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202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2 11: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模板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模板10篇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有哪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克服了种种人生磨难,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大学生以教育和启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一

刘腾远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刘腾远同学自幼双耳失聪,但他从未自暴自弃,依靠人工耳蜗一路“闯关”。201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期间,刘腾远在各门课程、各种竞赛和创新活动中屡创佳绩,逐渐成为了身边同学的榜样。他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感动同济”十大人物、研究生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M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银奖等荣誉和奖项。

平和地接纳,不屈地奋斗,坚定地前行。在今年上半年,他积极投身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勇做先锋、争当表率,做校园的“健康守护人”,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他始终相信,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时光不负有心人。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二

张慧 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张慧同学是沪北校区的社区辅导员,作为一名社区辅导员,她倾情投入了3年青春时光,急同学所急,解同学所忧。当身边同学面临科研和学业压力时,在学校帮助下,她率先开辟“心灵解压室”,精心布置,让同学们有一个温馨又放松的空间。她成立了楼宇读书角,通过“荐读一本好书”的方式,开启图书漂流活动。为了激励大家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张慧会定期举办跑步打卡和乒乓球比赛等活动,让同学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在大家心中,她就像善解人意还有点“啰嗦”的邻家大姐姐。每逢佳节,她总会组织留校的同学一起包饺子、猜灯谜、做汤圆……除此之外,她经常化身科普达人,宣传各类疫情防控知识,让大家防患于未然。

打铁还需自身硬,张慧潜心科学研究,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她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获得学校和学院多项荣誉和奖项。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三

马汀 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本科生

2020年初,马汀同学主动报名加入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40天不间断参与志愿服务,协助居委会完成信息登记录入、测量体温等任务,每一项工作对于马汀来说,都不是简单的记录。他利用表层信息整理出更详细的信息,比如通过身份证号核实户籍地址、理清同行人员信息及其关系、通过航班号和列车车次找到行程路线,推测途经重点地区的可能,这些信息化工作的梳理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更多人解决担忧。他坚持给每家每户一对一宣传疫情防控要求,为每一个家庭带来安心。

温度,是马汀对于基层服务最深的感触。大学期间,他先后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如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志愿者、“奉献·奉贤”暑期实践实习活动和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等。如今,马汀已经成为上海市奉贤区一名选调生。未来,他将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服务于基层、服务于人民。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四

余汉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

虽然过去了大半年,但在武汉抗疫的那段时光依然让余汉明记忆犹新。

余汉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选择留在武汉。全市小区开始封控后,他看到身边不少年迈的空巢老人无法及时得到照顾,便想着为他们做些事情。

2月23日,武汉市启动实施“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全市范围专项招募志愿者。余汉明和父母商量想要报名参加。刚开始时,父母有很大顾虑。后来,他反复向父母保证,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父母最终同意了。

2月27日,余汉明正式上岗,成为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志愿者的工作内容说起来简单,干起来复杂。”余汉明说,每天晚上9点前,他要整理好小区里居民们第二天要购买的物资清单,确定第二天的采购路线。第二天早上8点半开始在小区门口值守,10点开始采购。

居民对物资要求纷乱不一,品牌、口味、数量都有不同需求。余汉明一一整理,走访多家超市,尽自己所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起初,从8点到17点就能完成所有工作。随着社区隔离时间增加、居民需求增多,余汉明几乎每天要从早8点工作到23点。

“防疫志愿活动对我来说,是人生中独一无二的经历。”他表示,最大收获是看到广大党员冲锋在一线,“党员”这个群体成为自己最大的向往。3月5日,余汉明在志愿期间递交入党申请书。经上级党组织批准,4月1日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个疫情期间“火线入党”的大学生。

4月8日武汉解封后,余汉明加入学校“青春抗疫,与国同航”疫情防控先进事迹学生宣讲团,用朋辈激励的方式共同上好疫情防控这场爱国主义大课。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五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张灏琨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张灏琨同学是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学生。2022年4月下旬,运城市万荣县南解村附近一个小女孩玩耍时不慎掉入一浅口深井中,由于井口过于狭窄救援困难,张灏琨听闻消息主动要求倒吊下井,顺利救出小女孩后默默离去。此事经“山西消防”抖音账号发布,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对此事纷纷点赞报道,夸赞“这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模样。”

此次评选活动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主题,旨在树立当代大学生中热爱祖国、品行优良、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榜样,用身边的榜样力量引领广大同学不断坚定理想、传承红色基因,鼓励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六

