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做法,启动了各具特色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一些地市也开展了本辖区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等中央部门,也分别开展了本系统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部分中央企业也分别实施了本集团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一个相互衔接、逐级递进、体系完整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成绩来之不易,可喜可贺!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党组,向关心支持培养工程的有关单位、为培养工程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教职员工以及积极支持培养工程的用人单位和全体参训学员表示衷心感谢!
二、适应新形势,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仍需加快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关键靠会计人才,尤其是高端会计人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快推进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一)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推进改革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从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从粗放增长型向集约发展型转型、从重规模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型、从低成本优势领先向综合实力提升转型,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会计工作也需要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信息的分析使用,深入挖掘数据内部蕴含的价值。在此背景下,需要我们培养更多适应管理会计发展需要的会计领军人才,促进优化资源配置,精细测算成本,研判市场趋势,规划投融资方式;
支持绩效考评,平衡财务非财务指标,运用价值链分析,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绩效;
助力经营决策,推动资源合理使用,提升价值创造力。
(二)持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近些年来,虽然我们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培养了一批包括会计领军人才在内的高端会计人才,但高端会计人才匮乏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观。在我国1900多万会计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仅有约14万人,占会计人员的0.72%,通晓中外会计规则和经济法规的高端会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培养数量更多、素质更好、能力更强的会计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以高端带动整体,不断向会计人才强国目标迈进。
(三)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需要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越来越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和政治风险的影响,迫切需要既熟悉国际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又谙熟企业实务,能够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的高端会计人才。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需要培养一批会计领军人才,深度参与境外上市筹资和跨国并购投资决策,助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在全球竞争舞台上谋求更加有利的地位;
深度参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制定,趋利避害,努力争取和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三、凝心聚力,进一步做好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会计人才是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楼部长在书面讲话中对进一步做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楼部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开创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统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质量是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没有质量保障,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就没有恒久的生命力。目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和合理的分工体系,但仍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要进一步在招生报名、考试机制、组织培养等环节加强统筹管理,突出总体规划,维护统一品牌。要进一步严格管理,统一考核体系和考核标准,强化末位淘汰制度,切实提高培养质量。要进一步完善能力框架,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严格课题质量管理,多出优秀成果。要进一步强化沟通交流机制,邀请国内外成功的知名企业家与会计领军学员面对面的碰撞交流,帮助学员感悟管理智慧,提升领导力。要进一步拓展会计领军学员的国际化视野,打造高效顺畅的海外培训机制,掌握先进管理经验,提高跨文化交流水平,增强学员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
(二)勇于担当,服务会计改革发展。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期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任务将更加繁重艰巨:我们要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健全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坚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积极参与和影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订;
总结提炼我国先进管理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推动企业内控规范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小企业内控规范和政府内控规范体系;
加快建立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和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制度,全面提升行业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等等。完成这些改革任务,需要广大会计人才,特别是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参与,勇挑重担,建言献策,在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严格要求,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所有市场参与主体都要讲道德、讲诚信。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事关国家财政财务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事关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作为高端会计人才,会计领军人才应当具有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在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会计领军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领军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要严以律己,严以修身,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
要心怀敬畏,守规矩,讲纪律,依法理财,依法管理;
要坚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情操,敢于担当,主动引领,塑造德才兼备的良好职业形象。
同志们:
历经十年发展,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着力深化改革,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推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戴柏华:认真学习贯彻《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戴柏华
2015年10月23日,楼继伟部长签署财政部令第78号,公布《基本准则》,明确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举办此次培训班,主要是为了对《基本准则》的学习贯彻进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好地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工作。下面,我结合本次培训内容,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制定发布《基本准则》的重要意义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政府会计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明确要求。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基本准则》的出台,对于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制定发布《基本准则》,是规范政府会计核算,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迫切需要。
会计工作是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领域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对准确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仅实行预算会计,不能科学、准确、完整地反映政府“家底”,政府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另外,由于现行政府会计领域涉及的制度、办法、规定种类繁多,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不能提供信息准确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基本准则》的出台,为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规范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
