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凝聚武大校友力量,助推武汉全面复兴——陈一新在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讲话

时间:2022-06-24 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凝聚武大校友力量,助推武汉全面复兴——陈一新在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讲话【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凝聚武大校友力量,助推武汉全面复兴——陈一新在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讲话【精选推荐】

凝聚武大校友力量 助推武汉全面复兴

----在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的讲话

 

尊敬的韩进书记、窦贤康校长,

尊敬的信思金、何光彩、栾永玉书记,

尊敬的倪红卫、彭育园、梁茜、蔡红生、钱建囯、李卫东校长,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嘉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今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武大校友齐聚江城,群英荟萃,少长咸集,旨在“凝聚武大校友力量,助推武汉全面复兴”。我们倍感荣幸、深受鼓舞。我谨代表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校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武汉大学是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校。自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算起,武汉大学跨越三个世纪的光辉历程,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武汉大学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精神,与时代潮流同频共振,与社会进步同向而行,闪耀着人文光芒,彰显着科学智慧,培育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大家、治国俊杰、学术泰斗、创业精英,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武汉大学与武汉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及其一批教授学者为武汉发展出谋划策、献智出力,如武大提出的“两通起飞”、“长江文明”等战略建议,影响了武汉30多年的发展。武汉大学一批院士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培育了百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使武汉地球空间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居于全国甚至国际领先地位,为武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武汉大学每年培养输送3000多名高素质人才,为武汉复兴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红利和智力支持。武汉大学已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一张闪亮金名片。

武大校友是武汉这方水土哺育的精华。许多武大校友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和领军人物。你们的不懈奋斗、精彩展现和卓越成就,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母校、为武汉争了光、添了彩。武大校友不仅是母校的希望和骄傲,也是武汉的希望和骄傲!今年3月,市委提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以来,武汉大学韩进书记、窦贤康校长高度重视,亲自推介武汉,号召广大校友 资智回归武汉。“珞珈商帮”校友企业家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不仅自己带头回汉投资兴业,而且专程奔赴国内外各城市宣讲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与校友企业家商谈,力邀校友回汉,集结超千亿投资,推动众多校友资智回汉项目落户武汉。

在此,我再次代表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对武汉大学这所百年名校致以崇高敬意!对武汉大学及广大校友多年来真切关心、鼎力支持武汉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传承光荣的文化名城,是一座优势明显、基础扎实的潜力之城,是一座充满活力、热潮涌动的逐梦之城,是一座蓝图宏伟、蓄势腾飞的希望之城。我以激动的心情向各位校友、嘉宾介绍今天和未来的武汉。

一、国家战略聚焦的武汉,正致力于开启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时要求我们,加快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囯前列,并提出“四个着力”要求,着力在推进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总书记对湖北武汉的殷殷嘱托,为湖北武汉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40多项重大囯家战略和改革试点在武汉聚焦落地,特别是囯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武汉等中心城市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囯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囯家重大改革发展任务落户武汉。国家对武汉寄予厚望,武汉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武汉未来发展的蓝图,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

——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要把武汉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产业能级迈上中高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功能品质加速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在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

——建设国际化大武汉。要把武汉打造成为联通世界、联接 “一带一路”、联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囯际通达能力大幅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营商环境、生活环境与囯际先进城市接轨,国际性组织和活动较为集聚,囯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

——建设生态化大武汉。要把武汉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际知名宜居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全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发展,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彰显,江河湖泊水质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努力实现天人和谐。

二、山水形胜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世界有影响力的亮点城市

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大开大合的城市地理人文格局世界少有。江汉朝宗、龟蛇对望,是武汉乃至整个长江最为形胜之处。中央要求我们:在长江流域,武汉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脊梁;
在中部地区,武汉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在全国,武汉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我们还要求自己:在全球,武汉要成为 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目前,我们正致力做足做好“长 江”这篇大文章,以长江为城市空间主轴和时间主轴,串起伟大的城市梦想——努力打造“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

——畅想“历史之城”。以长江、汉江交汇的南岸嘴为原点,以长江武汉段为蓝轴、龟蛇绵延山系为绿轴,以三公里为半径,以龟山、蛇山、琴台、武昌古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汉阳归元片区、月湖片区等为主体,覆盖两江四岸二十余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长江文明之心”,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其中,南岸嘴核心区拟规划建设长江文明馆,举办大河对话、长江文明论坛,布局长江演艺中心;
依托龟山、蛇山、黄鹤 楼、长江大桥等自然人文景观,沿长江两岸,拟布局诗人之路、 英雄之路、商贸之路、音乐之路,打造溯古颂今的历史人文之路,传承弘扬武汉水生态文化、商贸文化、工业文化、科教文化,努力将武汉塑造成为世界大河历史文化名城。

