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16 20:20: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全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4篇

【篇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发言感想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面对国际国内抗疫新形势、新问题,毫不畏惧驰援救助,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筑全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这场全民抗疫、赢战疫情的背后,诚如总书记所言,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国家至上”的家国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相信在全国各地驰援救助的抗疫英雄勇敢逆行之前,都会经历“小家”与“大家”的艰难抉择,他们剪去长发、推迟婚礼,来不及道别、来不及伤感,毅然决然选择后者。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力驰援、物资支援,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X人民“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的牺牲奉献让世人看到“国家至上”的精诚团结,坚强脊梁汇集、磅礴力量凝聚,用实际行动书写“大家”与“小家”之间的抗疫答卷,用“四海为家共饮和”的初心志辉映为国为民、尽心尽责共筑的安全防线,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再逆行”为全球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让世人惊叹,坚守“国家至上”的家国情怀,抗疫英雄倾情诠释在“小我”中追寻“大我”、彰显“大爱”,在“大我”中守护“小家”、成就“小我”的动人诗篇。

从“家门”到“心门”,坚守“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从春节至今,救治防控、科研攻关、排查走访、宣传引导、捐款捐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着对的事。我们无法忘记在100多个日夜里,村(居)民家门前的第一道坚实“防线”,时刻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无数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退役军人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情怀,日夜坚守、枕戈待旦,温暖了群众“心门”。

在经历迎战拐点、双“清零”、X“解封”的同时,党和国家再动员、再部署,要“两手抓”实现“两战赢”,形成“家门前”到“就业路”的畅通渠道,保障不误农时、防止返贫。这是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生动实践,倾听人民心声,回应民心所盼,解决民生所需,广大党员干部从“家门”到“心门”,打造暖心惠民工程,铺就便民利民之路。

【篇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牢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念。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少数,在履职尽责的工作中,要时刻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始终恪守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正确对待和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牢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念,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才能树立为民用权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

践行“一切工作利于人民”的使命。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领导干部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朝着人民的需求而聚焦,想人民之所想,思人民之所思,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根本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增强为人民造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帮助人民群众排解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凝聚“一切力量源于人民”的共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事业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之源,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对人民群众有尊重之态、谦恭之态、敬畏之心,切实树立人民观点、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把联系人民作为最大优势,把依靠人民作为最大力量,把服务人民作为最大责任,让一切工作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接受“一切政绩归于人民”的检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地方的发展怎么样,人民最有评判权,人民是否满意是检验一切工作成败的“试金石”。衡量各项工作的成败得失、政绩大小,从根本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第一标准。领导干部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替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得到人民拥护,真正交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的合格答卷。

【篇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二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从政者体恤民情深得民心,老百姓的日子就自然好过。

作为党员干部,其肩上担负的是党和政府的谆谆嘱托和人民群众的殷殷希望,心中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重广大人民的意愿,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为党添光增彩,为民谋福争利。因此,干部应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干部应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就要做到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这句话尽管通俗易解,却掷地有声,震耳发聩,将为官者的“爱民为民”思想强调和反映的透彻淋漓,不得不令人细细体会,拍手称好。

干部应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就要把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官之于民犹如舟之于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载是覆,就取决于是否顺水而进还是逆水而行。

毋庸置疑,作为领导干部,就一定要切实体恤人民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大伙的疑难,将自己手中的权利用在为民谋利的正道上,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来作为工作根本点和出发点,坚持为民理念,强化为民意识,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篇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一】

树高千丈总有根,水流千里总有源,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枝繁叶茂的根基、是我们党源远流长的源头。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心系人民群众,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人民才会坚定不移的跟党走,跟党一起奋斗,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

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同舟共济,一切依靠群众。“抗倭十四载,血战乾坤赤。”武器装备极端落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八路军能够得到相对可靠的后勤保障、能够创造一个个无法复制的战争奇迹,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其诀窍就是: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赢得战争。民心所向,固若金汤。群众的拥护支持,构筑起抵御艰险的铜墙铁壁;军民的鱼水相依,激发了克难攻坚的战斗潜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依靠人民,无往而不胜;脱离人民,一定会失败。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历史的昭示。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心系人民群众、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人民才会坚定不移的跟党走,跟党一起奋斗,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篇二】

共产党员网来稿打印投稿须知投稿

近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典礼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奋力担当作为,发扬奉献精神,始终把“人民至上”融入到精神血脉,转化为行动自觉,落实到工作全程。


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切实拓宽便民通道。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怀揣深厚感情,深入基层一线。带头“走村入户”,主动“上门服务”,把上级的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切实拓宽便民渠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尤其要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真真切切的帮助,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做细做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党员干部要奋力担当作为,持续推进利民政策。“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只要事关群众利益,哪怕是细枝末节,也需拿出百倍热情。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乡村振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民生政策,要想让这些利民政策落地生根,还需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真抓实干,奋力担当作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视作干事创业的“方向标”,做到群众的需求点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哪里;


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我们的努力方向就要延伸到哪里。“行利民之事”不是简单喊喊口号,而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利民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期盼摆在前头。对群众的诉求认真对待,对群众的困难尽力解决,对群众疑问及时解答。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在一件件利民惠民的政策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

党员干部要发扬奉献精神,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作为头等大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以“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气概,把一腔热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立足本职岗位,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勇于担负起一切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记牢公仆的身份,承担肩上的重任。坚决抵制不良作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用实干践行初心,用奉献落实使命。

【篇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9月1日举行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校长(院长)陈希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是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单位、各级组织的“头雁”,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厚植为民情怀,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要多做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少走喊口号、搞形式的过场;



多推符合实际的利民举措、少提好高骛远的官样目标,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

领导干部要躬下身子,虚心让人民群众“点菜”,确保点在心坎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要始终开门问策,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群众疾苦与实际需求,从而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接地气、有“烟火气”的政策措施。走基层既是入山取宝,也是下海洗澡,但见面而不融入,犹如水中浮萍,亦是空中楼阁。领导干部要彻底放下领导架子、担起人民担子,深入到田间地头,真正让自己成为群众的“仆人”,不怕“丢面子”,不惧“碰钉子”,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听出责任和义务,了解困难和诉求,方能找准改进工作的方向,以公仆之心,赢得人民民心。

领导干部要迈开步子,主动为人民群众“跑堂”,跑出干事精气神。当年,毛泽东用32天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后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脱贫攻坚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领导干部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牢牢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坚持“群众动动嘴,干部跑断腿”的工作作风,勤跑腿、多流汗,在增强“脚力”中让“门外汉”变成“活地图”,认认真真“配好菜”。同时,领导干部也要少做“只传球不射门”的“假动作”,要主动研究新事物、新矛盾,敢闯敢试蹚新路,甩开膀子用劲“跑”,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一种自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领导干部要跟进落实,按需给人民群众“上菜”,上出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忘初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群众的期待就是领导干部的期待,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领导干部最大的工作目标。制作的“美味佳肴”如果不能端到人民群众餐桌上,就犹如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空头支票”;


即使端上餐桌,如果只“上菜”不“放筷”,同样让群众看到“佳肴”,无法享用。领导干部不仅要“跑”来政策,还要全程跟进、督促落实,坚决破除政策落地过程中“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阻隔,在“最后一公里”中让群众把“佳肴”吃到嘴里,真正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惠及于民,方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荐访问:至上 心得体会 生命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