宋琦—东北大学

战胜血癌的青春“斗士”

宋琦永远忘不了18岁那场特殊的“成人礼”。

2014年11月,宋琦的18岁生日刚刚过去一个月,一纸诊断书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正值高三的他被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癌。宋琦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战役”——化疗、放疗、移植、排异、感染……面对病魔,难忍的疼痛他要忍,难熬的日子他要熬。“这仗,我打赢了!”2017年2月,当宋琦欢笑伴着泪水地说出这句话时,他终于重返校园,成为一名不屈的“斗士”。2017年,宋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凡不能毁灭我的,必将使我强大。”宋琦凭借心中的“斗士”精神,战胜了病魔,并成为一名大学生,他想要帮助更多人。

“经历过艰难困苦,才更能体会被爱的感动与力量。”宋琦被爱呵护,也为爱坚守。时至今日,宋琦也从未断过与“小白”病友们之间的联络。在病友的微信群里,他一直是主治大夫的“小助理”,主动分享自己的移植经历,用自己的抗“白”故事鼓励病友勇敢面对一切。

5年来,宋琦成为数十名“小白”病友的“私人专家”和“心理医生”,他积极热情地回应每一次咨询与求助。微信、电话、语音聊天……宋琦用温暖、鼓舞着更多的病友,成为他们配合治疗的动力和源泉。

在宋琦的手机上,依旧保存着这样几条微信:“你是急淋B患者的偶像,你的经历给了我继续面对挑战的勇气,祝福你!”“为你骄傲,抗‘白’队伍中的佼佼者,你是我的福星!”

宋琦还将自己曾经获得的关怀与关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加倍回报给社会,已累计志愿时长240个小时。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无奋斗不青春,我要用奋斗回报社会、奉献祖国。”面向未来,宋琦充满信心。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七

阿恩克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走出大山是为更好地回来

阿恩克其上大学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大山,上大学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反哺家乡。他出生在偏远山村贫困家庭,身为家中长子,背后有5个年幼的弟弟,从小就暗下决心:必须走出大山。

谁知拿到中学录取通知书时,伴随而来的是母亲去世的消息。带着母亲的遗愿和父亲的期望,他成功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乡里第一个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离开家乡求学后,阿恩克其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为了帮助更多孩子追逐梦想,2018年夏天,他创建“一心彝意”支教团队。经过无数个日夜地反复策划和培训,团队成员们自掏腰包买下往返车票,一同前往大凉山。自此,凉山里多了14位老师。两年来,团队完成先后三次总共100余天的支教。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阿恩克其的家乡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当时全国仅有的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由于对外信息闭塞,家乡的优质农产品滞销严重。

2019年,阿恩克其发起农产品“代言人”计划,帮助农户把当地的苦荞、青花椒,推销给高校食堂和企事业单位达成订购协议,成交额达数十万元。他还带领团队在校园中组织“来自大凉山的礼物”暖心义卖活动,获得全校师生大力支持,为学生筹款两万余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家乡农产品滞销严重,他带领团队开启线上直播带货。团队为当地农户提供直播培训线上课程,让农民成为自己农产品的代言人。

一路走来,从一名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他说:“未来我会带领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激励更多青年扛起时代重任,用实际行动与伟大祖国同向同行,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八

蔡张飞—安徽师范大学

从共和国战士到退役大学生

在很多人眼里,蔡张飞的命运非常坎坷和不幸。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自幼寄养在姑姑家中。因家庭困难,他初中毕业后一度辍学打工,但依然不忘追求梦想,并最终考入安徽师范大学。

2017年8月,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他积极响应强军号召,参军入伍,携笔从戎,服役于福建总队。到部队以后,他刻苦训练、积极工作。无论是通下水道,还是清理厕所,都是冲在第一个。

“我当时不怕脏不怕累,以高标准高质量严格要求自己,每次训练都做到竭尽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新训摸底考核,蔡张飞各项技能考核排名全连第一。

在部队期间,他通过层层选拔参加支队第二季度“魔鬼周”集训,残酷的训练中,都是技能与耐力的比拼。

“无论是射击,还是器械,或者是负重奔袭,我都是咬着牙与别人比。”蔡张飞说,即便在考核中,不小心从单杠上摔下来,导致双腿脚踝韧带断裂,但他还是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参加完第二天的5公里考核。