——优化“当代之城”。核心是优化武汉长江主轴及近岸空间发展。在世界大河名城中,两岸均衡发展的特大城市世界少有,以大河为主轴的城市史是少见。武汉,长江穿城而过,从东南角向西北角是一条直线,刚好是城市对称轴,且宽度适宜、南北两岸发展均衡,这是武汉宝贵的禀赋传承。我们提出把长江武汉段作为城市文明景观中轴来打造,围绕交通轴、经济轴、生态轴、景观轴、文化轴“五轴一体”,变“长江天堑”为“城市靓丽画轴”,引领武汉大都市由“组团结构”向“中轴结构”发展、向“长江时代”跨越,形成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交通轴。沿长江两岸,分别打造左岸大道、右岸大道,让一环至外环快速衔接,同时沿两岸分别构筑复合交通走廊,增加长江绿道,让两岸交通可达性更强,形成兼具交通、观景、游憩综合功能的世界级滨水景观大道。近期,我们将启动左、右岸大道示范段建设,确保在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召开前建成。

经济轴。沿着长江主轴,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汇集最优质资源,承担全球性城市功能,让四大发展片区、五大商务功能区在这里衔接串联,打造高端服务业集群。

生态轴。开展滨水岸线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推进“四水共治”和海绵城市建设,让长江沿线生态、重要景观廊道焕发生机,让两岸江滩公园更美更靓,让长江主轴成为江城辉映的生态文明共享体验区。今后将在长江江滩绵延10公里,集中成片试种向日葵、熏衣草等观赏性花木,让两岸江滩处处见绿、层层彩化、时时花香,成为很美丽、很吸别人的景观。

景观轴。整合串联长江多元景观资源,构建世界级的“江汉朝宗”景观核心区,建设沿江景观阳台、垂江景观廊道,推进长江沿岸夜最亮化、大桥美化,形成以主轴为核心的整体景观带。

文化轴。推动文化展示交流、综合演艺、时尚创意、文化科技等功能区连片发展,打造主题文化景观。

——建设“未来之城”。核心是高水平规划建设长江新城和申报长江新区。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这是一张很亮的名片。用 “长江”来命名新城,这是我们的创意,而且我们进行了注册。

从整体看,武汉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新区,当今已经到规划建设的时间节点。通过前阶段的科学论证,长江新城选址于谌家矶——武湖区块一带。这个地方区位优越,有机联接主城、联贯长江主轴;
交通便捷,西边是机场,东边是阳逻港,边上还有铁路枢纽;
地质水文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空间充裕,现有开发程度低,拆迁量不大,供30—50年发展没有问题。我们打算分三期推进:近期起步区30平方公里左右,中期发展区100 平方公里左右,远期控制区500平方公里左右,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总的目标定位和要求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对标雄安新区,打造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大江大湖魅力凸显的生态绿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先应用的现代智城、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一流的国际友城、百姓富裕安居乐业的创富大城,真正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城。

我们将通过长江新城进一步带动增量发展,通过长江主轴进一步带动存量调整和提升,以此进一步优化武汉发展空间,提升武汉发展竞争力。

三、科教发达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全国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89所高校,居全国前列;
在校大学生最多时近130万,居全国第一,近些年每年有 30来万大学毕业生。武大、华科大长期排名全国高校前10位, 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科研实力雄厚,科研院所95家,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居全国前列,已建成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等,正在建设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各类创新平台载体为依托,武汉目前已吸引聚集两院院士 63名、国家“千人计划”344人、诺奖专家3名,各类科技创新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这些都是武汉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党中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武汉以担当这一囯家战略的生力军和排头兵为己任,创造“大学+”新模式,统筹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 产业链、政策链,先后部署“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海外科创人才 来汉发展”等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努力探索“人才引领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一是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能力强、消费潜力大,是城市的希望、城市的未来。我们要建设全国低成本创新创业中心,用完善的公共服务来节约创业的时间成本,用多元的产业来增加创业就业的选择机会,用公正高效的政务服务来解除大学生的创业忧虑,用创业文化来营造大学生创业创新氛围,用文明城市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用优美的生态环境来吸引大学生安居乐业。不断更新完善政策,让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将武汉打造成“大学生最友好城市”,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这100 万大学生留下来,将大大优化武汉的人口结构,再赢人口红利。

