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学习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第 1 篇,共 3 篇 2022 年 6 月 25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李强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认真自学党代会精神。通过学习认清了形势,明确了目标,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干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镜刀锤头交相辉映、党心民心同频共振。特别是李强书记代表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上海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擘画了未来五年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宏伟蓝图,既是一份满意答卷,也是一盏指路明灯,更是一个动员号令,催人奋进、振奋人心。要切实用市党代会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做到赤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结合自己工作经历谈谈几点体会:
如果一座城市有一种独有的色彩,那么属于上海的一定是红色。2017 年 10 月 31 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伟大号召。
在仅有 18 平方米的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习近平总书
记听取了中共一大召开过程的介绍,询问中共一大会址保护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叮嘱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责、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仅让上海红色文化传承有了新的面貌,也让上海在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上不断前行。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了巨大提升,呈现出所未有的自信和自觉。
2021 年 7 月 1 日是党的百年华诞。当天上午,佩戴着“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姚明奇成为当天进入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首位参观者。他表示:“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一定要来党诞生的地方重温初心。
新建成开馆的中共一大纪念馆里,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讲述了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令姚明奇十分震撼,深感不虚此行。包括中共一大纪念馆在内,五年来,上海以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为抓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构筑起城市精神的鲜明底色,助力城市软实力建设。一批革命旧址修缮开放,一批展览展陈功能提升,一
批理论课题研究实现突破,一批活动项目蓬勃开展,一批文艺作品深入人心。上海“红色文化”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党的诞生地”已经成为上海的鲜亮名片。
据统计,仅 2021 年,上海 31 家革命场馆累计接待参观人数 650 万人次,开设公共讲座 600 余次、开展文教活动和项目 1600 余个,激发起全社会党史学习教育热情。
为了把党的建设做实做具体,五年来,上海始终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作为衡量标准,始终坚持基层导向,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在全市布局开放 1.2 万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点,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同时,为了激励党员干部“树立山一样的崇高信仰、增强海一样的为民悄怀、锤炼铁一样的责任担当、激发火一样的奋斗激情”,上海还专门召开全会,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的若干意见》,梳理了 17 项具体配套细则和实施方案,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党建的效果,要在风雨中经历考验,要在艰难时看见担当。今年 4 月下旬,上海战疫最吃劲的时刻,一则消息传来让人扼腕:中国商飞 CR929 副总师孟庆功突发疾病去世。生前,他曾在自己的小区担任志愿者,连续工作 25 天。
一位与孟庆功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志愿者回忆,如果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你可能会觉得他是个农民工,所有脏活累
活他都愿意干,甚至抢着干。
孟庆功是一名共产党员。许多志愿者的另一个身份,也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4 月 6 日,中共上海市委向全市共产党员发出公开信,号召广大共产党员,紧急行动起来,尽锐出战、持续奋战,全力投身到这场严肃的抗疫斗争中去。
疫情就是命令。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最吃紧,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担当——核酸检测、运送物资、送医配药、拨点攻坚、“无疫小区“创建……上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响应号召,始终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带动周边群众贡献凡人微光、人民力量。
今年 6 月 1 日,上海”重启“复苏,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回首 3 个月漫长战疫,上海的党员干部们,不负初心,不辱门拥,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伟大荣光。
当下的上海,必须只争朝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已进入倒计时,开好这次党代会,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全力营造良好氛围,咬定目标、坚定信心,埋头苦于、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重现贡献力量。
学习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第 2 篇,共 3 篇 2022 年 6 月 25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
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李强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大会上回顾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并确定了对今后五年上海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部署和目标任务,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通过观看电视直播、学习党代会精神,通过我全体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的认真讨论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体感觉干部所作的报告鼓舞人心,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必将不同凡响,各民族将更加团结一致,各项事业的发展将更加蓬勃。
通过深入学习,结合当前乃至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工作情况,达成统一认识,对本次党代会有以下心得体会:
牢记嘱托、石氐疡奋进的五年。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考察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赋予重大使命,为上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掀开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新篇章。我们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而风华正茂,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愈益展现出蓬勃生机。经历过大上海保卫战的考验和冼礼,人民城市更加彰显出生生不息的磅磷力量。五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
