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方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和“五大振兴”要求,着力抓关键转方式调结构,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提质量促振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我市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xx届x次全会和市委xx届x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全面自觉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效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
(二)目标任务。2021年,加快推进产业更精、质量更高、生态更优、科技更强、开放共融的高效生态农业强市建设。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x,一产增加值增速达到x。粮食产量达到xxx亿斤,确保在全国产粮大市第一方阵中位次前移。
食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xxx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工作
(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1.实施种植业提质增效工程。落实党政同责抓粮食安全负责制,确保粮食面积不减、产量增加。
(1)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针对粮食单产水平低、种植结构不优、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聚焦稳粮、保供、提质、增效,落实好“两藏战略”,强化“一带”“两区”建设,坚持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科学调整粮食种植布局结构,攻单产、提总产,保障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压舱石”支撑能力。要积极引导第四积温带加快退出水稻种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xxxx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xxx亿斤以上。
(x)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建设城郊、沿路蔬菜瓜果生产区和夏秋菜南销生产区,积极发展食用菌、鲜食玉米产业。抓好蔬菜及肉蛋奶产品供给、质量监管、市场流通,确保市场供应稳定。全市蔬菜生产面积xx万亩,实现产量xxx万吨。
(x)发展特色高效作物种植。突出优势道地药材种植,打造板蓝根、防风、赤芍等专品种生产基地,打造“板蓝根”等道地品牌,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xx万亩。发展马铃薯产业,种植马铃薯xx万亩。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生态经济林发展,全市林业产值增长x。
2.实施养殖业转型升级工程。针对畜牧体系建设不完善和延伸精深加工不够问题,围绕建成现代畜牧强市目标,推进现代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1)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利用国家和省实施奶业振兴行动、牛羊生产五年行动和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突出“两牛一猪”和“一羊一禽”发展重点,以资源保障确定养殖承载能力,加快大型企业规模养殖牧场建设,推动养殖小区提档升级改造,推行代养寄养模式发展集中饲养,优化畜牧产业布局和畜禽生产结构,加强科学饲养技术应用,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总量扩张、集群发展,打造优质肉蛋奶原料生产供应基地。
(2)完善疫病防控机制。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疫病防控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突发动物疫病防控和处置能力。组织开展春秋季强制免疫,畜禽强制免疫病种应免率达到xxx,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控制在x、x、x、x以下。
(3)发展优质饲草饲料。发展优质饲料作物种植,推进秸秆饲料商品化、产业化,依托牧原、东方希望、金锣、谷实等龙头企业发展饲料加工,提高饲草饲料供给能力。全市高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到x万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增加饲料加工生产能力xxx万吨,饲料加工产能达到xxx万吨。x.实施种业振兴工程。针对种子杂而不优和种业“卡脖子”问题,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和种业科研单位、育种企业,研发优质高产新品种、引进国内蔬菜等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打好种业翻身仗。
(4)提升农作物良种繁育能力。玉米繁育高淀粉、高赖氨酸、高氨基酸等专用型品种;
大豆繁育蛋白含量xx以上优质高产稳产品种;
水稻繁育抗倒伏、抗稻瘟病品种,研发二、三积温带中长粒优质品种;
马铃薯优选不同加工需求的品种和抗旱、抗晚疫病品种。科研及种业企业研发、培育、引进农作物新品种xx个。
(5)推进畜禽品种繁育改良。推进“华牛”品种培育,改良Fx代x.x万头,改良Fx代xxxx头。加强Ax奶牛高产品种繁育,Ax高产奶牛存栏达到x.x万头以上。加快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通过曾祖代种猪,年提供优质父母代种猪能力达到xx万头。
(6)加大林草良种繁育力度。重点扩繁优质xx、xx、xx号、龙xx杨x号、错海樟子松、错海长白落叶松等树种,繁育羊草、星星草、野大麦等优质草种。全市重点工程造林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xx以上。
(7)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国家区域性玉米制种基地、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发展。
4.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针对农业生产技术“卡脖子”问题,坚持科技化引领,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1)加强农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利用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本地技术资源,围绕有机肥替代化肥、蔬菜储藏、畜禽养殖等种养技术,甜菜纸筒育苗高产栽培、蔬菜和经济作物收获、圆葱种植全程机械化等机械配套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全市选择xx项农业技术开展攻关。
(2)推进高标准农业科技产教融合园区建设。丰富园区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集成推广重大农业新技术,加强“新、特、优”品种示范展示,运用综合配套技术开展玉米xxx公斤、大豆xxx公斤、马铃薯xxxx公斤等作物单产高产攻关,推动技术、工艺、业态创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推广基地,发挥园区在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3)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抓好省市共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域职教中心作用,围绕高产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绿色增效、特色增效,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全市推广新技术项目xx大类、集成推广xxxx万亩次;
制定大豆、水稻、玉米等x个作物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达到xxx人,打通科技进村入户通道。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加大农业科技整村培训力度,开展农民科技培训xx万人。
5.实施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工程。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尽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配套完善农田灌排设施、机耕道路、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抓好项目设计、评审批复、工程建设、竣工验收、资金管理、上图入库等工作。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90万亩。
(2)推进农机装备提档升级。加快推进高性能大马力拖拉机替代小马力拖拉机,淘汰老旧小、高能耗、低效率农机,引进新型智能适用农机装备,加快推进耕种收等主要环节的智能化。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xx.x,淘汰老旧小型拖拉机xxxx台,新增大马力拖拉机xxx台。
(3)提升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高抗旱供水能力。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争取将涝区项目纳入全省水利“十四五”规划。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措施,提升灌溉效率。全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xx万亩。
(4)提升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加强乡村振兴智慧气象服务,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加强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和应对天气变化工作,提高气象监测预警预报和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全市建设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xx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设备升级改造xx个;
