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谈话记录 >

对两会教育改革感受

时间:2022-06-25 16: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两会教育改革感受(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对两会教育改革感受(全文)

对2022两会教育改革的感受5篇

第1篇: 对2022两会教育改革的感受

因为你坚信:
“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业的征途也充满崎岖艰险,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 所以,经历了两次大考的失败,你没有垮下,磨练得更加坚强又回到了 “ 第一 ” 。相信在冲刺阶段的一年中,困难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你会靠实力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2018两会关于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

  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的,便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问题,这个与我们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

建立配套制度,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法律体系的完善,依法治国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而进行改革,不可以光靠说,要靠实际具体的措施,而教育的改革是民生重点,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更何况是高等教育改革,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甚至整个中华民族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以及发展素质。这代表着中国未来综合国力。要具体实施,便需要有正确而有效地指导,而建立配套制度便是改革的第一步,要有指导方针,才可以深化改革,才可以实施有效地措施,以及具体的做法,通过制度去对行为进行指导,以及对整个体制进行变革,着变是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步。要对政策以及体系都加以变革,适应时代的要求,具体到每个地方教育部,每个教育机构,每间学校。根据我国国情以及莘莘学子的切身利益以及发展需求,适时制定正确的改革方针,对高等教育进行指导,从而满足接受高等教育学子的受高素质教育的需求。

思考;
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并面对真实的自己;
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
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此外,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我们

不是因为你相信 “ 学习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 ,所以你总能坚持着努力学习?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你已成为全校闻名的好学生。新的学习生活已经在你面前展开,愿你驾驶着装满知识的巨轮,树起理想的风帆,擎着奋斗的指南针,抵达成功的彼岸。钟秉林政协委员还提到坚持自主办学、学术自由、以师生为本应该是现在大学的基本标志,其中主要涉及三个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和大学内部的关系。其中与我们大学生关系最大的便是大学内部的关系:就是如何优化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能够创建现代大学制度,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要克服当前存在的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干涉过多的现象,在学校学术事务的决策方面,在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能够更多的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的确当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行时往往是行政权力占了优势,经常会有行政权力干涉学术的现象,也是我们当今高等教育需要深刻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学术成为一片净土,成为学子们自由翱翔的天空,这是教育领导者以及改革者需要深思的,当今大学生的需求不再只是职业以及学业的要求更多的是对自身素质提升的要求,教育改革者应抓住重点,从需求入手,切实为高等教育办实事,让高等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把改革变成教育的福祉。

你文文静静,秀气美丽,课堂上总是眨巴着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听讲,作业完成得认真又整洁,每次值日你都能有始有终,认真完成,老师真喜欢你。如果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那你的思维会更加敏捷,口头表达能力会更加出色。勇敢些,相信你能行。

你文文静静,秀气美丽,课堂上总是眨巴着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听讲,作业完成得认真又整洁,每次值日你都能有始有终,认真完成,老师真喜欢你。如果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那你的思维会更加敏捷,口头表达能力会更加出色。勇敢些,相信你能行。因为你坚信:
“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业的征途也充满崎岖艰险,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 所以,经历了两次大考的失败,你没有垮下,磨练得更加坚强又回到了 “ 第一 ” 。相信在冲刺阶段的一年中,困难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你会靠实力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第2篇: 对2022两会教育改革的感受

