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2023年女排人物事迹精神五篇

时间:2022-10-28 20: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女排人物事迹精神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女排人物事迹精神五篇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简称中国女排)隶属于中国排球协会,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女排人物事迹精神五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女排人物事迹精神篇1

赛场内,中国女排连战连捷、气势如虹,豪取八连胜。赛场外,女排姑娘“我去”“走你”等呐喊声也成了网络舆论场上的“萌点”。势不可挡地扣杀、奋不顾身地拦网,这令人再熟悉不过的一幕幕,仿佛又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是的,这就是让中国观众再一次湿了眼眶的“女排精神”。

什么是女排精神?一言以蔽之,是中国女排奋勇拼搏、顽强战斗的精神。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可爱的女排姑娘们曾经五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排精神,已经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扎根于国人的内心深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女排姑娘们越是大杀四方,中国男足和男篮越是“遭了殃”。网友们的吐槽是毫不留情的——“女排把观众打哭,男篮被对手打哭,男足一直在家哭”。这当然只是一句气话,但言下之意,大家都听得懂——中国男足和男篮的小伙子们,缺的就是女排精神。

但是,女排精神绝不仅仅是拼。

有那么几个细节,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在中国女排轻松赢下俄罗斯女排之后,对手主教练由衷地赞叹道:“对这场比赛我没有太多好说的,因为中国队打得太好了,进攻、防守、发球、接发球,没有任何错误”。这说明什么?女排姑娘们的成就,靠的不仅是拼搏精神,更是每一项技术环节的扎实和到位。

而在每一场比赛之后,郎平都会谦虚地总结球队的不足,表示要学习对手的优点。这绝不是故作姿态,保持学习的心态,正是郎平和这支球队能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帮助中国女排在赛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是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男足和男篮不是不想“拼”,而是“拼”不出来。每每在关键时刻,基本功的不扎实、准备工作的粗糙,总会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学习女排精神,光靠喊口号可不行。

时代在变,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当然也该与时俱进。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代体育领域,中国女排为何总能再现辉煌、带来惊喜?科学的训练比赛、专注的职业态度,都是应该被补充到女排精神里的内容。无论如何,真正热爱、关心中国女排的人们,更应该多去赛场为这些可爱的姑娘摇旗呐喊,带动球市的发展。

当然,时代在变,女排精神的底色不会变。对我们每一位普通人来说,学习女排精神,不该只是放在嘴边,而应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提升专业技能。唯有如此,女排精神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女排人物事迹精神篇2

女排主攻手朱婷助力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的金牌,全国为之振奋,河南百姓更为出了这样一位为国争光的老乡倍感自豪。一时间,鲜花、掌声和赞誉纷至沓来,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然而,省市县领导送去“无坚不摧”的牌匾和两万元奖金却没能赢得掌声,反而引发了网络上一片质疑。

朱婷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因为超生罚款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朱婷也曾经一度游走在辍学的边缘。从一名农村女孩成长为国家队的主攻手,期间的艰辛只有朱婷自己明白。作为女排队员,朱婷的收入长久以来并不高,由于身高长得过快,营养跟不上,女排主教练郎平甚至自掏腰包从美国购买蛋白质粉,为朱婷补充营养,还从美国买了裤子托人带给远在河南训练的朱婷。与这样的关怀相比,今天的牌匾和奖金是否太过功利?

朱婷今天的境遇和网球国手李娜夺得澳网冠军之后获颁80万奖金有极其相似之处。曾几何时,李娜为了个人职业生涯单飞,背负众多骂名,无人替其分担。而功成名就之际,赞扬声和笑脸纷至沓来,李娜直言“喜欢雪中送炭,不喜欢锦上添花”。道理何其相似,对于成功者我们习惯捧上天,而失败者往往乏人问津。获得了金牌,我们就让他站在世界之巅;一旦出了问题,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女排人物事迹精神篇3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取得佳绩的重要精神动力保障,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正能量,学习传承女排精神意义重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排精神始终需要继承发扬。然而,女排精神该怎么发展,怎么打造,怎么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去探索努力,而不能故步自封,甚至抛诸脑后。

