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整改报告 >

深刻领会党百年特别是党十八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

时间:2022-06-22 13:5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深刻领会党百年特别是党十八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深刻领会党百年特别是党十八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年)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5篇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1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作者:《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0日 07版)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二场报告10月9日在京举行,本报记者采访了报告人、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

问:“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您对此有何认识? 答:生态文明将极大地超越和扬弃现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塑造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是思想观。作为发展中大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以什么样的自然观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是重大的指导思想问题。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强烈责任担当,深刻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的伟大情怀,全面展示了我们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二是实践观。统筹好发展与保护关系,应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路径,把节约环保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两者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进。用制度落实责任,通过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担当或问责制度,落实党委政府保护生态环境责任。

三是系统观。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四是全球观。我国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重大贡献,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消除贫困与饥饿、普及初等教育、荒漠化治理等13项目标指标,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认同,并成为引领未来全球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问:您认为“十二五”以来,我国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大幅下降,环境效益明显。今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继续大幅下降,已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带来最明显的环境效益,就是酸雨面积已经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COD排放量下降,推动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重要的标志是劣Ⅴ类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0%,降幅达80%。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重金属污染事件由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

二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颁布实施。《大气十条》明确了2017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出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依法监管等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确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10个方面238项措施。

三是我国的环境治理为解决国际环境问题作出重要贡献。我国颁布实施《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制订25个行业的淘汰行动计划,关闭相关淘汰物质生产线100多条,在上千家企业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转换,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25万吨,占到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以上,圆满完成《蒙特利尔议定书》各阶段规定的履约任务。

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依赖政策法规体系,请问在依靠制度和法治加强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亮点? 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作出顶层设计,明确构建起由8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在完善环保制度方面,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日臻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机制,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正在建立中。同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稳步铺开,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健全,环保费改税稳步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反响良好。

在加强环境法治方面,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标志,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取得明显进展。为加强与新《环境保护法》的衔接,正在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的制(修)订进程,积极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排污许可条例、环境监测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环境保护部把今年确定为新环保法实施年,专门出台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和举措,制定实施细则,为基层环境执法提供指导和规范。以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排污行为和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为重点,依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采取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约谈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等措施,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与此同时,环境司法取得重大进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协调配合机制。

随着环境监管执法趋严、趋实,环保守法的新常态正在逐步形成,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排污企业的守法意识、公众的监督意识都有了较大提升。

问: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针对环境准入,“十二五”期间有哪些创新? 答: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防患于未然,采取事前预防措施,避免和减少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损害。开展战略和规划环评、严格项目环评、注重标准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是严格环境准入的重要措施。

在开展战略和规划环评方面,做到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行业排放总量和环境准入标准。环境保护部已相继完成五大区域(环渤海沿海地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战略环评、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和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制定9个指导意见,提出资源开发与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调控方案和对策,为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项目环境准入提供重要支撑。

在严格项目环评方面,国家层面对151个不符合条件项目环评文件不予审批,总投资7600多亿元,涉及交通运输、电力、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石化等行业。

在注重标准引导方面,发布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46项,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执行更加严格的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一步加大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降低,资源能源效率大幅提升。

问: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发展的容量、空间和潜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生态保护的措施和目标有哪些? 答: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十二五”时期,我国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启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网络体系,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对大规模利用活动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我们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印发技术指南,并在内蒙古等地开展试点,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将这项工作列入省级政府任务。

三是着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全国已有福建、浙江、辽宁、天津等16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建设,已有92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建成4596个生态乡镇,涌现了一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

四是加紧补齐农村环保短板。“十二五”以来,我们深化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组织三批共23个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截至2014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255亿元,支持5.9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1.1亿农村人口直接受益。整治过的村庄饮用水水源地得到保护,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改善。

五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建立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年度评估机制,实施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全国32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取水达标率为96.2%。“十二五”前四年,已解决2.8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增加到2014年底的78%。

问: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生态环境是短板,也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既不能操之过急、期望一蹴而就,更不能听之任之、无所作为,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有所作为,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我们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到2020年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观念转变,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行动。创新是时代潮流,是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是走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重要途径。生态领域的技术创新是与生态系统结合的创新,致力于减少对环境影响或以更加高效和理性的方式使用资源能源,生态创新更多是自下而上的创新,我们鼓励来自中小企业的参与和个人实践。

问:您如何看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随着污染治理进程的加快推进,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在深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共赢。发展与保护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
也不能环保上去了、经济下来了,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这同样不算本事。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共赢。

二是转变政绩观、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这是法定责任,也是政府职责所在。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重要方面,发展的目的不能只唯GDP,而要更多地关注民生。环境质量就是造福人民群众。良好的环境质量,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商家来投资创业。

