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全市金融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时间:2023-10-15 1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市金融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全市金融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精选推荐】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工作思路,围绕市委、市政府“打好一个强攻战、实现五个新跨越”工作主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撑。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一是存贷款规模跨上了新台阶。制定并由市政府印发《关于金融服务*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金融运行旬调度、月通报、季约谈制度。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6091.94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其中各项存款余额3165.87亿元,较年初增加363.44亿元,比年初增长9.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各地市第六;
各项贷款余额为2926.07亿元,较年初增加338.42亿元,比年初增长14.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五。存贷款增量好于预期、增速在全省排名好于去年同期。其中工业贷款余额达到271.11亿元,较年初新增50.93亿元,增长23.13%。

二是企业上市取得了新进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从税收返还、财政奖励、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方面明确了扶持政策,其中对境内首发上市企业市、县(区)财政奖励1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家IPO上市企业(博雅生物、志特新材、新元科技),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74家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施美药业正在江西证监局辅导备案,计划年底前完成辅导备案;
广德环保和金晖锂电正在加速做好“新三板”转板北交所的前期工作,今年新增完成4家股改企业。先后召全市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推进会、“北交所上市冲刺”座谈会、全市股份制改造工作调度会,对企业上市工作进行再调度再加压。先后举办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会、北交所上市冲刺”企业培训会、全市企业上市业务培训交流会等,邀请上交所、北交所、兴业证券等专家为我市 拟上市企业讲解资本市场政策。调整完善了全市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制度,压实了县(区)及市直单位责任,全市上下形成了加快企业上市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对2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表,明确上市目标,分层级、分梯度开展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

三是平台优化实现了新提升。制定了《*市属政府融资平台优化升级实施方案》,全市共有政府融资平台一级公司25家。其中:市本级政府融资平台一级公司整合为2家(市国控集团、市数投集团),县(区)融资平台一级公司23家;
全市共清理空壳平台公司5家,已完成注销5家,完成率达100%;
全市融资平台公司信用评级达AA以上(含AA)8家,其中:评级AA+1家(市国控集团),评级AA达7家。1-9月,全市直接融资规模72.36亿元,其中:交易所市场融资33.05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22亿元,企业债券融资1亿元,其他融资16.31亿元。已在中基协备案的8支基金今年以来对外投资8158.81万元。

四是六稳六保凸显了真担当。配合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关于全力做好“五一”期间“两不停、促消费”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全力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金融举措,印发《*市金融惠企政策汇编》、《*市金融产品汇编》。每月定期分产业链政银企专场对接活动,市本级先后组织召开省级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产融对接会、“商联信贷通”银企对接座谈会、“两业”银企对接座谈会、有色金属产业链产融对接会、农业政策性金融产融对接会、普惠养老领域贷款对接会等,今年累计召开县域专场银企对接会34场。深入开展“金融服务团进园区活动”,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惠企纾困政策及产品宣讲,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推动辖内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受疫情影响企业融资需求,开辟信贷审批、线上服务“绿色通道”。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为遇困行业企业安排专项信贷额度49.33亿元、提供信用贷款51.47亿元、提供续贷41.23亿元、实施减费让利1879.98万元;
保险业为遇困行业企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金额11.55亿元,减免费用13.25万元。全市担保行业在保余额92.17亿元,累计帮扶企业4274户,放大倍数为5.52倍,平均担保费率0.44%,累计减免担保费用3758.18万元。全市政府性倒贷基金总规模达到6.12亿元,累计帮扶企业2902户,累计帮扶金额261.18亿元,减免过桥费用1.2亿元。

