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引领固体废物产业发展新机遇(完整),供大家参考。
“无废城市”建设引领固体废物产业发展新机遇 1. “无废”理念与“零废物”战略 1973 年“无废”理念首次被提出,保罗·帕尔默首次使用了零废物(zero waste)一词,用于从化学品中回收原料。直至 90 年代后期,这一理念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89 年第一次进入法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综合废物管理法案(Integrated Waste Management Act),设立了到 1995 年废物填埋量减少 25%,到2000 年废物填埋量减少 50%的目标。
1995 年首个无废城市建立,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通过了到 2010 年实现无废的法案(No Waste by 2010 bill),成为世界上首个官方设立无废目标的城市。
此后,无废城市逐渐增多,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美国旧金山和加拿大温哥华等许多城市都将无废作为废物管理战略的重要部分。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联合国环境大会是全球环境问题的最高决策机制,其前身是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2013 年 3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由原来 58 个成员国参与的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升级为普遍会员制的会议,使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共同在部长级层面,商讨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并作出决策。
2019 年 3 月 11-15 日,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会议主题为“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以应对环境挑战并实现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来自全球的 4700 余名政要、商界人士和民间机构代表参会。大会最终声明中表示,将支持以创新举措应对气候变化、塑料污染和资源枯竭等环境挑战,通过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UNEA4 下第 4/8 号决议《废物的无害环境管理》决议:①鼓励 会员国酌情制定和实施国家或区域行动,消除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②肯定会员国在制定和实施创新固体废物管理解决方案、技术和地方各界 参与方面的成功事例,包括创新项目或方案,如一些国家采取的国家和地方零废物举措等,以促进废物的无害环境管理,特别是尽量减少废物,并尽可能防止废物的产生;③邀请
会员国考虑到不同的国情,并与有关的国家、区域和国际组织 和研究所合作,以支持创新的废物管理举措,如一些国家采取的国家和地方零废物举措,以尽量减少废物和发展适当的废物管理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
UNEA4 下第 4/9 号决议《化学品和废物健全管理》决议:①采取行动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在产生废物的国家以无害环境方式管理废物、尽量减少废物的越境转移,并酌情制定和实施管制化学品进出口的国家法律文书;②注意到针对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这一紧迫问题而在《巴塞尔公约》下采取的举措以及巴塞尔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各区域中心开展的活动。
2. “ 零废物” 战略实施的国际经验 国际上是“无废国际联盟”;欧洲是“零废物计划”和“无废欧洲网络” ;日本是“循环型社会”和“无废研究院”等组织;新加坡是“零废物”国家愿景;我国台湾地区是“零废弃社会”;联合国人居署是“智慧减废城市运动”。
意大利卡潘诺里(Capanori)“零废物”战略,采用“门到门收集”方式:2005-2012 年,挨家挨户上门回收垃圾在各个地方逐步推广,先是从小村镇开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有问题及早发现并纠正错误;2010 年,范围扩大到整个地区。当时已实现 82%的城市生活垃圾被分拣出来成为了再生资源,只剩下18%送到垃圾填埋场。同时,采用污染者付费原则与计量收费方式:2012 年,一些村民开始遵守“污染者付费”的废物计量收费制度,阅读器里的微型芯片通过扫描垃圾袋上的标签来记录每家每户扔垃圾的频率;这种新的收费制度鼓励了更好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使得当地的资源分类回收率达到 90%。对比签署欧盟零废物战略协议前,10 年间,2017 年废物产生量减少 40%,82%的废物实现分类收集。
新加坡“迈向零废物”国家愿景:2014 年 11 月,新加坡发布《新加坡可持续蓝图 2015》,对废物管理系统提出大胆设想,提出“迈向零废物”国家愿景,旨在为新加坡民众提供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制定了以下四个战略:
1) 在源头减少废物产生量。措施包括促进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高效利用,以及鼓励消费者通过减少、再利用和维修等减少废物产生。
2) 循环利用到达使用寿命的产品。教育和鼓励公众及生产者通过适当的收集系
统和再利用设施循环利用所有产品,实现资源回收最大化。
3) 垃圾焚烧发电,应用创新技术最大化能源利用率,并最小化烧灰产生量及其占地。
4) 减少垃圾填埋量,延长垃圾填埋场的服务年限。
图 新加坡“迈向零废物”国家愿景 日本北九州市:九州市在 2008 年获国家认定为“环境模范城市”,1997 年日本通商产业省和劳动厚生省联合提出“Eco-Town”的发展计划,该计划以“零排放构想”为基本理念。
法国鲁贝(ROUBAIX)“零废物”战略:成效是在 1 年之后,在参加培训的住家中,25%的家庭减少了 80%废物产生量,另外 70%的家庭,废物产生量减少50%。
对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
1) 无废城市建设是可行的,“迈向零废物”社会是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 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更为系统的综合固体废物管理; 3) “无废城市”的建立要求重新定义废物的价值(通过政策、责任机制),重
塑城市资源与废物流动体系,构建绿色全产业链; 4) “无废城市”建设必须由全社会共同参与。公众是废物的产生者,具有承担废物处置的共同责任。对于公众的环境教育,转变其消费和行为模式,塑造零废弃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甚至是第一位的。
3.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3.1 基础及突出问题 我国建设“无废城市”的基础与突出问题如下:
(1)基础不牢: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管理不协调、标准不明确 ;监管不到位;政府投入强度不够 。
(2)社会参与度不高:民众广泛参与是推动固体废物正确分类、管理与监督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相关信息公开和宣传不到位,加之资源化利用过程二次污染防治水平不高,公众对固体废物资源化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导致“邻避效应”凸显。
(3)技术创新不够、经济性有待提升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过程二次污染控制不足,二次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市矿产尚未形成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减排增效的重大集成技术和产品体系;乡村废物利用缺少高新技术对传统技术与产品升级改造及系统集成的支撑。
(4)尚未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长期以来,建设“无废社会”尚未提高到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的国家战略高度,使得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利用率较低、未形成应有规模产业、缺少规划和目标,距建设“无废社会”的长远目标相距甚远。
3.2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解读 定位:固体废物领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专题性改革)
思路:解决固体废物问题为标,推动绿色发展为本(标本兼治)
目标:解决突出问题,谋划长远发展(梯次推开)
重点:创新生产生活模式、创新固体废物管理模式 途径:三法融合、三化衔接 动力:凝聚改革合力+搞好探索创新
方式: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内涵:“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要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坚决遏制非法转移倾倒,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通过在试点城市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为在全国全面推行“无废城市”建设,最终建成“无废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主要任务是: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推行绿色农业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物全量利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推动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目标是:“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主要产出: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的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
推荐访问: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引领固体废物产业发展新机遇 产业发展 城市建设 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