问: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社会共同享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保护部在倡导全民参与方面有什么措施和要求? 答:首先,转变观念,养成生态自觉。思想引领行动,树立正确的观念(包括生产观念、消费观念、发展观念、管理观念等),对人类自身活动进行自觉的规范和限制,是从根本上应对环境挑战的最佳途径。要从改变自己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入手,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大力开展绿色、生态和环保教育,着力养成生态自觉,使生态文明成为每一个人的主流价值观,自觉抵制过度消费、炫耀消费等畸形消费观念,形成爱护自然光荣、勤俭节约光荣、绿色低碳光荣的社会氛围,使每个人都感受到绿色生活方式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其次,在行动上要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潜力很大。要从拒绝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产品消费,进行垃圾分类,购买节水节电环保产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多种一棵树、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等小事、身边事做起,积极参与少开一天车、空调26℃、光盘行动等环保公益行动。方兴未艾的绿色消费革命,恰恰是连接环保理念与具体行动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推广绿色服装、引导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及绿色出行、发展绿色休闲。

最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方便大家参与环境保护。公众有权参与环境治理的过程。我们将全面推进大气、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环境执法信息公开。建立环保网络举报平台和制度,促进公众监督企业,参与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开辟政务微博、报刊、手机报和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发布信息。“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微信举报平台已经开通。公众通过手机的无线通信、GPS定位、拍照、录像等功能,可以快捷地完成污染问题的取证举报,这样每一部手机都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监控点,每一名公众就是一位环保监督员。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加入进来,让“12369”的公众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有力量。

(本报北京10月9日电)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2

深刻领会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觉醒。

  在党的建设新布局中,政治建设居于统领地位。政治立场与政治路线、政治灵魂与政治原则、政治意识与政治觉悟、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政治能力与政治担当等,融合于党的各方面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本质特征。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一直把政治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确定重点建设内容和具体任务。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并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丰富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和话语体系,呈现出更加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并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融为一体的党建新格局。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不断增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真正从灵魂深处深化对讲政治的认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牢固树立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反映我们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宏伟奋斗目标,赋予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我们党的政治理想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又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而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宏伟蓝图,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远大理想引领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为远大理想夯实基础。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共产党人不论时代和条件如何变化,都必须保持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正确把握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体现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方向。只有正确把握政治方向,才能在波谲云诡的形势面前廓清迷雾、心明眼亮,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毫不动摇。正确把握政治方向,要求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既防止僵化停滞,又警惕改旗易帜。特别是在大风大浪、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左右摇摆,甚至走错路、定错向。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

  坚定站稳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是共产党人看待问题的根本立场,是共产党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判断是非、决定行动的根本准则。政治立场坚定是共产党人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党之所以始终保持先进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党员的政治立场一直有着严格要求。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也是党始终保持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党的政治纪律是“高压线”。任何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要自觉遵守,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又要坚持原则,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态度,不能听之任之、置身事外。发现触犯政治纪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

  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注重提高政治上的洞察力、判断力,在事关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
要加强政治历练,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复杂斗争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宗教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作者:帕哈尔丁·赛福丁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3期

        摘 要:

        宗教问题的妥善处理关系到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分把握新时代背景下宗教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问题,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宗教观理论,开启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宗教治理的新篇章,为我国宗教和睦、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中国;宗教工作;成就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3.069

        1 坚持我国宗教工作中国化的历史基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格局,同时我国历来也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又构成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中流砥柱,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制定宗教政策的基石,历代封建统治者尽管也出现过基于政权所需宗教扶贬政策,但总体上来说对宗教宽容态度,这正是体现了孔子儒家思想所提倡的“贵和”宽容思想。对待不同宗教无论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都能平等对待,逐步形成了中国宗教多元共存和睦相处的历史格局。这种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征也逐步影响到我国各种宗教教规和礼仪模式,树立起了我国各种宗教崇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的内化功能。这不但构成了我国实行宗教政策的历史文化根基,也是对原则和态度。我国现行的所有宗教政策的历史经验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基础和原则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也吸收和借鉴了,先进国家宗教管理中依法治教的文明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将中国宗教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宗教相关理论结合起来,自始至终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性质和作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宗教的特定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予以引导,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宗教理论,科学论证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政策。实践也在不断的证明,在处理宗教问题上我们党的理论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在处理国内宗教问题过程中也是符合规律的,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党中央始终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动摇,依据在宗教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最新理论成果为立场,科学认识宗教、对待宗教问题,准确的把握我国当前宗教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辩证看待宗教问题,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宗教工作方针,全面的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科学内容,根据现实情况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宗教政策,不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新理念和新要求,创新了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宗教理论体系的,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相关工作提供了蓝图和指导思想,同时实践也在不断的证明我们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是科学的、是正确的,同时为做好我国新时代的宗教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指导。

        2 指明了中国宗教取得成功的科学道路

        (1)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宗教理论体系,对我国做好当前宗教工作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梳理和阐述,从理论层面不断强调处理好我国的宗教问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现实问题,宗教问题的妥善解决是我们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从实际来看宗教问题的妥善解决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边疆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更加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将马克思主义相关宗教理论的原则、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在通过不断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出现了新问题结合实践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政策科学体系。