可以说,实施这一工程既是人才战略,更是人口战略。

二是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武汉高校众多,改革 开放以来已经有3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很多都在各自的领 域有所作为,其中许多著名校友都表示,武汉是他们的“第二家 乡”,愿意为武汉的发展做贡献。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母校对武 汉的感情,形成了“武汉+母校+校友”同心圆。这些校友资源是武汉市发展的“金矿”,我们要挖掘它。我们成立了市招才局和“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切实为武汉校友回汉投资兴 业、创新创业提供最优服务,使武汉校友成为创业创新发展新典范。

三是实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我们新成立了“市科研成果转化局”,探索创立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新体制新机制,出台突破性政策举措,搭建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促进科技与资本、与企业精准对接,努力把在汉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这个“富矿”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就地产业化,使武汉科教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形成源源不断的现实生产力。我们还将把对接服务“两院”院士作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抓手,让院士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顾问团”,让地方党委政府成为院士的“服务团”, 把院士“才”富变成武汉财富,把院士科技成果变成武汉发展成果,努力打造“院士经济”、“院士智库”、“院士智城”。我们将大力支持武大、华科大等高校院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今后5年集聚建设各类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知名企业研发中心、新型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载体1000家,力争汇集创投基金5000亿元以上,实现80%的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四是实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我们将在长江新城布局“武汉科学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完善“城市合伙人”工作机制,建立全球人才数据库,在硅谷、特拉维夫、伦敦等设立海外孵化器及招才工作站,构建面向全球的招人聚才网络体系,引进培养一批诺奖级、院士级全球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国际工匠人才,以及相关领域的商界领袖、管理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四、九省通衢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国际流通枢纽城市

以武汉为圆心、1200公里为半径画圆,可覆盖全囯10亿人口、90%的经济总量;
综合交通发达,是人流、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加速集散的天然洼地,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而今正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多式联运枢纽,迈向九州通衢,通达五大洲、三大洋,支撑武汉建设成为国际流通枢纽城市。

一是建设国际陆运枢纽。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高铁之心”,高铁可直达全国26个省会城市,铁路货物快运定期班列已覆盖华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主要城市;
中欧 (武汉)班列直达欧亚大陆28个国家、60多个城市,国内国际通达能力居全国前列。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两纵、两横、两斜” 12个方向高铁网,以及中欧(武汉)班列境内外集并中心,拓展通达东南亚、南亚、中亚等班列。

二是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及地区航线45条、国际旅客吞吐量230万人次,中部第一。目前,年吞吐能力达3500万人次的天河机场三期已经建成、即将投用;
位于鄂州东部、距离武 汉仅50公里,主要依托武汉、服务全国、联接全球的顺丰货运机场,已于去年开工建设,2019年将建成投用,一期货邮吞吐能力即达到500万吨、全球笫一。未来的武汉大都市区,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千万吨级,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内陆货运航空枢纽。

三是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是与重庆、上海并列的长江三大航运中心之一。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00多万标箱,开通了东亚、东南亚近海近洋航线,成为中西部最佳“出海口”,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未来,我们还将建成阳逻港三期、四期,拓展加密近海近洋航线,“中部海港”功能将实现新跃升,武汉新港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能力将分别达到2亿吨、1000万标箱。

四是建设国家多式联运枢纽。依托武汉建设铁水公空多式联 运枢纽,辐射区域最广、满足市场货运需求规模最大、降低物流 成本最多、综合效益最优。我们正在积极谋划建设阳逻港“水铁 公”多式联运枢纽、天河机场“空铁公”多式联运枢纽、高铁快递分拨中心、铁路特快货运中心,以及联接天河机场、汉口北编组站、阳逻港、鄂州顺丰机场等枢纽的快速通道,推动武汉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内陆多式联运枢纽。

五是建设全国重要的信息枢纽。武汉是中国宽带互联网八大中心节点之一、全国新一代高速环网唯一的五环交汇地,拥有全国唯一的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我们依托发达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正加快建设超算中心、大数据中心、5G等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枢纽辐射服务功能。