2018年两会对教育改革议题提案解读

  《年两会对教育改革议题提案解读》是一篇好的范文,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年两会对教育改革议题提案解读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是最大的议题。
  根据人民网的年两会热点调查:截至月日上午,共有万多人参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依然入围十大热点话题之列。
  而在新浪微博上,教育话题阅读量高达亿,讨论数达万。
  日前,国务院刚刚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
  这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动真碰硬的深水区。
  年全国两会,教育公平或是基础命题。
  下面这组数字,颇有些春江水暖的意味:截至年底,全国已有个县通过教育督导评估认定,占全国总数的%。
  继、的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省(市)外,年又有广东、福建省所有县级单位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湖北、安徽、山东、吉林四省通过认定的县比例均超过%。
  这就意味着,我国已有超%的县实现了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
  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刚刚发布之际,这样的数字,有着方向性意义。
  教育脱贫,则代际固化消殒;教育均衡,则平等发展落地。
  超重班的问题,空心校的忧虑,城乡教师的待遇鸿沟……一切的难题与困局,惟有均衡能解公平之渴。
  年全国两会,提质增效或是热点议题。
  去年月,《教育部年工作要点》提出,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此后,多份双一流大学名单在网上流传,范文写作但均被官方否认。
  目前,全国已有余个省份陆续公布了本省升级高等教育的施工蓝图,豪掷多亿,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内高水平大学、国内百强高校的相关量化指标。
  最近,《教育部年工作要点》印发,将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列为一大重点,并明确提出实施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等一系列重要举措。
  教育简政放权改革紧锣密鼓,以放管服的思路推进体制机制变革,高等教育也好、职业发展也罢,中国人才培养体系必将迈入提质增效的实干期。
  年全国两会,校园安全或是爆款话题。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亲自为教育加上安全二字。
  此后的月,总理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校园安全,话分两头:一是硬件的安全,比如校园设施污染问题。
  年,在经历毒操场事件后,工作总结多地操场建设标准有望出台。
  二是权益安全,比如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现象。
  最高检通报,年月至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人。
  年全国两会上,如何从顶层设计来治理校园欺凌必将会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此外,与学生相关的校园贷等乱象,亦有望得到权威回应。
  年全国两会,供给侧改革或是焦点课题。
  百度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近年来,我国治理教育问题,总是做学校和家长的工作,给学校办学下达禁令,用规定限制家长(学生)的需求,却不从根本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评价制度上进行改革,结果是下游堵塞、上游乱舞,问题越治理越复杂。
  年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大概就是三个问题:一是从资源配置上下功夫,放权放手。
  二是从信息技术上寻突破,互利互赢。
  三是在多样发展上做尝试,聚力整合。
  正如业界所言,百度范文排行具体来说,这些改革迟早要落实在学区制下的区域教育供给替代和优化单一学校教育供给,年、年一贯制和普及高中教育替代和优化对学生分段加工层层选拔,考试科目自主选择替代和优化文理分科统一科目的考试,面向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拓展资源的社会实践替代和优化统一开设的课程和程式化的社会实践,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治理替代和优化职责不清的教育管理等层面。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
  教育承载着经济社会的复兴,亦承载着家国梦的图腾。
  在这春光旖旎的三月,在年中国两会时间,我们关切中国教育如何划重点,既是关切民生之盼,更是关注强国之暖。
  月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作为历年两会关注的重点领域,将有哪些教育类议题进入政协委员的提案清单?截至月日记者发稿时,各大民主党派的提案清单大部分已公开。
  记者据此初步梳理发现,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主要关注的议题包括三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改革,主要聚焦高校质量的第三方评估和科研体制的评估;二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希望通过立法和常规机制的设立,防治校园欺凌现象;三是边远地区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扶贫,呼吁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最早亮相的这一部分提案,贯穿两条主线,一是探索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大略,涉及效率问题;一是探索弥合存在于不同领域的教育差距,涉及公平问题。
  而无论是效率还是公平,热门思想汇报都指向教育供给质量的提升——以资源投入、制度创新等方式给中国人更好的教育。
  这可谓是站在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节点的教育特色。
  呼吁改革高等教育评价机制年将是高等教育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的重要年份。
  双一流计划被视为继、工程后为经济转型人才输出和科研支撑的重磅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蓝表示,人们对双一流的期许在于,好大学、好学科这一身份实行动态评估,而非先前、工程那般身份固化。
  完成这一期许的关键问题是,针对高校的评估能否独立、客观。
  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估以教育主管部门或其所属机构为主。
  在拟提交全国政协的提案中,民进中央认为,当前教育评估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育评估主体是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其所属机构,管、评未分开;二是新型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在财政保障、人事安排、百度重要决策等核心方面仍依附于行政管理部门,独立性不强。
  在此之外,民进中央还指出,目前教育评估机构专业性不强,技术手段落后,评估规则制定不规范。
  囿于原来评估模式和传统技术手段,目前的第三方评估多数在评估内容上新瓶装旧酒,评估技术上穿新鞋走老路。
  为此,民进中央强调,要在政策上落实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独立地位。
  在行政管理逻辑上,建议明确评估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从根源上断开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机构的隶属关系;在评估人员队伍建设上,清晰划定教育评估从业人员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界限,绝对不能需要管理时当教练,需要评估时当裁判,甚至直接当运动员。
  同时,要在准入标准上鼓励多部门协同参与,制定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估的资质认证标准,还要从多学科角度联合开发大型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和高效率的评估技术工具,确保教育评估结果的准确、公开、透明。
  民盟中央则建议,要建立以同行评议为主,针对不同高校、岗位、评估对象的多层分类评价体系和公开透明、可操作性强的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另外,还要成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领导小组,鼓励将科研评价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加强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评价管理委员会的评价权力,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建立有效促进和形成优良学风的评价体系。
  在拟提交全国政协的提案清单中,民盟中央、心得体会致公党中央还关注存在于高校内部的评估——与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的高校科研体制的评估。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许长青表示,近年来高层政策均在强调高等教育服务经济战略的职能。