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系统标准化作业点xx个,远程指挥监测系统xx套;
观测站点实景监测远程终端监控系统xx套,xG实景监控站点xx个。x.实施生态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工程。针对高效生态农业价值培育不够、挖掘不足问题,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打造国家绿色食品安全示范区,推动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试点城市建设。
(1)加强黑土耕地保护。探索推行“田长制”,夯实各级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提高农民耕地保护主体意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河道和湿地内耕地治理,对自然保护区内非法耕地开展清理、退耕还湿;
核心保护区内合法耕地按照政策要求有序退出;
非核心保护区内合法耕地推广种植旱稻和绿色有机水稻,实行清洁生产。实施水土保持项目,种植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替代玉米,推进坡耕地治理。推广旱田“一翻(松)两免”、水田“翻、旋、耙”相结合的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全市建设黑土地保护示范区xxx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xxx万亩。
(2)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制度,突出秸秆商品化,打造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产业链,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xx。
(3)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加快畜禽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与标准化改造,鼓励养殖企业与种植大户签订还田消纳协议,推广寄养代养、粪污集中处理模式,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形成粪污治理市场化机制。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xx,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运行率达到xxx。
(4)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和有机肥替代计划,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行动。有机肥生物肥施用量同比增加xx以上,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x以上;
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x;
农膜回收率达到xx,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xx。
(5)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xx万亩。全面推行林(草)长制,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实施草原全域禁牧,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强化河湖长制,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积极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7.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针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不够、乡村产业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的突出问题,坚持产业化、市场化引领,加快构建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产业体系。
(1)实施农产品加工流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现代畜牧等产业,统筹推进各县(市)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品牌培育,打通销售环节,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做强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深入落实玉米深加工企业粮源供应链再造工程,做好玉米深加工企业跟踪监测和运行分析。提前研判大豆粮源供需形势,适时启动大豆粮源供应链建设。强化农产品营销,通过展会推介、品牌营销、互联网营销等新形式新业态,加强对口合作、产销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助力优质农产品“卖得更好”,增强市场竞争力。
(2)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扶持“链主”企业发展,促进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加速融合,打造食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奶牛、肉牛、生猪x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羊、禽x个十亿级产业集群,推进果蔬、食用菌、杂粮杂豆、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xx。
(3)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三产融合、生态旅游等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打造“一镇一业”“多镇一业”的镇域产业。巩固提升x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增x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4)加强农业统计监测。完善统计核算方法,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应统尽统,全面准确反映农业全产业链价值。
8.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针对新型经营主体规范程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连接机制不紧密的问题,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强化农业市场化建设,推进生产关系调整,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1)实施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主体、农产品营销主体。继续发展股份制合作社,完善章程和规章制度,合理设置土地股和资金股量化比例,年末盈余同股同利按股进行分红。实施“百村千社万户”示范典型三年培育计划,实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培育计划,继续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达到xxxx个,新增股份制合作社xxx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xx个,市级农户家庭农场示范场xxx个,农业示范公司xx个。
(2)实施市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涉农服务业,突出数字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围绕农资供应、农业托管、农机服务、农技服务、农产品销售、农村金融等环节,加快农业生产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培育农业市场化服务主体xx个,引进农业数字化服务企业x个。建设数字农场xx个,数字农业示范园区x个。
(3)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赢。
9.实施“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立粮油保供稳价协调机制,制定完善全市粮食应急预案,确保粮油市场不脱销、不断档。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叫响“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品牌。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稳定在xxxx万亩以上,新认证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xx个以上;
新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x张,证书总数达到xxx张。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溯源和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指标负面清单,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持续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xx以上。
(二)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不够的短板问题,抢抓战略机遇,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
10.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加快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建设,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全市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分类布局。撤并“空心屯”xx个。
11.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道路、供水、能源、通信、服务等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1)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支持乡镇通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和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支持范围。有序推进实施路长制,完善农村道路养护机制。全市建设农村公路xxx公里。