依托以上枢纽建设,我们将把握信息时代贸易变革新机遇,顺应新技术创新和应用潮流,积极发展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 新金融、垂直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新零售、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进一步发挥武汉流通成本洼地优 势,提升枢纽经济集聚辐射功能,致力建设互联网时代“新商都”,成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商贸物流中心和流通枢纽城市。

五、工业重镇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高效高新产业高地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产业门类齐全,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制造业城市,以及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近些年来,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环保、食品及烟草等5个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近1/50,工业重镇地位巩固提升。

当今,我们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高效高新产业为主攻方向,以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企业园为抓手,构建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产业集群、服务集中的“五集”发展新格局,打造“顶天立地”支柱型企业与“铺天盖地” 配套型中小企业相生相长的企业生态系统,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尤其是聚焦“四大功能区”,着力提升武汉产业在全国全球 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东湖高新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现代金融等产业,努力打造“四谷”:“光谷”,光电产业科研实力居全国第1位,去年科工贸总收入5002亿元。“药谷”,近些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去年科工贸总收入1005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笫2位。“智谷”,正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华星光电二期T4项目。“金谷”,引进更多金融总部和机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

——武汉经开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飞行汽车等“下一代汽车”,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下一代高铁等未 来产业,努力打造“三都”:“车都”,2020年力争达到200万辆汽车产能,销售收入3000亿元,支撑全市汽车产能达到300万辆以上。“机器人之都”,重点布局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智能成套装备。“智能家居之都”,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终端、智慧服饰等产业。

——临空港经开区,重点发展临空制造、网络安全、现代食品等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创新基地,努力打造“临空制造港”、“网络安全产业港”、“现代健康食品港”。

——长江新城(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发展新经济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擎,构建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 体系,建设高效高新产业集聚区和新民营经济集聚区,努力打造 “创新名城、生态绿城、现代智城、国际友城、创富大城”。

六、人才荟萃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地

武汉新近毕业大学生多、科研院所技术人才多、海归人才多、来汉置业经理人多,具有发展新民营经济的“种子”优势。新的发展阶段呼唤发展新民营经济,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新民营经济。新民营经济财富共享度更高、创新动力更足、捕捉市场能力更强、体制机制灵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力,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是富民兴汉的源头活水。实践表明,新民营经济已成为发展新经济的主导力量,新经济已成为新民营经济的显著标志。

武汉国有经济这条腿长,民营经济这条腿短。毫无疑问武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但必须走新民营经济发展之路。新民营经济的内涵特征与武汉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高度契合。当前的武汉,承担系列国家战略和改革创新试点,地理位置优越,科学教育发达、城市环境宜居,拥有发展新民营经济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6月,我们召开了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明确了武汉发展新民营经济的主攻方向和保障举措。总的思路是:聚焦创业创新创富,以“四军三名”(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所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名家、名企、名品)为主体力量,以发展“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攻方向,努力把武汉打造成新民营经济集聚地。我们专门出台突破性发展新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破除制约新民营经济发展的—切障碍,在平台建设、要素资源保障、产权保护、贡献激励等方面都充分体现改革精神,有很高的含金量,非常务实管用。

七、宜人居住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知名滨水生态绿城

武汉城水交融,长江、汉水在此交汇,166个湖泊镶嵌城中,水体超过市域而积26%,人均拥有淡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35倍,集“江城”和“百湖之市”美誉于一身,景致天成。而今,我们正在努力打造最具宜居品质、国内外知名的滨水生态绿城。

一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四水共治”为突破口, 开展建设“安澜长江”、“清洁长江”、“绿色长江”、“美丽长江”、“文明长江”五大保护行动,创新共抓长江大保护六大机制,以“水”为倒逼机制,水岸同治,“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使长江武汉段成为世界大河治理最新成就的集中展示地,使武汉成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典范。我们将推动立法保护长江岸线,划定沿江两岸用地控制区域,规划建设沿江绿化带,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保护起来,未来50—100年都不能开发,把发展空间留给子孙后代。我们将着力探索推行生态补偿,今年试行建立奖罚分明的生态补偿机制,对市域内各区长江断面水质进行严格的常态化、信息化监测,以所属区的长江 断面水质为考核依据,年终真兑现、真奖罚。