  建设双一流,能为经济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还可通过校企合作、联合研发等方式为市场市场支撑;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正是高校服务经济战略的作用之一。
  在题为《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中,致公党中央援引数据指出,全国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能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左右,而发达国家却高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对高校和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体系问题。
  大部分高校的科技人员单纯地追求学术成就以及围绕学科逻辑而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现象比较普遍。
  为此,致公党中央着重强调改革完善科技评价考核机制的重要性。
  致公党中央提出,范文内容地图要建立和完善科技管理与评价的多元化体系,在评价体系方面对横向项目实行与纵向项目相同或相近的标准,将成果转化作为评价应用研究的主要指标。
  将知识产权创造、标准制定及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和聘期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防止校园欺凌在拟提交全国政协的提案清单中,致公党中央和民革中央不约而同地关注到校园欺凌问题。
  对于校园欺凌问题,民革中央、致公党中央均指出,原因在于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同时缺乏有效应对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处理机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校园欺凌问题受到关注,跟媒体持续关注报道有关,其背后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根源,是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问题。
  民革中央特别指出,目前规制校园欺凌的法律条文分散,相关规定散见于《刑法》、《民法通则》、《行政法》等部门法以及行政规定中;操作性不强,比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仍未出台;教育部规章位阶不高,现行关于保护学生人身伤害规定为《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均属部门规章,法律层次偏低。
  针对前述原因,民革中央建议,有必要改变目前部门法过于原则、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为主的低层次的现状,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一部全国统一、层次较高、专门详尽的《校园安全法》。
  在专门法中,个人简历应明确规定校园欺凌的预防措施、标准;校园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制度等;家庭、政府、社会的保护责任与义务。
  致公党中央则建议,考虑降低刑法中对刑事责任的承担年龄(许多国家将刑事责任起始年龄定为-岁),同时将故意轻伤害纳入到现行的已满周岁不满周岁承担部分刑事责任的罪名中。
  此外,可设立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在现有制度上进行职能转型,可借鉴香港的警司警诫制度,警司警诫制度是孩子侵犯行为发生后,警司会对孩子进行训诫,第一次训诫后会告诉孩子还有一次训诫机会,第三次就会被送上法庭,经训诫后,会有柔性的社工服务介入。
  提升民办教育身份待遇年的全国两会上,围绕民办教育的议题出现在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的尘埃落定,前述讨论暂告一段落。
  不过,年月是修订后《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的日子,针对民办教育的建言献策依旧活跃。
  在拟提交全国政协的提案中,民进中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比例逐年增长,民办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占同类学校比例分别为%、%、%;幼儿园则以非公办为主,全国民办园,所,占幼儿园总数的%。
  但在经费来源上,民办园和普通中小学收入以学杂费和举办者投入为主,公共预算内教育经费和教育税费的总体比例非常小。
  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如民办普通小学、初中、高中总收入中公共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比分别为%、%、%,民办幼儿园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其总收入比例仅为%。
  这一比例与公办学校的待遇差别巨大。
  广东省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张铁民早前对记者表示,民办教育在教育财政投入上与公办学校的差距,影响举办者的办学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影响教育质量的供给。
  由于民办学校承担了相当比重的基础教育任务,差距的存在不利于基础教育的长期发展。
  这也是近年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学界、法律界经常讨论的问题。
  根据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在建立健全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属性的基础教育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同时,对于普惠性民办园和非营利性中小学校,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必须要加强并提升支持水平。
  关于如何弥合公办校和民办校的差距?民进中央的解决思路是,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按学校的功能给,而不区分姓公姓民。
  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方向应该由‘公办学校’转向‘公共教育’。
  建议突破体制内外公民办学校身份桎梏,依据基本公共服务属性特征,形成一个涵盖学前至高中的全阶段、大口径、广覆盖的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民进中央在《关于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由公办学校向公共教育转变的提案》中写道。
  民进中央建议,改革现有基数+增量的财政拨款模式,建立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教育阶段统一、规范的国家生均标准教育成本测算方法和调整办法,对不同地区各学校人为不可控成本差距实施合理的差异化财政补偿,体现公共财政的纵向公平,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雪中送炭,避免高超标的锦上添花和经费浪费。
  民进中央还建议,在国家的各级各类教育预算中单独体现民办教育项目,然后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从参照公办园和中小学校的拨款标准到逐渐统一标准,特别是要尽早、同等加强对其教师队伍的培训,提升普惠性民办园和非营利性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教育公平仍是关注焦点在教育财政投入领域,一些民主党派还关注对边远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
  例如,致公党中央建议,建立稳定的农村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将学前教育的投入情况纳入我国高水平发展年基础教育指标体系和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民建中央则建议,建立对城镇地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和奖补机制,对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给予更多经费支持,同时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较多且解决好的地区和学校给予奖励补助,教育资金适当向人口流入地区倾斜;民进则关注残疾儿童,建议建立残疾儿童信息系统和残疾儿童识别、评估和分级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分类入学,探索残疾儿童双学籍制度。
  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教育公平问题历年都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预计随着后续委员代表提案、议案、建议的公开,将有更多事关教育公平的立法修法、政策呼吁。
  而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荐,教育扶贫问题也在近期升温。
  在此之外,在民办教育促进法新法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纵向推进的情况下,预计民办教育的身份待遇问题和高考制度改革问题,也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主打议题。
  《年两会对教育改革议题提案解读》是篇好范文,讲的是关于教育、问题、校园、评估、改革、关注、评价、中央等方面的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第3篇: 对2022两会教育改革的感受