2019年9月,蔡张飞退役复学归来。为更好地帮助退役大学生尽快适应退役后的职业和发展规划,他组织大学生退役士兵共同参与创业项目并获大奖。他还参加第六届全国野战运动冠军总决赛,一举获得激光五人团体对抗赛、影像射击手枪综合射击两项目季军。

“军人退伍不褪色,我要把军队里的优良作风带到日常学习中。”在学习方面,他刻苦钻研,虚心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全国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考取安徽省一级社会指导员证书、全国少儿体智能培训师证书(高级)。

蔡张飞说,从山村到城市,从辍学少年到青年大学生,到共和国战士,再到退役大学生,自己的身份在变、经历在变,但艰苦奋斗,积极实践,负重前行的决心没有变。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九

蓝际荣—中南民族大学

用科技创新点亮绿水青山

有谁能想到,一名跨专业学习的高校研究生参与的科技研究能够助力解决行业瓶颈问题,但蓝际荣做到了。

蓝际荣是中南民族大学环境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他2015年读本科时,暑期实践三下乡调研发现了在矿山有大量的电解锰渣固体废物,他知道,这种固体废物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我当时就想能不能发挥自身特长解决难点问题。”

正好当时导师科研团队获得了科技部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而蓝际荣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该项目。

在研究的过程中可谓是困难重重,技术操作上,由于蓝际荣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一致,导致很多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都需要学习。

在工作时,他基本是实验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这种生活一直坚持了两年多。

其次是身心上的疲惫,蓝际荣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科研是枯燥的,特别是实验屡次失败的时候,有时候会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但他觉得每一步都是值得的,科研就是试错然后成功。

经过和团队一起克服种种困难,不懈研究,蓝际荣率先提出了利用新型微生物清洗的方法以达到电解锰废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的技术路径,突破了电解锰渣中盐分生物浸出的技术瓶颈。该成果对于有效解决当前制约我国电解锰行业发展的关键环境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目前,该项技术正与广西中信大锰矿业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转化,该企业有意愿以100万元的金额共同开发工业中试实验。

蓝际荣现在已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成为浙江青街畲族乡朱山村的第一个畲族博士,他未来希望继续在科研上有更大的收获,“能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事业贡献个人科研力量。”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篇十

有一个工大小伙儿,他自立自强、踔厉奋发,用意志战胜苦难,慎思笃行、一往无前,用坚毅解决难题,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安徽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称号,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29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核心论文3篇,申请专利软著10余项。他就是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奖学金获得者(全国仅10人),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2019-2班张启民。

夯实基础,科技创新启于思

初入大学,张启民同大多数新生一样,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周一至周五忙着演讲、辩论,社团值班和工作,周末还有校外志愿、家教。过于“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耗费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在大一学期工程图学的期中考试中仅仅考了70分,名列专业倒数第四。一向要强的他,立刻清醒过来,迅速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将重心逐步调整到专业学习上。

张启民坦言,刚上大学时,由于脱离了中学高压的管理模式,对自己的时间管理非常盲目,如何平衡好课外活动与学习成为了入学后面对的第一个难题。经过慎重考虑,他选择用高效的计划来规划时间——白天没课的时候集中安排课外活动,晚上专心学习研究,周末再处理各种繁杂事务。经过持续的调整与坚持,终于在大一学年结束时将成绩赶了上来,进步幅度位列专业第一。

张启民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不经实践验证始终只是一个个公式、数据。早在学习工图时,就用课上所学的建模软件设计了第一个模型——风扇底座,并借助科创竞赛的契机,用3D打印机将设计的“机械”制作了出来。经过这一次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实操锻炼,之后在专业课上遇到的尺寸公差、孔轴配合、表面粗糙度等难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他坦言,也是这次经历让自己与科技竞赛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通过项目研究来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

身体力行,活力创业奋不辍

古人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美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给了张启民实践理论的平台与跳板,而他也选择用实际行动将创新创业做到实处。他参加了校航模队,加入了无人机创客实验室,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了串联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并代表学校参加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斩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国家级奖项。一次次项目合作、一次次备赛研究中,带领团队不断改进无人机的结构设计方案,从最开始的串列翼到改进后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机翼翼盒结构更新了几十版之多……探索技术实现路径的同时,他也不断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借参赛机会与业界大佬交流取经完善设计方案。短短三个月,他的足迹遍布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的多个重点实验室,并就无人机机载视觉定位算法研发与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嵌入式研发团队达成合作,科创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经费支持。

