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2022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六单元,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教案(3),供大家参考。
?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开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开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等自主学习,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在特定时空观根底上对材料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史学素养。
4.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 、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发奋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尊重科学的态度。
【教学流程】
一、课前任务布置
预习 ,按照新中国科技成的领域就整合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了解重大科技成就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根底知识
以集体问答的形式分四个方面归纳新中国科技的成就,分别叫学生答复各个领域科技成就的影响。
〔一〕国防-核技术
成就:
1964 年 6 月,发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 1964 年 10 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 1966 年 10 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 年 6 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意义: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2.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空间技术 成就:
1970 年 4 月,东方红-1 号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1975 年 11 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按方案返回地面; 2003 年 10 月,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 意义:
1.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航天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激发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完成国防科技和空间技术后,插入一个探究问题:探究一: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取得的突出成就,为何新中国科技能够在如此困难下取得重大突破? 1.国家的独立自主是科技开展的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是保证; 3.优秀科学家和广阔科技工作者的奉献是动力。
〔三〕生物技术 成就:
1970 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73 年,袁隆平培育“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 意义:
1.为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奉献。
2.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解决未来世界的饥饿问题。
〔四〕信息技术 成就:
1983 年,研制出每秒运算 1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银河-1〞; 1997 年,研制成功每秒计算 130 亿次的“银河-Ⅲ〞
意义:
标志着我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加速国家信息化开展。
检测 1: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这分别表达了两人哪方面的成就 ( B
)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第二环节:归纳,提升
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科技成就,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要求学生归纳出两个时期科技成就的特点。
在此根底上引入探究二: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开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 天领域每投入 1 1 元钱,将会产生 7 7 元至 2 12 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开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开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 据新华社电
同是航天器成功发射,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却有很大差异,结合背景分析这是为什么?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上述问题〕 1970 年东方红一号升空:
国际环境: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国际环境紧张,中美、中苏关系紧张国家平安受到威胁。
国内环境: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家重心在政治运动上。
2005 年神舟五号升空:
国际环境:和平与开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国内环境:〔政〕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科技为经济效劳;
〔外〕新时期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
第三环节:得认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定的社会环境内、合理的政策下,科学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生产力〞的作用。
课后训练:
1.邓小平曾说过:“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标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B )
A.科技开展能提高国家国际地位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C.科技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D.科技开展推动民族振兴 该小题考察内容为两弹一星的影响,本课将这一知识放在国防科技成就的影响上,不细心的同学可能注意不到,在这里设置一个小题,突出以下两弹一星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材内容大而空,没有深度,何让教学内容有深度,深入浅出,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为此,我设置了两个探究问题,期中第二个探究题采用了层层深入,步步提升的方法,将知识重新排列,在此根底上分期归纳特点。并进一步探究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科技工作为何会呈现出以上特点。即增加了教学深度,也通过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上完本课,从学生的反响来看,目标落实比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