五是保险保障发挥了强动能。险资入抚实现0的突破,新增险资入抚资金1.31亿元。8月末,全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7.5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财险实现保费收入20.75亿元,同比增长22.66%;
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26.77亿元,同比增长2.16%。推动农业巨灾保险落地,开展特色农业价格保险试点,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覆盖所有产粮大县,指导人保财险签出全省首单商业性水稻价格指数保险。1-9月累计为全市农户提供保险保障208.76亿元,赔付1.23亿元,惠及农户28.67万户。深入推进商业性医疗补充保险和贫困人口重大疾病补充保险等重点保险产品,风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截至8月末,重特大疾病补充保险向47314人次赔付1.82亿元;
“百万医疗”为11.54万人提供商业性医疗补充保险风险保障3505.11亿元,赔付2237人次金额1437.35万元。截至8月末,全市重点领域责任保险保费收入0.31亿元,保险金额120.91亿元,赔付金额168.73万元,小微企业保证保险业务为623户小微企业增信9810.4万元。

(三)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引擎,全面激活金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加快推进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今年以来资溪县创新的“两山银行”林权收储担保体系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推广,2021年度全省高质量考核的绿色金融指标得分我市排全省第一。截至9月末,全市新增15家生态专属金融机构,全市生态产品类贷款余额达443.5亿元,同比增长38%。推动市政府印发《*市生态信贷通融资试行方案》,乐安县农商行在全省推出首单生态信贷通贷款50万元。农业银行创新推出全省“碳汇权益质押融资”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贷款业务,分别发放贷款90万元、1.2亿元。东乡农商行发放了全省首笔企业“碳减排”贷款430万元。建设银行发放全国首笔“湿地收储及修复专项贷款”3500万元。全市运用人行碳减排资金13.39亿元,位列全省第3,有力支持全市光伏、风电项目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指导市农投搭建*三农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积极对接省“赣金普惠”平台,通过整合优质金融资源、企业信用数据、政府扶持政策,打造数字化、智慧化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地方征信体系。制定了《*市中小微企业“知抚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行方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当年累计发放4.74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科贷通”县域全覆盖,当年累计发放贷款7.27亿元。创新推出的“高新贷”及“科创通”产品分别累计发放贷款1.21亿元和4400万元。全市运用人行科技创新再贷款5.7亿元,有力支持了20个科技创新项目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制定《*银行保险业2022年普惠金融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增量、降价、提质、扩面”。9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剔除票据融资)477.82亿元,较年初增长20.8%,高于同口径各项贷款增速9.63个百分点;
贷款户数79955户,较年初增加14657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剔除票据融资)平均利率为5.32%,较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市本级及东乡、南城设立的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已累计办理业务13452笔,成功发放贷款2323户、贷款金额13.3亿元。

四是加快推进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光大银行*分行筹建事宜已在总行过会,待银保监会批文下发后可正式开业运营,兴业银行*支行正式启动升格二级分行事宜,届时将实现全国股份制银行引进的新突破。此外,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及平安银行表达了入驻意向。太平财险*中支正式开业,全市保险机构达到26家,长城证券*营业部正式开业,全市证券机构主体达到10家。督促各县区融资担保公司做大做强融资担保业务,金溪县双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被纳入第三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名单。

(四)以强化风险防范为抓手,全力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生态。

一是持续开展防非宣传教育。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宣传培训力度,全年常态化开展防范非法集资“七进”宣传和公益宣讲活动,重点围绕“6月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和“6.15”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日,采取多种形式、借助多种媒介深入开展防非宣传教育,推进防非宣传进农村、社区,进机关、企业,进校园、网络。全市累计开展“七进”宣传活动249场,覆盖11万余人,累计发放宣传单、手册、赠品16万余份,发送宣传短信38万余条。

二是不断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依托“赣金鹰眼”平台、银行机构资金异动监测机制、支付宝赣服通“非法集资随手拍”平台和全省统一举报热线12345等,充分发挥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完善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非法集资的预警排查。全市累计排查梳理金融放贷领域乱点乱象线索11条,其中:4条线索公安机关已立案处理,涉案人数约896人,涉案金额约33423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对“直存”类公司开展了排查,成功处置高新区、东乡区3家“直存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风险,及时挽回群众损失127万元,防止了非法集资案件发生。持续打好*市化解非法集资存量案件风险三年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市剩余陈案2件。