无人机做出来了,可以应用到哪些场景呢?在参加土木学院主办的水利创新大赛时,张启民与刘广教授取得了联系,并就矢量推进无人机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展开了学科交叉研究。作为地地道道的“老合肥人”,巢湖水域蓝藻泛滥问题始终牵动着他的心,他誓要将自己的科研论文写在家乡的土地上,用无人机助力巢湖生态环境的修复。经过激烈竞争,翼环无人机从一众社会企业中杀出重围,入围合肥市创业项目库,并从风投公司安徽昱大蔚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拿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目前,团队自研的矢量推进无人机已经在省内的多片水域得到试用,所搭载的机载蓝藻视觉定位算法也得到了多位业内专家的认可。该科创项目还代表合肥工业大学在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斩获全国特等奖,这也是该比赛设立以来唯一一项获特等奖的无人机环保治理项目!

百炼成钢,笑对前路砺锋芒

在外人面前的张启民总是微笑着,仿佛什么都难不倒他。然而,命运也曾给过他沉痛一击。2021年8月16日,张启民原本计划和队友携带无人机去巢湖西侧蓝藻集中爆发的水域,收集用作识别算法训练集的图像数据,但是突发的胸闷、刺痛让他临时住进了医院。由于先天肺部发育不良、肺叶未完全打开,加之长期的熬夜研究,他不得不接受了肺大疱切除手术。这时,他的队友、老师才知道这已经是他自2019年以来第二次接受手术治疗了,最危险的时候他在手术台上陷入休克,被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也是这时,大家才了解到这位阳光大男孩背后的故事……

2018年10月,正在高考冲刺的张启民得知母亲被查出胃癌,要手术切除70%的胃窦部。那时,家里还要靠着妈妈在学校门口摆摊卖鸡蛋饼来供他上学,周末也要和母亲去小区旁边的废品站卖纸壳来补贴家用。大一的时候,他不希望遭到同学“歧视”,特意隐瞒了家庭情况,并通过勤工俭学补贴家用。“虽然妈妈和我都生了大病,但我认为上天还是眷顾我的,我们这个小家过的虽然清苦但是很幸福。”“我所经受的苦难,都是加深我对世界认知的养料。”张启民很乐观,不断与病魔抗争,用航天人的精神激励自己,靠着航空报国的信念走出低谷,迈向新的征程。

踔厉奋发,修身立德树新风

点点微光,汇入前路。张启民的家在工大附近,小学时期就曾受到过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份善意,选择用行动来传承爱的奉献。刚进入大学,就加入了学院的紫笛志愿服务社,这也是学校成立最早的志愿服务社,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参与社区实践帮扶。大二学年,张启民担任了紫笛社社长,通过四点半课堂、守护雏鹰计划等志愿服务,把善小微光传递到滨湖和园等九个社区、十余个志愿服务基地。一年的时间里,组织千余名志愿者累积输出志愿时长8731小时,用实际行动为紫笛社赢得了认可与荣誉。截至目前,他个人已参与40余次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时长126小时,连续两年被校团委授予“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志愿服务之星”荣誉称号。

作为高年级学长,他一直尽力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三年来,组织创新创业主题报告十余次,累计帮助千余名工大、建大学子。2021年,作为朋辈导师指导低年级同学申报大创项目5项,作为“学长导师”指导学弟在交通运输领域最高等级赛事——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斩获国家级一等奖。2022年,以“企业指导老师”的名义参与指导两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分别斩获省级金奖、银奖。他正用自己的智慧与热情,帮助更多的工大学子实现科技创新的梦想。

笃行不怠,风正帆悬梦可期

作为大学生党员,张启民一直希望能多为师生,多为群众做点实事。2022年7月确定保研拟录取后,他前往安徽省科技厅外专处开展公益服务,在基层事务中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这期间,他利用专业所学协助分析安徽省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情况,绘制了可视化图标6组,整理撰写总结材料16000余字,获评“省扬帆计划优秀个人”称号。

抗击新冠疫情中,他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动力,与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疫情爆发智能预测机制,提出风险评估方法。今年8月,该研究成果在中科院1区、行业顶刊成功发表。

“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张启民笑着说,“希望自己能够继续静下心、弯下身、沉住气,笃行实干,勇毅前行,在专业学习与实践创新中书写属于工大学子的青春华章。

推荐访问:之星 自强 事迹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模板10篇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材料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