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6篇
第1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业务学习指南
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3.课程目标( 九 )年一贯整体设计。按( 1~2 年级 )( 3~4 年级 )( 5~6 年级 )( 7~9 年级 )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 阶段性。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 识字与写字 )( 阅读 )( 写作 )(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 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口语交际是( 听 )与( 说 )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 具体的交际 情境 )中进行。
6.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 主动性 )和( 创 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言课程的( 实践性 )和( 综合性 )(三)重视( 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和( 实 践能力 ) 。
7.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朗读 )和( 默读 ) 。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表达 )和( 交流 )的重要方式, ( 写作能力 )是语 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综合性学习应贴近 ( 现实生活 ) 应突出学生的 , ( 自主性 ) 应强调 合作精神 ) 。
10.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 段主要评价学生的 写话兴趣 )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要鼓励学生 大胆习作 ) (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 具体明确 )( 文从字顺 )地表达。各学段对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 汉字书写 )的情况。
二、单选题。
1.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 A )
A. 语文实践 B.知识传授 C.积累感悟 D.语感训练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B )
A.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B.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C.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D.言语性和工 具性的统一
3. 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 C )
A. 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4.语文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 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C )
A. 母语情感 B.审美意识 C.创新精神 D.爱国热情
5.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 D )
A. 实施者 B.促进者 C.参与者 D.引导者
6.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7.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 7 条:
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 第一学段 B 第二学段 C 第三学段 D 第四学段
8.阅读教学过程是:( D )
A 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 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 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
A 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 在口语交际课中 C 在家庭生活中 D 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10.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B.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要讲授口语交际知识。
C.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D.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三、多选题。
1、 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恰当的表述是:(1 4 2 3)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1 2 3 4)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 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 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1 4)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2 4)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1 2 3 4)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 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是非题
1.对 2.错 3.错 4.对5.对
五、简答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答: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和 。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的过程中进行。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说 话、 话、 话。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和课外学习资源。
5.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 ,改善教师教学。
6. 、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7.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 ,做到天天练。
8.朗读要提倡 ,要摒弃 。
9.课程目标从 、 、 三个方面设计。
10.九年认识 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字以上。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 )。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是对第( )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
A、 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 )。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教师 B.学生、教师、文本 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D. 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 )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三、判断(20分,每题2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2.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检查、反馈和诊断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
3.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
4.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
5.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6.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7.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
8.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
9.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10.第四学段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
2.语文课程评价应注意些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综合性 、 实践性 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
3、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 和 信息载体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答: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它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答:教师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学好语文课程,就要把握住语文教育的哪些特点?
答: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5、新课标对语文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答: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②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面貌实践能力;
⑤具体建议。
三、论述题。
1、你能从新旧语文课程标准的对照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吗?
答:从2011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①最新课程标准更科学合理。如:2011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就新增了“语法知识”,改变了过去语文教学中“弱化语法”的做法,更契合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基本特点。但是在阅读实施建议中又明确提出了“可随文学习必要语文知识,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②最新课程标准更注重语文课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其地位。如新增添了很多经典背诵的篇目,强调了汉字的书写,特别是明确提出了“要关注学生毛笔字的书写”和“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③最新课程标准更具有人性化,照顾到不同地区学生差异和同一地区学生间的个体差异。2011课程标准在不同环节中都强化了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尊重与保护,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保护与培养。
2、2011语文新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答: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②、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④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⑤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了改革力度。
四、实践环节。
1、请以自己教学年级语文教材中某篇目为例,现场设计一课时符合最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案等)。
龙江镇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一、选择题(1-15为单项选择,16-20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40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课程。
A、人文性 B、实践性 C、学科性
2、在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 )个左右常用汉字。
A、3500 B、3000 C、4000
3、在口语交际的目标上,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能做到( )。
A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B、具体生动地讲述小故事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综合性学习是第( )学段的目标要求。
A、一 B、二 C、三
5、在第一、二、三学段,每天语文课中要安排( )分钟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
A、5 B、10 C、15
6、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7、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
A、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促进综合活动的开展
8、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
9、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 )。
A、中心 B、感情 C、大意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
A、语文口语交际学习 B、语文综合性学习 C、语文阅读学习
11、(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A.清晰明确 B.生动形象 C.自然流畅
12、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 )。
A.阅读方法 B.语文学习方法 C.识字方法
13、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观点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1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 )学段的教学重点。
A、一 B、二 C、三