观两会有关教育改革有


观两会有关教育改革有感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在观看了今年的两会后,我更加深层次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因而,在现实教育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教育改革,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让人们幸福地学习,必须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政策更加倾斜于教育资源不够的地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较于往年,今年人们对两会的看法有所改变,其中就是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下降了,说明了这个曾经的社会热点话题降温背后体现的是改革初见成效。年各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陆续出台,高考改革试点推行,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省级优秀学生、奥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取消等等,尤其北京 实施的就近入学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入学办法、九年一贯制、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政策、“高参小”、减负令等都受到人们高度认可。这些一揽子措施解决了部分顽疾, 也让人们从中看到教育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国90个高校日前陆续公布自主招生方案,高校自主招生在走过了10多年历程后迎来了重大改革: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联盟考解散;
校长推荐取消,学生可以自荐;
自主招生考试首次放在高考之后进行,面试环节更被看重,有的高校甚至聘请社会监督员保证公平公正。同样,今年的高校“艺考”也在确保“公平性”上有了较大调整,文化课考试的权重增加,省级统考增加,“校考”减少,招生计划减少。高考加减 分政策的变脸更是牵动亿万考生和家庭,传统的省级奥赛、科技竞赛等加分被取消,思想品德、见义勇为等成为一些地区加分的重要内容,安排单招计划,向农村、 贫困地区学生倾斜。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忧民哥”贺优琳将携15个建议进京参会———在《关于强烈呼吁教育改革政策科学合理的建议》中,这位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资深教育者特别指出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他特别提到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增加了语文、英语的权重,史、地、政、理、化、生等学科作等级考试。这样的科目设置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农村考生语文、英语学习条件本就差,先天性不足。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穷的农村人口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长时间被边缘化,之前的自主招生,对个人素质的重视已经加大了城乡差距,而此次新高考改革无疑是雪上加霜。文理发展更不均衡,中国学生也丧失了很宝贵的理化科学精神等一系列问题在基层教师、学生和家长看来是极为明了的。所以,高考制度改革的好坏,对地区教育的发展起得不容忽视的作用。