三是大力压降民间融资机构风险。对全市6家民间融资机构的开展现场检查,摸清全市民融存量业务规模,稳步推进存量风险压降。截至2022年9月末,全市民间融资机构业务存量规模25814万元,较年初48952万元,下降23138万元,压降47.27%。推动临川区民间融资中心于9月28日顺利兑付第3期本金10%共2488万元;
截至目前,临川民融中心累计兑付本金40%共9952万元,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强化监管规范发展。严格落实《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根据省金融局“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开展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组织现场检查、年审、分类评级等工作,加强机构监管。今年以来,劝退2家经营意愿不强且未长期未开展新增业务的融资担保公司,向2家违规开展业务的融资担保公司下发《监管意见函》;
下发《关于做好全市6家小额贷款公司退出工作的通知》,对6家连续两年被评为C级且半年无法整改到位的小额贷款公司,已取消小额贷款试点资格。

二、存在问题

虽然今年全市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我市经济底子薄、产业基础弱以及受疫情冲击,全市金融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金融风险防范不容忽视。银行不良贷款防控压力依然较大,9月末全市不良贷款率为1.32%,较年初减少了0.03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但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8.45亿元,规模仍然较大。此外,李新明案、临川民融登、秋溪农村合作社等风险不容小觑,民间借贷依然活跃,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任务不容松懈。

(二)金融业态培育有待加强。我市金融业态虽有长足进步,但在全省偏小偏弱的状况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资本市场运作、现代金融工具的运用还有待加强,金融租赁、信托、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目前还是空白。要占据未来新型金融业态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仍需进一步凝聚共识,从投资环境营造和政策措施扶持上加大力度。

(三)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受疫情及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担保抵押物不足、银行抵借比较低、信用贷款占比小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及短贷长投等仍是制约信贷投放的基础性因素。企业上市基础仍然薄弱,后备上市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企业上市后劲不足。

三、2023年工作打算及主要举措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金融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紧盯(引进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增350亿元贷款、推动2家企业境内外上市、新增150亿元直接融资、险资入抚5亿元,完成60亿元保费收入)的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奋力谱写*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一以贯之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强化信贷投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全面督导机构落实战略合作投放目标,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努力增加对我市的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50亿元。推进政银企对接常态化,努力形成“大型产融对接、专场主题对接、定期常态对接”的银企对接体系。发挥农行、邮储银行、农商行的三农主力军作用,加快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引进工作,确保引进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力争在保险、证券机构及其他类金融机构引进上取得更大成效。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助力工业三年倍增。围绕市委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五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精深加工2大优势产业和现代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农产品深加工4大新兴产业的投放力度,确保工业贷款余额达到35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40亿元。树牢产业链思维,扩大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和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对受疫情影响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挥开放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的信贷投放。

三是开展企业帮扶,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团”帮扶专项行动,推进企业融资便利度、获得感持续提升。督促银行对市场主体应贷尽贷,对贷款利率应降尽降,对贷款费用应免尽免,对贷款程序应简尽简。规范银行及担保机构、转贷机构服务收费,推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积极开展“见贷即担”、“见担即贷”批量担保业务,做好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的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的转换对接,推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明显增长,贷款户数明显增加。

(二)一鼓作气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升级工程。

一是紧盯后备资源。定期调度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申报情况,力争我市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列入全省第一方阵,并对入库后备企业实现动态管理。压实县区属地责任,瞄准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持续跟踪20家集中股改签约企业的股改进展,推动纳入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企业“应改尽改”,不断壮大上市后备资源的“基本盘”。