(二)制定发布《基本准则》,是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要求。
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安排,对于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预算公开、加强预算执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政府会计是预算制度的基础。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是夯实预算管理基础、确保预算管理相关制度落地生根的基础性保障。因此,深化预算管理各项改革,必须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编制和报告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为核心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发布《基本准则》,是准确反映政府运行成本,科学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基础。
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准确核算政府运行成本,是科学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基础工作。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为此,需要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成本、绩效等先进理念,能够合理归集、反映政府的运行费用和履职成本,科学评价政府、部门、单位等耗费公共资源情况。《基本准则》在核算目标、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和报表体系等诸方面体现了上述要求,为准确反映政府运行成本,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决策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准确把握《基本准则》的内涵
在这次《基本准则》制定过程中,财政部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力求在充分考虑我国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吸收国际上公共部门会计改革的最新成果、最新理念,为进一步深化政府会计改革引领方向。总体看来,这次公布的《基本准则》继承了多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的有益经验,反映了当前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发展方向,是政府会计领域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从《基本准则》内容看,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了统一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
在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是“顶层设计”,重点在于明确基本原则和方法,构建会计语言的框架体系。针对当前政府会计领域标准、规范不一,制度、办法繁多,部门、行业差异较大的问题,《基本准则》从政府会计主体、会计目标、核算体系、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不同角度,明确了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基本原则和方法,构建起了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概念体系,为建立国家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奠定了基础。从会计规则角度而言,《基本准则》为在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层面规范政府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供了基本原则,保证了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在一致性。从会计主体而言,《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称“政府会计主体”),有利于消除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单位执行不同会计规范所导致的信息差异,打破不同部门、行业的藩篱,各政府会计主体都以统一规范的会计语言体系处理会计事务、参与政府治理,提高了政府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在系统总结分析传统预算会计体系的利弊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会计的实际情况,《基本准则》明确提出建立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这是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重大创新。所谓“适度分离”,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双体系”,突破了长期以来政府会计的单一预算会计体系,首次提出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政府预算管理主要依赖预算会计,其中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财务管理主要依赖财务会计,其中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5个会计要素,这样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强化财务会计功能,更加完整地反映政府会计信息。第二,“双基础”,明确提出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一般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是兼顾了当前实际情况和长远改革方向的制度安排,使得政府会计核算既能反映预算收支等流量信息,又能反映资产、负债等存量信息。第三,“双报告”,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同时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并且明确了两种报告的内容和信息使用者范围。所谓“相互衔接”,是指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调,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通过这种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使公共资金管理中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相互联结、融合,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对于规范政府会计行为,夯实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部署,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明确了方向。纵观世界各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经验,无一不是在会计核算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更能够体现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本质以及权责义务,例如,预算支出有消耗性支出,也有资本性支出,消耗性支出反映政府当期的运行成本,而资本性支出形成公共资产,其价值是随着资产未来的使用而逐步消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就应当对资本性支出形成的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以合理确定各期的成本费用。《基本准则》在政府财务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首次提出了收入、费用两个会计要素,科学界定了各个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标准,构建了全面系统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对于规范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口径和信息质量等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最终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奠定可靠基础。当然,考虑到目前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在预算会计中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有利于准确核算预算收支信息,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四)充分体现了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
政府会计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准则》主要依据《会计法》、《预算法》制定,在诸多方面体现了新《预算法》及相关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最新要求。在准则实施范围上,与《预算法》的口径保持一致,主要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有利于政府预算、核算和决算的一致性;
在界定政府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时,体现了新《预算法》中“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的规定,保证了预算收支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在界定政府资产时,与财政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要求保持协调,强调了政府资产是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能带来服务潜能的资源,为把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等资产纳入政府资产负债表奠定了基础;
在界定政府负债时,充分体现了新《预算法》和最新的政府债务管理的要求,明确将应付政府债券和政府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纳入政府负债核算范围。《基本准则》从会计语言的角度为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预算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