(2)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老旧供水工程改造,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鼓励村级统筹布局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健全水费收缴机制,并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建立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资金投入机制。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xx以上。
(3)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快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推进秸秆固化燃料替代散煤。统筹规划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作为县城及周边乡镇的集中热源,采用生物质锅炉和节能环保炉具为农户分散供暖。推广“太阳能+”多能互补热利用模式供热。加大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力度。围绕秸秆、畜禽粪污和垃圾综合利用,谋划建设绿色产业项目xx个。
(4)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支持有专项应用需求的地区开展千兆光网、5G网络等,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5)加强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村级电子商务、寄递物流、客运站点、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新增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寄递物流点。
12.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x+x+x”重点工作,抓好厕所、垃圾、污水、能源、菜园五项“革命”,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运营管护机制,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市农村改厕新增xxxx户。进一步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就地资源化利用。新建x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新建秸秆压块站xx个。新建“菜园”示范村xx个;
庭院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菜园”利用率达xx以上。
xx.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x)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调整,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进一步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镇教师到乡、村驻校交流任教。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发展。加强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建设一批乡村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
(x)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积极落实乡镇卫生院招聘大学生计划。加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建设,持续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逐步实行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理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3)加强农村保障服务。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就业支持、就业援助等政策并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难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健全市县乡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利用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开展互助服务、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4.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邮寄、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生活性服务网点,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国家级和省级旅游重点村分别达到x个和x个。
15.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1)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村“两委”换届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严厉打击干扰破坏换届选举的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坚持抓乡促村,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
(2)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等,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有效监督。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
(3)推进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建设。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加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打击整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革,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疑难事不出县区”。
(4)提升乡村为农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强乡扩权”改革,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好乡镇服务、带动乡村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管理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16.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引领,强化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乡土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打造善治乡村。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好家风进万家”活动,评选一批农村“最美家庭”,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在全市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领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针对县域经济产业聚集度不够、主导产业不突出问题,强化招商引资壮大县域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17.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升速度,推动弱县赶超、强县跨越,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积极开展县域经济争先创优活动,大力培育百亿县区、十亿乡镇、亿元村。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力争更多县(市)进入全省十强县,推动其他县位次前移。
(1)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围绕xx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现代畜牧、新能源环保、生态旅游、生态养老、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县域主导产业,打造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引导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鼓励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聚集,大力发展吃配经济,形成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进一步推动各县(市)稳定存量、抓好增量,力争更多的县域企业提档进入规上企业行列。
(2)突出工业引领突破。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深入推进工业立县,将发展要素向工业集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园区和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园区,不断壮大工业总量。
