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制定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意见(草案)

时间:2022-08-06 1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定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意见(草案)(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制定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意见(草案)(范文推荐)

 

 关于制定 2014 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草案)

 学院各部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组织、 管理教育教学过程, 监控教育教学质量和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它对于学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对于规范教育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为了 既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对稳定性和时效性,同时以培养复合型、 发展型、 创新型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并在总结巩固我校以往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制订 2014 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一、 基本思路 (一)

 注重事前深入调研、 事中共同参与、 事后推敲论证的原则。

 各系要广泛进行行业、 企业调研, 了解行业、 企业专业技术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以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需求, 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且具有前瞻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程序应包括:

 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专业研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标准、 职业能力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 设置课程)

 ; 拟订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专家论证; 修订及完成人才培养方案。

 (二)

 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 课程设置要根据人才培养目 标和职业能力、 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坚决克服因人设置课程的陋习。

 要坚持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群)

 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要注重课程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

 每个专业要设置对应核心技能、 核心技术进行工学融合的核心课程 5-7 门。

 (三)

 融入职业标准, 突出应用性和职业性的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根据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

 的任职要求, 以职业岗位(群)

 能力分析为基础, 将相关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考证知识融入教学内容, 进一步完善“双证书” 制度。

 (四)

 坚持建立特色培养模式原则 坚持“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方向, 实施“2+1” 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落实和保障校外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和质量。

 各专业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础上, 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

 项目驱动,企业化培养; 工学结合, 课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等。

 (五)

 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严肃和稳定性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 不得擅自更改, 应保持其严肃性和稳定性。

 如因市场人才规格需求变化等原因, 必须进行修改或调整, 须由专业负责人提出申请, 所在系负责人签署意见后, 报教务处审核和主管院长审批, 审批后方可实施。

 (六)

 整个课程体系按照“公共基础模块” 、 “专业基础模块” 、 “专业核心模块”(含基本技术技能训练、 专业技术技能训练、 综合技术技能训练以及创新的技术技能训练等)

 “专业限选模块” 、 “公共选修模块” 、 “校内专业实训” 和“校外实训与顶岗实习” 七部分构建。

 正确处理好理论适度够用和适当强化技术基础的关系; 处理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务教学和以提高技术应用和革新能力为导向的创新教育的关系, 整合课程, 删减或压缩不必要的课程或课时,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学习创造条件。

 原则上第一学期以公共必修课为主, 第二学期以专业基础课为主, 第三学期以专业技能课为主, 第四学期以专业限选课为主, 第五、 六学期以校外实训或顶岗实习为主。

 二、 基本要求 (一)

 培养目标、 规格 培养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立足珠三角开发区,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 具备国际视野、 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各专业可依据上述精神制定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

 (二)

 学分与学时规定 1. 周学时规定:

 为确保教学质量并充分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各专业每周课程中非集中实训(习)

 周课程学时数介于 20-24 之间。

 课程的周学时根据实际教学周数计算, 集中实训(习)

 周(即技术技能训练模块, 下同)

 学时不在计算之列。

 2. 非集中实训(习)

 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

 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原则上每 16 学时计 1 学分。

 3. 集中实训(习)

 周课程学时学分规定:

 集中实训(习)

 周 1 周计 1 学分。

 4.

 总学时为 2500 左右, 总学分为 125~135 学分 (三)

 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 1. 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时的 50%以上;

 2.

 专业核心课程即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数量一般为 5 左右, 不超 7 门。

 3.

 公共基础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6 学时不变, 理论

 学时调整为 30, 课外学时为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时统一调整为 36, 课外学时为 10。

 4. 毕业实践(顶岗实习)

 增加至 32 周, 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各 16 周。

 5. 专业选修课为 64 学时, 4 学分。

 6.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由教务处统一开设。

 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升学生的素质。每学期中由教务处向全院教师征集, 一般由学院有能力且教学效果好的任课教师申报,具体由教务处确定, 在每学期末公布并组织学生网上选课, 供全校各专业学生在课余选修。

 要求每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 2 门, 4 学分。

 (四)

 关于周课时 每周课堂教学原则上控制在 20-24 节之间, 并同时考虑选修课和独立设置的实践课周课时的安排。

 (五)

 课程考核的审核 原则上考试科目每学期控制在 2—3 门/专业, 要严格审核考试科目的合理性;

 (六)

 毕业要求 2014 级各专业所有学生要进行毕业实习并填写实习报告, 修满本专业规定课程并考试合格, 完成毕业实习,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可获得毕业证书:

 (1)

 获得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社会公认相关技能证书。

 (2)

 非计算机专业需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证书。

 (3)

 非外语专业获得至少英语应用能力 B 级及以上证书或其它语种的相应证书。

 三、 “教学进程表” 课程设置说明与要求 1.

 大学英语第一学期以考证为中心授课, 第二学期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

 2. 因学校资源问题, 部分公共必修课将分两学期开设。

 各系部根据《附件一》 表中公共课课程分配学期, 在《2014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程表》 相应学期作安排。

 计算机应用基础、 应用写作、 《就业与创业指导》 等课程开设学期分配, 原则上以此表为准, 具体根据新生报到情况可能会有部分微调。

 (详见附件 1)

 四、 2014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模板 各系部在教务处下发的“2014 级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上进行制作。

 (一)

 2014 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模板(Word)

 (附件 2)

 五、 2014 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一览表

 具体见《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2014 级专业设置一览表》(附件 3)

 。

 六、 2014 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编制 教务处和各系部依照《广州东华职业学院课程代码编制办法(试行)

 》 对课程代码进行统一编制, 具体内容见附件 4。

 七、 2014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上交时间 初定于 2014 年 4 月 22 日全天, 学校召开专业论证会, 要求各系部主任、 专业负责人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全部参加论证; 各专业方案的初稿于 2014 年 5 月 16 日前,由各系部秘书收集好后一起发给教务处杨艳老师; 5 月 23 日前由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委员给各系部反馈意见并要求各系部进行第二次修改; 6 月 1 日前教务处收集汇总 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二稿并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核; 有局部修改和调整的将反馈给各系部; 6 月 15 日教务处将定稿前交付印刷厂。

  附件:

 1. 2014 级公共必修课学期授课安排表 2. 2014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3.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2014 级专业设置一览表 4.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课程代码编制办法(试行)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推荐访问:制定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意见(草案) 人才培养 草案 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