1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 )之间对话的过程。
A、教科书B、教科书编者C、文本
17、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是( )。
A、综合性 B、工具性 C、人文性
18、新课程标准倡导( )的学习方式。
A、自主 B、合作 C、交流 D、探究
19、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A、分角色读 B、表演读 C、朗读 D
、默读
2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做到( )。
A、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B、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C、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D、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15分)
21、学段目标与内容从“ ”、“ ”、“ ”、“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2、《新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从 、 、 三个方面设计。
23、《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 ”,第二学段开始“ ”。
24、语文教学应在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是文学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
第2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因此,我们初二语文备课组老师深信: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性发展为宗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全面落实“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理念,重新建构崭新的、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当代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正走入教与学矛盾冲突的发展瓶颈。既要改革以教师为主角不顾学生感受的注入式教学,又要反对以学生为绝对中心的散漫式教学。于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
一.以人为本,教学相长 传统的教学,真正忽略的是人的发展。过去的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雕细琢了每个教学环节,尤其是上公开课、评比课,更是耗尽了全组乃是全校老师的集体智慧,课堂上学生按教师预设的套路走,老师成了出色的领衔主演。结果是学生成了老师的最佳配角。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实现我们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首先我们通过自学、研讨等方式多次再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核心理念;
利用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的机会学习、探讨课改名校的做法,从而使我们对全国及整个上海课改的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感。二是结合我校实际,经过筛选,我们积极学习山东杜郎口,南京溧水东庐中学的课改经验,尝试并体验返璞归真的以人为本的人性教学。如今我们已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理念,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我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现在我们组的语文课堂教学已实现了
几个转变:不是老师的主讲堂而是学生的主学堂,不是一言之堂而是百家争鸣,不是靠死记硬背的积累,而是靠主动积极的思维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不是被动的接受式而是主动地探究式。也改变了一种评价:不看老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以学定教;
实现和谐自由的课堂,真正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体验着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
二、教有目标,学有方向 所谓教有目标,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堂进行目标的设置,这是语文课堂从单调平面的教学向丰富立体的教学转变。三维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和调整。因此,在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如:目标的着力点、内容的重难点、资源的开发点、落实的知识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等。
其次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摸底调查,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等等。
另外我们还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时,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如: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
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对知识有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领会;
有利于学生运用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的过程等。
三、以学定教,自主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思路宽阔、思维活跃的学生,这时便出现了教师的既定目标与学生的旺盛求知欲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和这种隐性的教学矛盾,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初二语文组运用东庐中学的“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学前给学生下发讲学稿。
我们的课堂模式是:1.揭示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认准学习的重难点;
3.学生小组研讨,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
4.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5.拓展训练;
6.归纳综合。
一份讲学稿通常包括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等几部分。学案是讲学稿的核心,它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学会自学,激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体现教师必要的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艰苦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讲学稿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优劣,为此,我们一方面努力强化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强调备课组的职责,实行三级备课制。主备人拿出草稿后,全组老师根据单子自己先备,在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时讨论修改定稿,由组长交教研组长审核后付印。集体备课还备展示形式、预见性问题、预见性措施、点评语等。
在强化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对学习小组的建设。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初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蔚然成风,给课堂带来无限的活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具体作了以下尝试。一是选定好组长并对其进行培训;
二是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三是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见解的习惯、会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四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五是采用多样化积极尝试,小有成效 1.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以往常规的课堂,活动展示更多倾向于个别学生,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每一位学生必须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环节,即使小组成员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但每一位学生也至少经历了两次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课上就成了积极主动者,参与学习的投入程度大大增强,从而达成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提高。2.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新模式下的课堂已不再由教师主宰,学生们有自己自由的学习活动空间:他们可以或自由诵读,或角色表演;
或默默静思,或大声发言,不必“循规蹈矩”。学生人人可以发表独到的见解;
发言不必老师点名,展示自己的机会明显增加。智慧的火花因合作探究而生,迷茫的困惑因集体讨论而豁然开朗。学生敢于发言,不再拘谨呆板,乐于自我展示;
展示能力逐渐增强,小组活动更加积极,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3.自觉践行课改新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我们明确了在课堂的角色,接受了课改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实践,并有自己的思考。
4.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我们初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讲学稿的引导下,充分重视学生的预习——展示——反馈。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收获快乐;
在交流合作中解决疑难,互相促进;
在展示反馈中提升了各种能力;
在相互融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语文课带来了创新与活力,教师在学生的快乐学习中收获着、享受着快乐。
课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进一步探索,更需要信心和勇气。一年多来,初二年级组语文教师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花费了不少心血,但就目前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离真正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科学地构建初中语文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当前我们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而且还将是一项长期、光荣、艰巨的任务。
2012年11月 参考文献:
[1].尹承浩;
初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D];
山东师范大学;
2008年 [2].弋树戈;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
2001年05期 [3].宗桂红;
“自主、合作、探究式”
第3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读书笔记之一
最近再次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给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关于对学生的习作的兴趣是这样要求的:
第一学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则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原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不仅是一般练习书面表达,而且要乐于表达,要求是比较高的,但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乐于书面表达,才能表达好,,也只有表达好,才会乐于表达,两者是紧密关联的。
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这就关系到实际的教学质量。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作文教学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关键是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老师不断地给予引导与鼓励。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及习作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如何改革?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在“习作”的第二条和第三学段的第二、第三条都从习作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
关于习作的内容和文体,对于中高年级的习作内容,在低年级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见闻、感受和想象”六个字看似难度不小,但是在“观察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在表达形式上,又特别指出“不拘形式”难度可谓中年级的学生接受。
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且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关于纪实作文则要求写生活的真实,写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真实的场景和自己的真情实感。纪实作文的关键是一个“实”字。,是“真实”,是“实实在在”。既然是纪实,那就不是幻想,更不可随意编造。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多观察,多体验,关心周围世界中的人物、事物、景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做到在观察中“积累习作素材”,在观察中思考。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并留下生动的画面和难忘的印象,进而激发积极情绪,习作就能做到有感而发。谢纪实作文就有了材料,有“实”可“纪”。内容具体、生动,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为纪实作文不仅讲究真实,而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就意味着写纪实作文,学生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班级、学校,到家庭、社区v,老师、小伙伴、家人,这些处所中熟悉的人物、事物。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使他们乐于表达的人和事,老师需引导学生关注、搜集习作素材。