二是以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为重点,打造靓丽的百湖之城。东湖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国家5A级景区。我们正在推进东湖城市生态绿心规划和建设,优化提升生态景观,传承楚风汉韵,促进东湖和周边城市功能区融合发展,力争将东湖生态绿心打造成为“城市生态之心、城市人文之心、城市融合之心”,将东湖打造成为世界级城中湖典范。东湖生态绿心建设将以绿道网络体系建设为牵引,目前我们正着力打造世界级东湖绿道,一期已建成28公里,二期工程60公里将在年内建成,总体建成后将比肩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去年在第三次联合国人居大会向全球推介。

三是做好“大湖+”文章,打造滨湖特色空间。我们将实行湖泊“三线一路”规划控制,构建“大东湖”、“汉阳六湖”、 “东西湖七湖”、“沌口二十一湖”等生态水网,绘就江湖相济、 湖网相连、“一橹摇遍三镇”的图景;
探索建设“城市水库”, 变被动消极蓄洪为主动吸纳、利用水资源,从根本上把水患变为水利、水忧变为水优。我们将打造国际功能区、科创功能区、休闲功能区、生态体验区、体育文化功能区等“大湖+”主题功能区,探索“大湖+”环境保护、“大湖+”产业创新、“大湖 + ”社会建设、“大湖+”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等发展模式。届时不同主题、各具特色的滨江滨湖公共空间将在湖畔呈现,吸引全球高效产业、高端人才、顶级企业在此集聚。

今后的武汉,水韵彰显,绿意盎然,气候宜人,现代版“清明上河图”随处可觅,“东方水城”魅力尽显。

四是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优质化,高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武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三,拥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中小学。医疗条件优越,集聚了同济、协和等一大批高水平医院, 三级医院45家,居全国城市第5位,其中三甲医院26家,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医学中心,打造囯家健康示范城市。拥有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武汉网球中心等一批国际一流的文 体场馆,常年可以欣赏世界最顶级艺术团体的演出,观看WTA 超五巡回赛、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等世界顶级赛事,“汉马”、渡江节、杂技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享誉全国。我们还将积极策划举办水上马拉松、龙舟赛艇、沿江环湖自行车赛等活动。今年将举行世界飞行者大会,2019年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军委赋予武汉新的使命。届时将有120多个国家参会,近一万名军人运动员参赛,届时许多国家的元首、国防部长都将来汉。我们以“大战800天,喜迎军运会”为动员令, 精心建设高水准的比赛场馆,大力改善城市功能品质和形象,通过这一赛事的举行,武汉的国际知名度将大为提升,武汉的面貌将大为改善,今后在武汉可以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和体育的盛宴。

各位校友,各位嘉宾!

当前的武汉,正处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关键时期,正迎来奋力改革创新、拼搏赶超发展的喜人势头。当前的 武汉大学,正围绕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我们将举全市之力,全力支持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在公共服务、 校园安全、周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最佳服务、最优保障。

武汉是各位校友求学成长成才的地方,是心之所向、情之所 系的第二故乡,来来武汉发展需要向你们借势借力、借资借智, 希贽你们情系武汉、倾心武汉,助力武汉复兴。一是聚力造势。

帮助我们势好“宣传员”、“扩音器”,让更多的武汉校友和各界人士,了解武汉“双招双引”的真心诚意和政策举措,让更多人感受到武汉快速发展、加速复兴的强大气场,进一步增强他们资智回汉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聚资兴业。发挥校友企业家协会作用,鼓励更多校友企业家投资武汉、兴业武汉,加快武汉高效高新产业发展和世界亮点城市建设。整合武大及校友资源,争取更多国家实验室、基础研究重大设备、大科学装置等落户武汉,创办更多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培育更多新兴产业和领军企业。三是 聚才育才。发挥武大校友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帮助武汉引进培养 更多一流人才,鼓励支持更多的武大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

为鼓舞激励大家心无旁骛地资智回归武汉、投身武汉创业创新创富,我们将:给予最高礼遇,让回归校友在事业上有发展、 在经济上有实惠、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光。奉献最优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探索建立容错容缺审批、负面清单管理、领先用户等机制,建立健全回归校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营造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最好政策,优先推荐校友成为“城市合伙人”,做大校友资智回汉产业引导基金,为校友在汉创新创业制定更多支持政策。营造最佳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创新创业集聚区,推动国际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宜居宜住环境,让广大在汉回汉校友放心、安心、舒心地工作生活。

各位校友、各位嘉宾,武汉崛起前程似锦,资智回汉恰逢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共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新实践中大展宏图,在全面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中成就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