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读《论“三农”工作》感悟体会(2篇合集),供大家参考。
读《论“三农”工作》有感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 2012 年 12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 61 篇,这对于深刻理解和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对于保护和守住粮食安全、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因此,想要实现好民族复兴、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守好“三农”工作“压舱石”。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 化,守好农业“压舱石”。《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守好“三农”工作“压舱石”,首先一点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构建起“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格局,走产出一条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
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注重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加快农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步伐,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守好农村“压舱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深刻点明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也指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农村的景色总是能给人以一种豁达、亲切、恬美、舒适宜人的感受。那么,该如何建设和谐美丽农村呢?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科学研判地理、人文、传统等多种因素,做到农村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居则居、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者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要贯穿到美丽农村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绝对不能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落实,在对农村自然和生活居住环境不造成较大破坏的前提之下,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具有田园风光、历史人文、山水美景、特色产业等特点的农村品牌,让农村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
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守好农民“压舱石”。《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国农民具有勤劳、朴实、热情、善良等许多优秀品质,用辛勤劳动的双手让“米袋子”“菜篮子”有了保障,为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其作用无可替代。因此,要下大力气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火车头”作用,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基础上,依法妥善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加强知农业、爱农村、懂农民的乡土人才、本土人才、前沿人才培养,加大“领头羊”“领头雁”等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从而促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得农民“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的职业。
读《论“三农”工作》有感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本书内容详实、理论丰富,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在“三农”工作上当做到“思”“辨”“行”,凝聚思想和行动上的力量,增强忧患意识、勇于直面挑战、细致解决问题,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业绩。
明确目标、研究问题,在向“难”的路上“慎思之”。气可鼓不可泄。在面对“三农”工作中的问题时,党员干部要“一鼓作气”,越是任务艰巨,越是要迎难而上;越是山高水长,越是要翻山越岭,把问题的研究和化
解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对未来的谋划,实地查看问题、细致剖析问题、耐心解决问题,深入探究、抓牢关键,推动问题迎刃而解;汲取多年来发展的宝贵经验,遵循市场需求和发展规律,在“慎思”中找答案,寻求“三农”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在解决问题中拓展和深化工作的实际成效,进一步筑牢“三农”工作的“基底”。
强化认识、防范风险,在向“ 前”的路上“明辨之”。面对时代的考验和挑战,在“三农”工作上,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紧迫感不可少、责任感不能缺、危机感不掉线,要始终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扭住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拼搏进取、闯关夺隘,防患风险于未然,迎接考验于当下。党员干部需有长远眼光和清醒的认识,不能以眼前利益做决断,不能贪图一时所得而舍弃长远之道,要多算“长远账”、多看“民生账”,从粮食的增产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生产方式的转变到技术体系的完善,从发展格局的变化到数字技术的融合,汇聚资源要素、调整供给结构,以技术进步汇聚发展动能,在抓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上绝不松劲。
把握机遇、开辟路径,在向“新”的路上“笃行之”。党员干部在“三农”工作中要树立起鲜明的导向,坚持潮头而立、走在前列,把握时代的发展机遇,在新优势上增与创,在新道路上闯与干,坚持融入大局去探索,坚持与时俱进去创新,坚持制度创新去推动,提高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切切实实地做好“三农”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干部要以行动来发挥示范引领效果,立足岗位履职尽责、融情聚力,立足实际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锐意进取、乘势而上的姿态向“新”而进,破除机制上的“束缚”,放开拳脚、迈开脚步,以稳扎稳打厚积发展优势和底气,以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举措拓展发展之道,为“三农”工作插上“创新的翅膀”。
推荐访问:三农 合集 感悟 2022年读《论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