其次在于学位制度改革问题,根据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姚立迎介绍,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以来,我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学位制度。“然而,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国家学位制度一些具体政策的不适应性日渐突出,亟需深化改革,重点突破,综合创新。”姚立迎表示,国家应支持国内外联合学位授予工作,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开展试点工作,给予试点院校充分的自主权与有效的政策支持。即在于改革学历、学位证书两证制度,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其实,在我看来,民进中央这样的提议,为进一步深化学位制度改革提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伴随着高等教育 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教育改变命运的显示度下降、周期性加长,“知识无力感”成为很多人的隐痛。促进教育公平、激发社会活力,给予农村和贫困地区学 子向上社会流动的更多机会和希望,给予他们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离不开“政府转变职能,建设现代政府”。通过两会,我们看到了政府对民生“真金白银”的投入,也看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只有将“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落到实处,公共政策才会进一步赢得公众的认同。

第4篇: 对2022两会教育改革的感受

两会教育提案——聚焦教师
提案关注:就近入学存在的问题科学统筹划片分类处理问题
2014年,教育部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但,实施这一政策面临很多问题,甚至已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风波。例如,北京市一些重点学校旁的所谓“学区房”房价直线上涨,个别极端房价高达每平方米30万元,单月涨幅达12.5%,且供不应求。从调查情况看,我国目前并没有充分做好义务教育划片招生的各种政策应对和工作准备。
为此,九三学社中央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解决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存在问题的建议》提到:科学统筹划片,分类处理问题,制定划片入学政策应统筹考虑区域学校布局、生源规模与学校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分类、分级解决矛盾;
加大政策宣传,实施阳光招生;
推进均衡发展,实施划片就近入学和提供选择性教育应同步发展;
鼓励引导社会资源创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对政策执行给予“内容”和“标准”指导。
提案关注:农村教师
建立灵活多源的农村教师增量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格局和教育资源分配呈现出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教师队伍

的稳定与建设存在着诸多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农村教师待遇差,工作任务重,人员流失严重;
农村教师职业长期以来缺乏社会认同;
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为此,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提案》建议道:1、明确各级政府责任,逐步建立省级统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保障机制。2、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财政给予教师一定的住房补贴。3、加快农村教师人事制度改革。4.建立灵活多源的农村教师增量机制。提案关注:农村师资"基本编+机动编"破解师资短缺
我国农村教师编制测算"标准上超编",但"现实中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
为此,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提到,农村教师编制的核心问题是改变教师的配置方式,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使农村地区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需要。提案聚焦:教师流动轮岗可与职业生涯发展挂钩
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实施意见已于2014年正式出台。然而,民进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发现,这项缩小区域、校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交流轮岗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

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配套措施缺位,部分区县敷衍政策,甚至有区县抵制或架空政策,政策执行不力;
第二,部分城镇学校选择表现不佳或新任教师交流轮岗,部分学校甚至将支教或交流作为惩罚手段,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流入学校对交流轮岗教师管理乏力,交流轮岗教师工作态度消极,反而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第四,交流轮岗周期一般为一年,时间过短,使教师、学生难以适应。
为此,民进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提案,建议有效结合教师的初次配置与二次配置政策,初次配置强调均衡,二次配置试行全员双向交流轮岗;
将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与其业绩考核、职业生涯发展挂钩;
制定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强化流入校管理权限;
依据教师层次和学科特点,丰富交流形式,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流入校教研和教学,一般教师负责正常教学活动,小学科教师采取"巡回走教";
充分考虑薄弱校、农村学校对教师的学科与数量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补贴力度,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提案关注:免费师范生建立边远地区从教激励制度
民进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提案》提到,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存在实行范围小,招生与教师实际需求不符,缺少评估审核、考核淘汰、流动与退出机制,约束多,