学生写生活生活画面,重点是写人。因为人是生活的主人公,,从场景写到人,,特别要指导学生从观察细节着眼,去发现人物的特点,捕捉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感人的话语。观察得细,才写得具体,也才能做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实感”才有“真情”。简言之,纪实作文写得是真实的生活,表达的是真实的情感。
关于想象作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想象作文”,可以说是个新概念。想象作文是写学生想象的情景、想象的事物,是通过想象展开而成文。写作想象作文实质上是将积累的表象加以创造的过程。想象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儿童巨大的财富。儿童擅长想象,往往超过成人。世界上一切的想象都是人类想象的结果,我们要使今天的孩子成为明天创造性地人才,必须及早重视他们创造力的培养。课程标准中,从低年级“写想象中的事物”,到中高年级“写想象”“写想象性征文”。在写话和习作中,有一个明晰的脉络。又有坡度,蕴含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
儿童想象发生有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激起儿童想象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直接的印象”,二是“需要的推动”。也就是说,儿童的想象是在热烈的情绪支配下,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在儿童进入与主体相关的特意创设的想象情境后,获得“直接印象”;
在老师启发性的导语下,引起内心向往,产生“需要的推动”。客观地“推动”要能形成持续的主观需要,重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老师的引导要促使学生把观察的事物与想象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中的场景、音响、人物或动物的活动,使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感受变得敏锐起来,丰富起来,引起他们的联想与想象,进而形成想象作文的动机。其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象作文的题材要能引起儿童创作的欲望,激起儿童好奇和求异的心理。也只有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他们习作时才不至于只会写见闻、感受而写不出想象。只有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教学环境和心理状态下,才能将记忆中的表象,奇特地加以组合学生的潜能通过想象会发挥得最好,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出曲折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果。这种训练形式,促使学生运用文字把自己幻想中的画面、色彩、情感、意愿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怀着美好的愿望向往未知世界。儿童潜在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概括起来,儿童的想象作文创造性很强,进行想象作文一是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体验,选取美好的事物作为想象的客体,儿童怀着饱满的情绪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是创设童话,充满幻想的情境,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激起学生的想象;
三是选取适当的阅读教材改写、叙写,如改变人称、改变处所、改变结构、改变体裁、补充情节等创造性复述活动,进行多种题材想象作文。
总之,想象作文必须在丰富生动、宽松的情景中伴随着热烈的情绪进行行。此外,想象作文岁不是以写实为主,,但所想象的事物又往往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儿童的知识面不够宽,老师在指导想象作文时,适当介绍材料,做好内容上的铺垫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有关想象事物知识方面的内容不可或缺。
作为一名高年级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内涵,将理论指导自己的习作课堂教学实际,才能将小学生高年级习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第4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建议... 12
二、评价建议... 16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五)具体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 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总体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
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具体建议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3.关于写作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6.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本标准通过所附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对相关内容略加展开,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这一部分提到有关的名称,则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
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2.关于阅读的评价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
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3.关于写作的评价
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
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
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4.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
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第三、第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0.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录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6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
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1~6年级(75篇)
1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3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4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5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6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7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9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10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3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4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5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17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8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19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20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22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23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4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27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8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29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30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
31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4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35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6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7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38 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9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40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41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42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3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44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45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46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47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48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49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51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51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52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5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54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55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56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
57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58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
59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
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6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62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63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65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
66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
67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
68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69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70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71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72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
73 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74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75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7~9年级(60篇)
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
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
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19 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
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29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
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40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4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不义而富且贵;