首先,女排精神是为国争光。中国女排作为一个运动项目的国家队,它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数十年如一日,背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把为国争光视为己任。只要入选中国女排,为国家争光每一名运动员的重要使命。中国女排队员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这种责任,这是女排精神最重要的一个点。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为国争光的责任、志气,就没有中国女排精神。

其次,女排精神是永不放弃。中国女排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刻,更重要的是看似她们被打趴下了,伤痕累累,她们还能不能站起来,还能不能继续往上冲。几十年来,中国女排的队员们始终都会站起来。站起来并不是一个常态,有的时候站起来又倒下了,倒下了还能再站起来,这才是女排精神之灵魂。我可以失败,但我不能放弃,我可以达不到目标,但是我不能没有追求。

最后,中国女排精神就是团队协作。对于中国女排这个集体来讲,团结、奉献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生活当中的团结、训练当中的团结、参赛当中的团结、荣誉面前的团结、困难面前的团结等等。在球队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有人敢于站出来勇挑重担,敢于冲锋陷阵挑大梁。在痛苦中去求得团结,追求和谐,手挽手,一条心,一股劲,用团队的力量去战胜一切。

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数次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我们相信,“女排精神”必将继续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排的教练员、运动员夺取冠军、为国争光的前进脚步永不停歇。(海外网 徐利)

女排人物事迹精神篇4

1986年,郎平退役了。顶着冠军的光环,郎平原本可以在体制内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她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到北师大学习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

1994年,正在香港带队打球的郎平接到了排协的电话,恩师袁伟民请她回国执教。当时的中国女排深陷低谷,不仅在世界大赛上颗粒无收,甚至在亚洲争冠中输给了泰国,渐渐沦为一支二流球队。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郎平很犹豫,而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是国家体委球类司司长的一句:“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郎平就把中国女排从低谷中拖了上来,重回强队之列——1995年夺回亚洲锦标赛冠军,11月拿世界杯季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斩获银牌,郎平也获评“世界最佳教练员”。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铁榔头”心力交瘁,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1999年,郎平多番考虑后,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

十多年后,当女排再度出现危机,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2013年,在排协的邀请下,她再度拿起中国女排的教鞭。她带训练、看录像、作分析,不但周末无休是常事,甚至还曾晕倒在训练场上。

仅花了两年时间,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时隔11年重返世界之巅,一年后的里约奥运会又摘下金牌,如今又再度卫冕世界杯冠,成就中国女排“十冠王”伟业。

38年里,中国女排的高峰与低谷,郎平都曾亲历过,可以说“女排精神”正是由她而兴起,也由她来传承,“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女排人物事迹精神篇5

中国女排精神的光芒,离不开科学备战。中国女排能够重新站在世界巅峰,不但需要队员们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还需要教练员们对世界女排大势有充分的了解。随着古巴、俄罗斯等传统女排强队的没落,一大批女排新生力量夺人眼球,站上世界舞台的她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力量让人们眼前一亮。女排领域需要这些新新力量,但这对志在夺冠的中国女排来说,却意味着更多艰难与挑战。在这方面,中国女排教练员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国女排在赛场上恣意释放热情,展现能力,最终战胜这些球队,得益于自我发挥,更离不开教练员背后默默地付出,他们通过视频剪辑、彻夜分析,为中国女排安排了针对性的打法,为中国女排夺冠铺平了道路。这种着眼全局、重视对手、科学备战的部署,让女排精神闪烁出智慧光芒。

中国女排精神的光芒,离不开团队精神。伴随女排的高奏凯歌,越来越多的体育迷知晓了女排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主教练郎平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只身一人回国执教,一句“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让郎平展现出她纯粹的一面,也是她对中国女排团队精神的最好理解。面临当时女排队伍人才青黄不接、球员基本功不扎实的窘境,女排团队积极挖掘人才力量,树立“大国家队”的理念,动态的运动员管理机制更是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有了比赛机会。在比赛中,我们看到女排姑娘每一次得分、每一次协作回球后都会轻轻拥抱、绽放笑容、互相鼓励,这就是女排队员对团队精神的最好理解。把女排教练组、队员当做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而战,为了梦想而战,这种对团队精神的深刻理解,让女排精神有了温暖的人性光芒。

推荐访问:女排 事迹 精神 女排人物事迹精神五篇 女排人物事迹精神五篇 女排人物事迹精神五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