且激励与支持性政策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从教意愿不强,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为此,建议:第一,以中西部地区地市属与省属师范院校为重点推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确定每年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总数、区域分布、专业及学历层次等。第三,增加面试与职业性向测试环节,完善选拔机制。第四,建立适宜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第五,建立健全免费师范生考核与淘汰、流动与退出机制。第六,调整服务期限为6年,建立待遇享受与服务年限相对应机制,建立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从教的特殊奖励与激励制度。提案关注:大学生就业大力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高校毕业生2014年达到727万人,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表现为四个矛盾:毕业生规模增速快与就业岗位增速慢、甚至局部减少的市场需求性矛盾;
就业岗位冷热不均的专业结构性矛盾;
用人单位用人意愿与毕业生就业期望之间的差距性矛盾;
就业政策、市场信息在多方之间的不对称性矛盾。
为此,民盟中央在《关于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的提案》中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强化顶层设计,完成就业市场一体化与公平就业环境的建设与改造。2、大力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大力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吸纳大学生就业作为企业评价指

标,企业接受大学生达到一定数量和比例可享受财税补贴、贷款政府担保或贴息等优惠。3、高校要积极把握经济社会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主动适应人才社会需求,灵活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4、允许高校毕业生按照求职意愿选择失业登记区域;
放宽高校就业率统计的时间限制,允许毕业生找到合适工作时再办理派遣手续。


第5篇: 对2022两会教育改革的感受

英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函授学习了《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一门课程,老师布置了任选一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作为作业来完成。一直向往的英国教育模式成为了我的研究对象。于是查找了相关的许多资料,发现英国的基础教育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确实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改革是全社会参与的运动
1995年,英国开始实施《提高中小学水平计划》;
1996年,英国政府发表了基础教育白皮书《学会竞争:14—19岁青少年的教育和培训》,要求所有的初中都能向学生提供“普通职业教育课程”五年级的第一级;
1997年5月2日,英国政府开始了面向21世纪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经过两年的努力,1999年7月,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出台,从2000年9月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内容包括:开设12门核心课程;
提出学校课程的价值和目的;
构建了国家课程、宗教教育以及其他全国性的教育框架;
实现四项课程目标;
提出六项基本技能。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1年7月教育部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教育系统认同度高,参与面广,改革步伐大。但在全社会还未形成支持课改、参与课改的氛围。特别是众多的家长和部分非教育系统的各级组织对这次课改的重要性知之甚少,不少人既缺乏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也没有参与的渠道。
二、课程改革中更关注教师的成长历程(一)教师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英国主要存在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时间顺序模式和同时发生模式。时间顺序模式是学生入学后,先接受普通教育,获得某一特定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学位,在学习结束后或即将结束时,再接受职前专业训练,以保证他们能胜任教学,而这一阶段仍然要学习一些普通教育类课程。同时发生模式是学生一入学就把某一或多个学科的普通教育与以理论和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教师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教学。
如果以英国提出的教师教育模式做比照,我国教师教育的传统模式应该是同时发生模式。在我国的传统模式中,在公共课课时不能减少的情况下,要突出师范生的职业特点,如增加普通话和“三笔字”技能课时,只好压缩专业课,加之教学实习又很短,造成培养的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我国应该在保持传统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探索使用时间顺序模式或对传统培养模式进行改造,形成一种综合性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必须坚持以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教学实习效果为重点。(二)使见习期真正发挥作用
我国对新教师上岗有明确的规定,见习期一年。为保证教师质量,应对师范生进入实习期前进行二次选拔。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师范生供大于求,已经开始了二次选拔。但是对教师严重短缺的农村学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优秀师范生通过选拔留到了大城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财力有限,即使是二流、三流的师范生,农村学校也不敢要。针对新教师上岗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新教师上岗的统一标准和