二是紧盯问题解决。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直通式、定制化的方式开展协调服务,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进一步普及企业上市知识,提升各级党政干部和企业高管的资本运作水平和能力,引导企业加深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变“要我上市”为“我要上市”“我能上市”。持续跟踪做好施美药业、广德环保、金晖锂电、珍视明药业、铜博科技、迪比科等企业上市事宜,确保新增1家、力争新增2家上市公司。

三是紧盯直接融资。以政府融资平台优化升级为契机,加快各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力争市本级新增1家AAA平台,县域新增2家AA平台。进一步加大债务融资工作力度,通过积极指导市、县两级平台充分挖掘债券发行空间,支持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力争完成全年直接融资规模150亿元。

(三)一往无前激发金融改革创新活力。

一是融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绿色金融成功经验,推动各家银行在全市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点,鼓励各县(区)加大生态专属信贷产品创新,尽快实现“一行一品、一县一品”。加快 “生态信贷通”产品和资溪“两山转换中心”融资模式推广力度,确保2023年底全市生态产品权益类贷款金额达到500亿元,力争2023年底全市绿色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支持国内碳交易所与生态良好的乐安、黎川、南丰、资溪等地开展碳排放交易合作,推动市投资公司、临川区城投加快发行绿色债券。充分发挥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的作用,推动人保财险、人寿财险、大地保险等保险机构在全市加快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种、碳汇林价值保险、碳汇价格指数保险、蜜桔气象指数保险、柑橘收入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

二是加快启动金融商务区建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持续落实《*市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发展规划(2020-2025)》,加快启动金融商务区建设,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入驻。充分发挥新浪金融引领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全国头部科技金融业态布局*,今年招引不少于4家科技金融业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动“知抚贷”及供应链金融试点工作,通过金融赋能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强化各园区金融服务站的实质运营,发挥科技支行机制作用,做大科技企业信用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科贷通、科创通宝、工创通、仓单订单抵质押贷款等业务规模。探索导入风险补偿基金、政策性保险、政策性担保等政策资源,提供“孵化贷”“成长贷”“上市贷”等覆盖企业全成长周期的科技金融产品。

三是接续乡村振兴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健全农村银行组织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到社区和农村增加服务网点,推动行政村实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全覆盖,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粮食生产、流动、加工、储备、消费等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做好生猪产业金融服务,推动生猪产业稳产保供。大力推广蜜桔贷等针对特色优势农产品以及电商扶贫贷、乡村旅游贷等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以及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继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积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大力开发蜜桔、烟叶、鸡蛋等农产品气象指数、产量、价格、收入保险等。切实抓好本单位驻村扶贫工作,加大对扶贫村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四)一丝不苟筑牢风险防范化解防线。

一是练好“基本功”,夯实风险防范化解基础工作。认真宣传和履行《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落实好国家《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加强条例学习贯彻和培训辅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常态化组织应急演练,严密防范区域性重大金融风险。加快制定对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影子银行及地方法人银行的风险防范预案,全面夯实风险防范基础。

二是织好“防范网”,强化防范化解风险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等市级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定期开展“清街扫楼”排查行动,压实处非成员单位责任,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事前信息的监测预警,防早防小,防范于未然。充分利用全省“赣金鹰眼”非法集资预警平台,持续组织开展全市涉非涉稳风险排查行动,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线索排查。发挥处非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季度风险研判会机制,对金融乱点乱象、涉非涉稳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商讨处置方案,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全市金融稳定。

三是打好“组合拳”,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建立健全“宣传教育、监测预警、打击处置”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工作体系。持续加大宣传教育,重点防范非法集资风险,落实《*市防范金融风险公益宣讲团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开展防范金融风险公益宣讲。加强金融行业领域常态化监测预警,定期对非法放贷、非法证券期货、“套路贷”、暴力催收、“逃废债”等涉黑涉恶行为进行摸排打击,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海峡交易所股改事宜,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和民间融资机构专项整治。加大陈案处置力度,今年要重点完成2件以上陈案处置。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全市 打算 全市金融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2022年全市金融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2022年金融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