三人行;
子在川上曰;
三军可夺帅也;
博学而笃志)
42 曹刿论战 《左传》
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
富贵不能淫;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4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46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47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8 出师表 诸葛亮
49 桃花源记 陶潜
50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51 三峡 郦道元
52 杂说(四) 韩愈
53 陋室铭 刘禹锡
54 小石潭记 柳宗元
55 岳阳楼记 范仲淹
56 醉翁亭记 欧阳修
57 爱莲说 周敦颐
58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59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
60 湖心亭看雪 张岱
61 河中石兽 纪昀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
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绿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
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第5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最新修订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去掉“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语文课程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
2.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对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具体建议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低年级阶段学生识字量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认认真真写好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讲究写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应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避免低质量的机械书写操练。语文课要安排学生练字时间。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增强积累、体验和语感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3.关于写作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6.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不同学段课程目标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有助于识字写字,有助于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课程目标中提到语法修辞知识,本标准通过所附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对这方面相关的内容略加展开,大致约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表中提到有关的名称,则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一)基本原则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二)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2.关于阅读的评价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也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
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在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考察其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关于写作的评价
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新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
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
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4.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
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第三、第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1.教科书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2.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科书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
6.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科书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
9.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0.教科书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 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1-6年级(75篇)
1 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
3 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4 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5 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6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7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9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10 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 翰
1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3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4 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 维
15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 维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 维
17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 白
18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 白
19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 白
20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 白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 白
22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 白
23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 白
24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 适
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 甫
2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 甫
27 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 甫
28 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 甫
29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 继
30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
31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 郊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 愈
3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34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 纶
35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6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7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38 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39 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40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41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 绅
42 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 绅
43 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44 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 岛
45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 牧
46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 牧
47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 牧
48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李商隐
49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 隐
50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51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52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53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 轼
55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 轼
56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 轼
57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 轼
58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59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 游
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 游
6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成大
62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63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65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 熹
66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 熹
67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 升
68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
69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 卷
70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 冕
71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 谦
72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 燮
73 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 枚
74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 鼎
75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宝葫芦的秘密》等。
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路遥《平凡的世界》、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绿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包括儿童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中外各类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二)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三)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四)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五)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本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字应作为一、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字表中的17字附带部首变体:人 (亻),刀 (刂),心 (忄),水 (氵),手 (扌),爪 (爫),犬(犭),火 (灬)、玉(
第6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总体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