        (2)我们要做好我们国家新时代的相关宗教工作以及政策的制定,就是要我们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容和实践。我们党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他是在坚持中国时代特征和宗教实际的情况下同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基本指导理论依据。这一整套的理论依据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总结和发展了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关于我国宗教的重要理论阐述,展现和融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宗教问题的新理念新要求,是我国在实践过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在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始终贯彻执行,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内容。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的相关内容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方法体系,必须要坚持不断丰富和发展,把握原则、因势利导。党和政府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前面三句话体现我们党关于宗教的相关政策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一句话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宗教工作的目的和根本方向,在实际工作指导中我们必须做到合理运用、综合把握、深入理解。做好党和国家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中心工作必须牢牢集中“导”上,充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宗教工作实际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4)特别指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需要建立健全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社会主义中国健康积极的宗教关系主要包括为党和政府与宗教、中国宗教与外国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的宗教关系、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上述五大类关系。在处理我们国家这五大类的宗教关系,核心原则是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的统一领导,巩固和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这个根本基础。做到政教分离原则,坚持宗教不得干预教育、司法、行政等国家基本职能的实施,坚持党和政府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条文规定对于涉及安全稳定的相关事务的宗教行为实施有效干预和管理疏导。

        (5)在宗教管理工作當中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创新和健全宗教治理中的现代化法治治理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宗教工作,必须用现代化法治理念和行政管理方法对宗教事务进行有效规范和引导,把法治理念融入到宗教各种社会关系治理的方方面面。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必然性需要。在宗教工作当中我们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用法治理念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相关领域可能出现或是现存的问题和矛盾。实现国家法律规定和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统一性原则。将宗教的法治宣传作为治理工作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将国家的普法教育和宗教的法律规定有效衔接在一起,在地方基层法治宣传中将宗教领域的普法宣传作为突出部分,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将宗教领域的普法宣传教育融入到所有特定的组织、机构、社团、区域、场所、国家宗教院校等。

        (6)深入宣传和实施涉及宗教问题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构建“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治理体系。具体明确涉及宗教事务的相关因素和行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参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地方相关事务条例规定,就其相关事务和问题进行科学定性,树立法律权威坚决打击和铲除一切非法宗教行为和组织,依法保障守法信教群众的权益和需求,充分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宗教事务当中的贯彻和执行,拓宽信教群众获取和掌握宗教常识的正规路径,防范和制止境内外一切非法的宗教融入渠道,稳步提高宗教领域的法治原则。

        3 结论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方法、立场和观点,分析和总结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在处理和看待宗教事务方面的成果与经验,结合目前我国宗教事务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从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国情需要的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关于宗教领域的重要论述必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也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事务的科学论断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确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我们的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以骅.推进宗教学研究领域的“供给侧改革”[N].中国民族报,2016-08-02(006).

        [2]张宏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N].濮阳日报,2019-05-23(003).

        [3]毛国庆.李维汉对党的宗教工作和宗教理论的杰出贡献[N].中国民族报,2016-06-14(007).

        [4]毛学荣.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努力提高全州宗教工作水平[N].祁连山报,2016-09-05(003).

        [5]王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指导宗教工作[N].中国民族报,2018-05-15(006).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昭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成就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这些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带来深刻昭示。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根本指导。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高超的智慧,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形成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5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充分认清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指导作用,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历史担当,自觉作为党的旗帜来高举、作为科学真理来信仰、作为行动纲领来贯彻。

必须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5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新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归根结底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对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新形势下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战略指引。5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稳步发展。新发展理念反映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意愿,是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对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牢固确立、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汹涌向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尤其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38次会议,出台超过1200个改革方案,近400个重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改革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了强大动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过去5年的辉煌靠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旗帜,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勇气,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坚决将改革进行到底。

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时代。5年来,共制定或修改法律48部、行政法规42部、地方性法规2926部、规章3162部,启动了民法典编纂、颁布了民法总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5年来的成就充分证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作用。面向未来,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不断前进。

必须把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的5年,在我军90年光辉历程中极其厚重、很不平凡。习主席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大力加强政治建军,坚定不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推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了人民军队组织形态的整体性重塑;
大力推动科技兴军,加快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深入推进练兵备战,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经过5年努力,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实现了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要深入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全面提高我军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主动进取的创新精神、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从容应对国际风云激荡,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走出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不同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5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等。世界舞台上,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焕发出巨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努力营造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

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之策。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以上率下、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整饬作风激浊扬清,通过严明纪律强化约束,通过“打虎”“拍蝇”“猎狐”惩治腐败,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依然任重道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确保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种危险”,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5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 Changes in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since the Eighteen Major Parties

作者:孙强

作者机构:沈阳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沈阳110136

出版物刊名: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145-149页

年卷期:2018年 第2期

主题词:五年成就和变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成就作了十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和开创性的,五年的变革是深层次和根本性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分认识五年成就、进而深刻领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十九大的新精神有重要意义。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