见习期教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评价和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而且还应对担任辅导员任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三)严格师范生的入口关
所谓的“严格”并不完全指通过严格的选拔考试把优秀学生选出来,而是指要严格按照学校的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培养合格教师。目前,我国师范生毕业后的走向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导向。师范院校只负责出产品,至于产品的去向就不管了。也就是说,师范院校与学校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任何联系,师范院校根本不了解学校最近的教学事件,师范生在大学以偏重于学术的理论学习为主,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只是从书本到书本,而且师范生只有到最后一学期的教学实习期间才能有机会到学校去几次。师范院校的招生计划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的,而上级主管部门又是从基层教育部门上报的需求计划中决定的,当然,基层教育部门的需求计划来自学校。从理论上讲,这些需求计划也反映了学校的需求,但是明显滞后于学校的需求。英国国家不断加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但我国不可能实现。在现实条件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加强中小学和师范院校的联系,如召开培养目标、内容研讨会等,让中小学校长和师范院校的负责人直接见面洽谈,以保证培养计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四)重新认识和加强校本培训
我国经常谈论的校本培训实际是指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欧洲国家所指的校本培训还包括职前培养,即学历教育阶段。这种教师培养方式增加了师范生联系教学实际的机会,他们的见习期可以缩短或取消,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但是操作起来较难。然而,我们可以组织安排部分在校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和一线教师座谈、听课甚至讲课等。每学期2-3次,这些学生返校后,给全班同学传授他们的体验。
(五)统一规划每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分阶段的连续体。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但是要保证每个师范生从进入师范院校到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这一漫长的时间内,专业成长的前后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因为教师是在动态环境下成长的。然而,有一点可以做到,给每个在校的师范生建立专业成长袋,成长袋里记录学生专业成长变化的关键过程、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等,成长袋和人事档案一起随学生到终身。见习期间师范生的培养计划以原有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制定,之后的在职培训也是如此,这样就基本保证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的一致性。
三、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促进其全面发展
尽管英国20世纪60一70年代的“开放教育”使教育质量有所下降,我们还是能从中借鉴一些先进经验。例如,根据儿童的活动和经验组织课程,以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代替传统的班级教学。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我们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就可以在儿童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组织活动课程:教师采用灵活的时间表;
教室设计成各种不同的活动室;
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组成一个个非正规的小组在各自的活动室里活动„„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及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兴趣,鼓励儿童逐步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感,启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同情心。
开设活动课程,重点是要开阔儿童的眼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生动

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儿童在课堂上如何学,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根据教学大纲,顺应儿童爱动、容易转移兴趣的特点,随时随地由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英国中小学课程演进的整个历程显示,它的发展轨迹经历了从注重基础课程到注重儿童发展,再到注重基础课程的循环过程。当然,这种循环并不是简单的重复,1988年改革后所确立的基础课程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基础课程有着根本的不同,它在注重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并未抹杀英国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传统,而是试图在儿童的经验活动与基本学科素养方面谋求相对的平衡。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然也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但以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同时,学生发展既是根据社会需要又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
英国新的国家课程将目标确定为传递国家政治形态的核心价值,而居于中心地位的是尊重个人的价值。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应该反映有利于达成促进机会均等、身心健康、公正民主、民主法制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并肯定了对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可见,新国家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逐步成长为“自由民主”大国家公民,使受教育者具备摆脱贫困、毒品、恐怖、被忽视、受支配等诸种束缚的能力,而能自由地选择一种有价值的生活。
2000年英国新实施的国家课程不仅调整了课程结构,还提出提高“学力”的基本方针。英国新课程从提高学生基本学力出发,特别强调要加强对本国语和数学的指导。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英政府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简称ICT。开设这门学科的目的是为学生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作准备,学会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创造性和独立性地学习。为使信息和交流技术的教育落到实处,英政府还制定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提出“人人上网,校校上网”的口号。信息和交流技术的提高,对学生的交流、探究等技能的发展,基础教育面貌的改善,教育质量的提高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从英国的传统来看,人文科学历来是最受重视的学科,而自然科学则往往在一定范围内被视为“二类”学科而得不到重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英国也开始重视自然科学的教学,强调自然科学课程应反映最新成就和新的研究方法等,因此,大大加强了课程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课程目标既要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两基),同时又要培养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基本观念和态度。如理想与道德观念,诚信与法制观念,民主与合作意识,使命与责任意识等。课程改革要兼顾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综合和分科。当今教育投入的大幅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给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课程多样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国在课程设置方面曾出现过偏重人文科学或偏重自然科学、注重学科性课程忽略综合社会实践、重视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的现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适应性都受到了影响,为此,我国这次课程改革也提出重建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提倡综合活动课,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促进其全面发展。



科目: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
层次: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本科函授小学教育
2005级小教本科班王冬萍90520013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 两会 感受 对两会教育改革感受 对2022两会教育改革的感受 两会教育改革心得体会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