(3)突出产业项目带动。围绕新一轮百个重点产业项目攻坚行动,大上有市场、有就业、有税收、有投资、有产业带动的高质量项目。按照主导产业链图谱招商,突出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谋划项目。深入实施百亿级项目攻坚,打造一批战略性龙头企业。优化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环境,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领先企业,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县域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xx个。
(4)突出全产业链打造。围绕“粮”“食”一体化、“肉”“食”一体化、“奶”“乳”一体化,完善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再造工程,推动粮食、乳肉加工向中央厨房化、生物化工方向拓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依托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化粮食、乳肉、马铃薯、酒水等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中央厨房食品产业,提高产业链层次。招引皮毛骨血深加工项目x个以上。
(5)突出城乡协调互动。注重发挥乡村经济基础支撑作用,认真落实《关于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快培育乡村市场主体,实施百亿县区和百亿园区、十亿乡镇、亿元村培育行动。利用村级资源吸引人才创业,大力发展有特色、有规模、有市场的“一村一品”经济,加快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提升乡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培育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xxx个。
18.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强村级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把农业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进县域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和立县主导产业。每个县(市)要加快培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立县主导产业2个以上。加快小城镇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挥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开展县城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形成以中心城为引导的新格局。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鼓励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孵化实训基地。
(四)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针对农村市场主体活力不足、资产资源潜力未能充分释放的问题,持续深化改革,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9.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村组织化、规模化经营程度。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2030万亩以上,xxx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xxx万亩以上。
20.深化农村建设用地改革。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探索农村休闲观光等产业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审批实施程序、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指导乡镇依规开展宅基地审批工作,推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农村土地征收范围,建立城乡公示地价体系。2021年实现城乡基准地价全覆盖。
21.推行现代农业生产新方式。积极推进农业托管服务,建立农业生产性服务全程托管赋能超市,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农机服务、大数据服务、投入品服务、主体服务、技术咨询及培训服务;
借鉴现代玉米种植合作社经验,支持组建跨区域联合体,成立全程托管服务中心,完善主要作业环节单项代耕服务,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按产业链标准组织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一定复制推广价值的托管典型xx个,农业生产全程托管面积达到xxx万亩以上。
22.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管理新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资”治理,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构建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和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实现集体经营性资产盘活盈利,非经营性资产管理规范,资源性资产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经济行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和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工程项目招标制度、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日常监管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积极对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交易。建立基层组织经济行为规范化管理机制,出台全面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文件。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使用率达到xx以上,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进场交易。
23.深化农村相关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落实省制定的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相关办法。加快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乡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供销社综合改革成果,推进“数字供销”新型供销社建设,基层社覆盖全市乡镇95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我省的实施办法,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市、县、乡党委要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帮助乡村研究产业强乡(镇)和“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建立市、县、乡党政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业务轮训。
(二)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成员单位出台重要涉农政策要征求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意见并进行备案。各县(市)区要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设立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分解年度重点任务,落实责任部门,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督促各县(市)区、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加强县(市)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充实和强化工作力量。发挥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单位作用,强化乡村振兴工作统筹谋划、部门联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推进合力。
(三)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抓好全市村“两委”换届,有序开展乡镇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与换届同步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加强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调、有效衔接。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打造“一懂两爱”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选聘优秀村书记进入乡镇事业编管理,招录公务员、“选调生”和“名校优生”等充实乡镇管理人才队伍,利用“丰羽计划”引进重点产业人才,利用“县引乡聘村用”机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继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利用乡村资产资源招引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文化人”“新农人”等乡土人才,壮大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
(五)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能力突出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一并考核。强化乡村振兴督查,创新完善督查方式。坚持实事求是、依法行政,把握好农村各项工作的时度效。
推荐访问:全面推进 振兴 工作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方案 如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