神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守正创新,经受住了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胜利完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开创了上海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过 3 万亿元、4 万亿元两个大台阶,2021 年人均 GDP 达到 17.36 万元,相当于 2.69 万美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四大功能“不断强化,“四大品牌”持续打响,先导产业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突破跃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起点推进。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加速孕育,上交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 家战略并不断走深走实。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全面启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彰显。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探索扎实开展。人大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全覆盖,人民建议征集机制日益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彰显新成效。意识形态主阵地巩固
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城市精神品格成风化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质更加彰显。主流思想舆论向上向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3%。城市文脉延续传承,历史风貌充分保护。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就业供给量质齐升。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21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7.8 万元。民心工程扎实推进,“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加快破解,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五年累计已实施改造 308 万平方米,这一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今年将历史性解决。“一江一河”岸线贯通开放,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宜人的“生活秀带”。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完善,2021 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84.11 岁。
城市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伐。治理数字化展开探索,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初步构建。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快构建,街镇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调整,韧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生态环境建设展现新面貌。2021 年 PM2.5 年均浓度降至 27微克/立方米,如期消除劣 V 类水体,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公园数量实现翻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 21.8%,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 95%,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扎实推进。
未来五年,在这片初心之地,红色之城做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业绩,我作为一名党员,也将努力为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增添新的荣光!
学习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第 3 篇,共 3 篇 2022 年 6 月 25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李强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这是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经历大上海保卫战的考验和洗礼,一次重整行装再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有如下体会:
6 月 22 日,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在上海下水后仅 5 天,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又在上海交付。
这艘长度超过航母,甲板面积相当于 3.5 个标准足球场的海上“巨无霸",可以一次装载 24 万吨货物,是全球装箱量最大的集装箱船,名副其买的“带货王”。更让人惊艳的是,“大块头”也有“大智慧",满满的科技含量加持,让这么
大的货轮,平常行驶时驾驶室只需一人操控;在动力方面,它也采用了全球最新技术,不仅航速快,油耗也低,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理念。透过一艘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底蕴,同时也看到先进制造业背后,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去年,全市生产总值 (GDP)达到 4.32 万亿元,首次突破 4 万亿元大关,在经济总量上,跻身由纽约、东京、伦敦等城市组成的世界第一方阵,并继续排名全国城市之首。结合 2017 年全市生产总值首破 3万亿元,可以说,上海经济总量五年里连续迈上了两个大台阶。
“吨位”决定身位和地位。但很多时候,光有"吨位”还不够,还要有无可替代的功能。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指出, “功能是超越数量和规模,甚至高于质量和效益的特质”, “只有强化'四大功能',上海才能构筑起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才能做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五年来,上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围绕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这“四大功能”,用新的标准衡量城市竞争力,用新的支点撬动城市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对高层次人才、全球性资金、前沿性科技的磁效应、场效应,促进高端要素资源不断优化组合、产生化学反应、孕育新生事物。
从“四大功能” “五个中心”到“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的功能远不止此。
今年 6 月 22 日,上海市委副书记诸葛宇杰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一组“任务进度表”:近三年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加速发展,2021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2642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 101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2.7%和 62%,成为强劲增长极。
至 2021 年底,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 377 家,共募集资金超 5000 亿元。“通过设立科创板,促进了金融资本与创新要素的对接、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的联动;通过注册制改革,为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积累了经验。”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苏浙皖共拉长板、共享优势,在科技创新联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自 2018 年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从第一届的 578.3 亿美元上升到第四届的 707.2 亿美元。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推动更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
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诸葛宇杰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上海始终把这些重大任务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这句话,一语道出的是上海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使命——承担国家战略,勇当开路先锋。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
试验田、开放突破口、创新主力军。上海是以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立身的城市,愈是变局之下,愈是要主动担当职责使命,在承担国家战略中壮大自身,体现价值。这才是上海最大的功能之所在。
推荐访问:学习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上海市 党代会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